浅谈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与防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70966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与防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与防治论文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侵染特点;流行条件;防治方法 论文摘要介绍了水稻白叶枯病的流行情况、侵染特点以及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并提出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治措施。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也是一种检疫性病害,对水稻危害性很大。 1 流行情况 19 世纪末首先在日本发现的白叶枯病,现已成为亚洲稻区的重要病害。我国首先在华东、华南沿海地区发生,20 世纪 60 年代随种子的调运,病区不断扩展。目前,除新疆外,各省市区均有发生1。根据发病流行情况,全国划分为 3 个区,其一为全年发生区,如雷州半岛以南地区,气候温暖,终年都发病,其中以 510月两季中发病多,而

2、且严重。其二为常年流行区,如南部纯双季稻区,包括两广和湖南南部地区,早晚稻都有发生。从 5 月开始到 11 月止,病害发生有 2 个高峰期,分别在各茬孕穗期前后,常年以晚稻发病多,对产量影响大,但早发年份,早晚稻都重。再如长江沿岸单双稻并存区,病害主要发生于单季中稻和部分早熟晚稻上,双季早稻晚稻也有发生,但为害轻,影响小。其三为局部流行区,如淮河以北单季稻区,病害集中于 78 月的雨季,原只局部为害,但近年为害日益呈增加的趋势。2 侵染特点 白叶枯病病原是一种黄单胞杆菌,菌体两端钝圆,短杆状极生单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为好气菌,最适宜温度为 2830。水稻发病后,引起叶片干枯

3、、秕实率增加、米质松脆、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 10%30%,严重的减产达 50%以上。凋萎型白叶枯病造成死丛的现象,损失更甚。发病轻重主要2视品种的易感性、气候条件和水稻的孕穗至抽穗期是否处理适宜而定。 带菌谷种和有病稻草是白叶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可潜伏于颖壳组织或胚或胚乳表面越冬,在干燥条件下,南方稻区病菌在种子中可存活半年以上,北方稻区存活期 1 年或更长一些。病种子在翌年播种时传病,其远距离调运是病区扩展的主要原因,单种子带菌率的多少,与种子传病率的大小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白叶枯病田的病稻草上的病菌,在稻草堆内、室内可以存活到翌年的 7 月份,用病稻草盖种、催芽、扎秧把都可以传病,

4、病稻桩内被证实有大量菌脓,病原菌能存活到翌年 6 月,并能传病。再生稻的稻桩传病作用更强。20 世纪 80 年代初证实病稻桩附近土壤中混有细菌,可以越年传病,病区的茭白、稗草及假稻上带有白叶枯病菌,并能传病2。 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常发病区的病源主要是病稻草、稻桩;新病区的病源是种子。至于杂草菌源的问题,则需看各地的生态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不是主要的。稻草和谷壳中存活的病菌,随流水传播到秧苗。稻根的分泌物可吸引周围的病原,细菌向根际聚集,然后从根部、茎基和叶片的伤口或叶片的水孔浸入,到达维管束,在导管中大量增殖,一般引起典型的症状。如果只沿中脉侵入,则引起中脉型症状。侵入到维管束的病菌大量增殖

5、并扩展到其他部位,形成系统性感染。初次侵染稻田的菌量都比较少,且由于温度低,繁殖速度慢,所以除南方稻区的后季稻外,一般在秧田苗期不表现症状。肉眼能见到病斑,一般早发的在拔节期,迟的则在孕穗期或破口期,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向上部叶片蔓延。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再侵染就不断发生,使病害传播蔓延。 3 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足够的菌源,至于流行程度的轻重则受气候、水肥管理、品种感病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33.1 气候因素 一般气温在 2025时,此病发生最盛,低于 20和高于 33时病苗受抑制。秧苗期感病不易表现典型症状,与低温的影响有关。气温主要

6、影响潜育期的长短,在 22时潜育期为 13d、24时为 8d、2630只需 3d。据国外报道,凋萎型白叶枯病在 31下人工接种,20d 显症;21下接种,需 40d 以上才显症。雨水和湿度与病菌的传播、侵染、增殖、蔓延关系极为密切。适温多雨和日照不足利于发病,而暴雨、洪涝、台风则利于病茵传播和侵入;而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于 80%时,不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华南稻区早稻 46 月,晚稻 79 月,月雨量达到250300mm,雨多,台风频频发生的年份,病害常严重。长江流域早中稻的发病与 68 月气象有关,其中以 7 月气象影响最大。 3.2 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条件中,肥水对白叶枯病的影响最大,氮肥

7、施用过多、过迟,造成适宜发病的小气候,并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增殖。在氮素适量时,增施磷钾肥可减轻发病原体。 大田串灌、漫灌都能直接促使病害传播,而长期浸泡在深水中的稻株,对发病影响更大,这主要是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深灌并能增加土壤有毒物质的积累,促使稻株抗病力下降,拔节后深灌发病更严重。因此,适时适度烤田对防治白叶枯病非常重要。 3.3 水稻的抗病性 水稻品种间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籼稻抗病性最弱,粳稻较强,糯稻最抗病。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抗病力也不同,幼穗分泌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一般分蘖以前比较抗病。苗龄越小越抗病。同一品种苗期表现的抗病性大多与成株期抗病性呈正相关。在

8、植株形态上,叶面较窄、挺直的品种,往往抗病性较强。凡稻株上叶片水孔数较多的较易感病,感病品种的总氮量尤其是游离氨基酸含量高,还原糖含量低,碳氮比例小,多元酚类物质少,抗病品种正相反。 4早、中、晚稻的抗性不同,早稻感病最高,晚稻最低。抗病品种的抗性有相对的稳定性。从抗性品种中进行系统选育可以得到高产抗病的品种,如从 Bg90-2 选出早熟高产、抗白叶病的扬稻 1 号、2 号。有试验表明,一个抗病品种对不同菌型的抗性是由不同的抗性基因支配的3。 4 预测预报 4.1 应用噬菌体检测田间菌量 稻田水中的噬菌体消长与病菌的消长是一致的,即病菌开始繁殖增加,噬菌体也随之上升,病菌数量减少,噬菌体也随之

9、降低。如定期测定稻田水及稻株中的噬菌体的消长,则能了解白叶枯病的动态,及时指导防治。 4.2 设立大田预测圃观察始病期 在常发病田块,选择低洼肥沃的田块,种植当地有代表性的感病品种及主要栽培稻种,多施氮肥和长期灌溉,制造适于发病条件。在常年发病始期勤检查,发现中心病株,对急性型病斑出现(病叶上菌脓较多可按雨量、雨日、暴风等)情况进行预报。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检疫工作 查清病区与无病区,调运种子时必须检疫,无病区不得引进病种子,以控制病害传播与蔓延。 5.2 选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育和推广种植抗耐品种是经济有效和切实易行的措施。如江苏推广了盐粳 2 号,扬稻 1 号、2 号,控制了疫

10、情。 5.3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用水,在施肥上应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巧施穗肥,要氮磷钾综合施用,以增强植株抗病力。要做好渠系配套、排灌分家、浅水勤灌。 55.4 化学防治 老病区秧田期喷药是关键,一般三叶期及拔秧前各施 1 次药。大田施药以“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的原则,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如气候有利发病,应实行同类田普查防治,从而控制病害蔓延。可选用消菌灵、叶枯宁、消病灵、菌毒清等药剂。各种杀菌剂可交替使用,以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一般 57d 施药 1次,连续 23 次,每次需加水 900kg/hm2 均匀细水喷雾。 参考文献 1尹爱平,殷武,王建凤,等.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病条件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23):98. 2梁龙梅.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93. 3汤化昌,吴秀玲,周伟民,等.水稻白叶枯病近年上升原因及对策浅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7(5):217-2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