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8064871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3)-中大网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2013 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3)总分:100 分 及格:6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教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2)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场所是( ) A. 家庭 B. 社会 C. 学校 D. 工作单位(3)下列关于专家型教师教学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 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 专家

2、型教师的课后评价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 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4)学习中,学习者采用在主要内容下划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组织策略 C. 精加工策略 D. 元认知策略(5)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 ;二是寻求发展。 A. 行为矫正 B. 学会学习 C. 克服障碍 D. 学会调适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6)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 非正式群体 B. 松散群体 C. 联合群体 D. 正式群体(7)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图

3、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 )的过程。 A. 发现问题 B. 理解问题 C. 提出假设 D. 验证假设(8)教师在分配座位时最值得关心的是( ) A. 座位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 学生的听课效果 C. 后进生的感受 D. 座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9)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是在( ) A.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B.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末 C. 20 世纪 20 年代 D. 20 世纪 30 年代(10)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 ) A. 乌申斯基 B. 卡普捷列夫 C. 列昂节夫 D. 鲁宾斯坦(11)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审清题意,必要时

4、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牢记题目内容 B. 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 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2)某些家长或老师十分喜欢承诺一些奖励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 这是给学生以学习的( ) A. 远景动机 B. 内部动机 C. 外部动机 D. 求成动机(13)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A. 思维出现可逆性 B. 出现具体逻辑推理 C. 去自我中心 D. 守恒概念的形成(14)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 A.

5、 思维敏捷 B. 聪明过人 C. 触类旁通 D. 物以类聚(15)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附属内驱力在( )最为突出。 A. 儿童早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 成年期(1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这种学习属于( ) A. 词汇学习 B. 符号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命题学习(17)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类化说 D. 关系转换说(18)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

6、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 ) A. 教师期望效应 B. 教育机智 C. 教学效能感 D. 教学监控能力(19)( )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 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 C. 高中阶段 D. 青年中期(20)( )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 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A. 二年级 B. 三年级 C. 四年级 D. 五年级二、填空题(1)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_和教师自编测验。(2)苛勒等人认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 _。(3)我国心理学

7、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儿童期的年龄范围是_。(4)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_,它是教学过程的软环境。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5)加涅将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他认为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为_阶段。(6)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_的教育心理学 。(7)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是_、理解问题、_和检验假设。(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_。(9)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_、_、表现早晚差异和性别差异四个 方面。(10)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

8、立起_和非人为的联系。三、简答题(1)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2)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3)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四、论述题(1)试论述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 :B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 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是指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2) :C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场所(3) :C新手型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

9、生的细节(4) :A 在主要内容下划线的方法属于复述策略的一种。(5) :D心理辅导的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6) :A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是非正式群体的特点。(7) :B理解问题是指找出问题主要矛盾的过程,题干论述的是理解问题的过程(8) :D研究发现,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其实,分配学生座位时, 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9) :B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内容日趋集 中,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10) :A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

10、,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 行了总结,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1) :B审题和画示意图属于表征问题的过程(12) :C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 发出来的学习动机(13) :D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思维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14) :C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 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 学习中

11、,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15) :A 附属内驱力在儿童早期表现得最为充分,到儿童后期和少年期,强度有所减弱。(16) :D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 系的判断(17) :A形式训练说是最古老的迁移理论(18) :C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本题考查 的是教学效能感的含义。(19) :B 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很不稳定,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20) :C四年级(1011 岁)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 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

12、象为支柱二、填空题 (1) : 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2) : 新的完形(3) :6、7 岁11、12 岁(4) : 课堂气氛(5) :反馈(6) : 卡普捷列夫(7)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8) :心理变化(9) : 类型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10) :实质性的三、简答题 (1) : (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 定;(6)人格结构完整。(2) : 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者提出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1)在知识观赏强调 知识的动态性(2)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3)在学生 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3)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4) :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 动机四、论述题 (1)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应做到以下几点:(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2)组织的有效干预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