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紫苏三大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6477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地紫苏三大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保护地紫苏三大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保护地紫苏三大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保护地紫苏三大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地紫苏三大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保护地紫苏三大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摘要简述了保护地紫苏粉虱类、害螨类、夜蛾类三大虫害,介绍了其防控技术,以期为紫苏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紫苏;虫害;防控技术;保护地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Crispa)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既是营养丰富的特菜,又是疗效良好的中药,还是用途广泛的 工业原料,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上海市松江区近几年一直保持一定的出口紫苏生产面积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在生产中常发现一些病虫危害,现将常见的三大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介绍如下。 1 三大虫害 1.1 粉虱类 目前,在紫苏上主要为烟粉虱,保护地紫苏内烟粉虱发生危害

2、更大。烟粉虱一般在 411 月发生为害多见,以 56 月和 910 月危害较为严重。紫苏烟粉虱年发生 1012 代,多以伪蛹在保护地作物上越冬。烟粉虱成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并具趋嫩习性,总是随着紫苏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的叶背产卵,虫态的分布总是形成最上部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变黑色的卵,下部叶片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最多的垂直分布。卵散产,每头雌虫可产卵 200 多粒,产下的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作物保持水分平衡,不易脱落。孵化后的初龄若虫在叶背可做短距离移动,也有迁居到其他叶片上寻找合适的寄生点,进入 2 龄后便开始营定居生活

3、,直至成虫。适宜烟粉虱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 1535 ,最适环境温度为 2230 ,相对湿度为 70%以下。成虫寿命、发育历期、产卵量等与温度有密切关系,当温度超过 35 时,成虫活动2能力显著下降。成虫和若虫群集叶背吸食紫苏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并且由于分泌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使紫苏失去商品价值,此外还可传播 100 多种植物病毒病。 1.2 害螨类 目前,在紫苏上主要是红蜘蛛,红蜘蛛在上海地区年发生 20 代以上,以两性生殖为主,雌螨也能孤雌生殖,世代重叠现象严重。越冬场所较复杂,可在向阳背风温暖处的枯枝、杂草根际、土块缝隙、树皮缝隙及根

4、际土隙内越冬,也可在前茬为茄果、瓜豆类的菜田内越冬。常年在保护地紫苏内 3 月中旬、露地 4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时田间见到点片危害状,5 月上中旬至 6 月中下旬造成田间局部黄叶塘等小区域性灾害现象。出梅进入暑期以后,随着高温干旱天气的适宜条件,繁殖速率提高,7 月中旬至 8 月中下旬是盛发期,如早期虫口基数没有及时控制,常可造成紫苏作物大片受灾。10 月中下旬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虫口增长速率减缓,并逐渐转入越冬阶段。适宜红蜘蛛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在 1037 ,最适环境温度为 2430 ,相对湿度为 35%55%。发育起点温度 8 左右,当温度在 30 以上,相对湿度超过 70%以上时,不利

5、于种群繁殖,高温低湿才有利于种群繁殖,虫口密度直线上升。如遇台风暴雨天气,有较好的抑制虫口密度作用。红蜘蛛以成、幼螨在紫苏叶背的叶脉附近吸取汁液。受害初期叶面上出现灰白色小点,逐渐叶面变为灰白色,使叶片发黄、变枯、脱落,可引起作物早衰落叶,光杆枯死。 1.3 夜蛾类 在上海地区紫苏上主要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银纹夜蛾 3 种夜蛾。3 种夜蛾多是杂食性害虫,主要危害紫苏叶片,造成叶片孔洞、缺刻,影响紫苏生长。 1.3.1 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在上海地区紫苏上年发生 67 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常年从 5 月中旬起至 12 月中旬,基本上可划分为每月发生 1 代。成虫寿命 512 d,平3均每头雌蛾

6、可产卵 45 块、200600 粒。幼虫在虫口密度过高、又缺食料的条件下,有自相残杀现象。适宜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最适环境温度为 2535 ,相对湿度 80%95%,土壤含水量 20%30%。盛发期内完成 1 个世代发育历期约 2228 d。 1.3.2 斜纹夜蛾。斜纹夜蛾在上海地区年发生 56 代,世代重叠,常年成虫 5 月中旬始见,12 月上旬终见。成虫寿命 515 d,平均每头雌蛾产卵 35 块、400700粒。在虫口密度过高、大发生时,幼虫有成群迁移的习性。有假死自相残杀现象。适宜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最适环境温度为 2832 ,相对湿度 75%95%,土壤含水量 20%30%。取食不同食料

7、在相同的湿度下历期长短有一定的差异在盛发期内完成 1 个世代发育历期 2532 d。 1.3.3 银纹夜蛾。银纹夜蛾有 24 种近似种,俗称造桥虫,又称黑点银纹夜蛾。银纹夜蛾在上海年发生 34 代,在我国北方地区年发生 23 代。常年越冬代成虫在 6 月中下旬出现,1011 月终见,以蛹越冬。成虫夜出活动,对黑光灯的趋光性弱,幼虫有假死性。每年在 6 月中下旬始见,卵散产在叶背上,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40100 粒。幼虫孵化后,大多在紫苏叶背取食叶肉,残留上表皮,3 龄后取食叶片及嫩荚,有转株危害习性。幼虫老熟后在植株上结薄茧化蛹。适宜银纹夜蛾生长发育温度范围在 1535 ;最适环境温度为 20

8、30 ,相对湿度 60%80%。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技术 紫苏作物采收时,要及时清除残茬,减少虫源。换茬时要深耕灭蛹或高温上水淹没大田,减少害虫基数,并在播种前 7 d 用 40%辛硫磷 1 0001 200 倍液浇灌,施药后土壤用薄膜覆盖密封 23 d,以提高消毒效果,揭膜后 3 d 以后播种或移栽。结合积肥和环境卫生工作,消除路边、沟边、田边、宅前屋后等地的杂草,减少越冬虫口4基数1-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松土,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虫害能力。 2.2 物理防治技术 杀虫灯对杀灭紫苏内害虫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积极的作用

9、。主要诱杀的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金龟子、银纹夜蛾等多种害虫。在害虫发生高峰期设捕器,诱杀、迷向成虫,减少有效产卵量。每年虫害发生初期,应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甜菜和斜纹夜蛾诱诱剂3,设成虫诱捕器,每 1 333.33 m2 放 1 个。每 23 d 清除诱捕到的成虫,每3050 d 更换 1 次诱芯,防效可达 50%70%,可大幅减少农药的应用。在烟粉虱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发生少时使用,一般平均放置 300450 片/hm2(每片面积 25 cm40 cm)有色粘板。防虫网是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达到防治虫害的效果。目前,紫苏生产基地防虫网主要是推广网膜结合覆盖法,

10、即大棚薄膜不揭除,四周通风口及门口装上防虫网。 2.3 化学防治技术 紫苏生产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4。粉虱在发生初始期进行防治,每隔 1015 d 用药 1 次,连续数次。农药可选 25%噻虫嗪(阿克泰)可分散粒剂 4 0005 000 倍液,或 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 2 000 倍液,或 70%吡虫啉(艾美乐)可分散粒剂 6 0007 000 倍液,或 20%康福多浓可溶剂 4 0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99%绿颖乳油 300倍液等喷雾防治。防治红蜘蛛,在虫害始发至盛发期内根据虫情发生情况,需连续用

11、药防治数次,防治间隔期 57 d。重点喷植株中下部叶背面,喷药要均匀周到。防效较好的农药有 5%噻唑酮乳油(尼索朗)1 5002 500 倍液,或 73%克螨特乳油 2 0003 000 倍液,或 10%浏阳霉素乳油 2 0003 000 倍液等。防治夜蛾类喷药最好5在 19002100(太阳下山以后 2 h 左右),害虫全部上叶取食时施药,使药剂能直接喷到虫体和食物上,触杀、胃毒并进,增强毒杀效果。药剂防治 可选安打(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 000 倍液,除尽(10%虫螨腈悬浮剂)1 500 倍液奥翔(3%甲维盐微乳剂)3 000 倍液,或美除(50 g/L 虱螨脲乳油)1 000

12、倍液,或三令(2.2%甲维盐微乳剂)2 500 倍液,或奥绿一号(10 亿 PIB/mL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 000倍液,或卡死克(5%氟虫脲乳油)1 000 倍液等喷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王坤泉,陈群航,戴陈峰,等.蔬菜夜蛾类害虫发生规律及诱杀防治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5(3):30-31. 2 卢隆杰,苏浓,岳森.紫苏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4(4):23-24. 3 宋祖舜,梁焕茹,徐平兰.南京地区蔬菜夜蛾类害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01(6):34-35. 4 常志隆,闫红舟.潍坊青萝卜上粉虱类的发生及防治J.潍坊学院学报,2004(6):5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