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064733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季中稻避灾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针对南部县灾害性气候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水稻避灾减灾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苗床管理、适时移栽、肥水管理、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避灾;栽培技术 南部县河坝镇位于四川东北部丘陵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春季气温回升早,低温寒潮和阴雨天气频率高;夏季高温高湿,常在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和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出现 2 个降雨高峰期,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伏旱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危害重;初秋多低温绵雨天气。水稻是南部县的主食作物,常因异常气候造成秧田死苗、生长期病害较重、扬花期高温降低结实率和收

2、获期绵雨穗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实现水稻安全生产,笔者历经 5 年的试验示范,形成了以下避灾减灾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 播前准备 选用优 602、优 498、川江优 527、宜香 3724 等分蘖力强、抗病性强、耐肥力高、生长旺盛、中型穗、中迟熟的高产杂交中稻。间栽糯稻种用株高比杂交稻高1520 cm,生育期短 710 d 的地方高秆品种;播前晾晒 23 d 备用。选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沃、灌排条件较好的旱地或菜园地,按长 1215 m、宽 1.3 m、高 510 cm 建地上式苗床。播种前 2030 d,苗床施沤制腐熟的有机肥 510 kg/m2、优质粪肥 1.53.0 kg/m

3、2、尿素 40 g/m2、过磷酸钙 100200 g/m2、氯化钾 40 g/m2 和壮秧剂 5075 g/m2,均匀翻耕混入 1015 cm 土层内培肥床土。 2 播种 播种可比当地水育秧提早 710 d,一般移栽冬(屯)水田的在 3 月 510 日育秧,2移栽溪河两岸两季田的在 3 月 2025 日前育秧。播前先用清水浸种 810 h,捞出沥水后用旱育保姆 350 g 拌种 1 kg;播前一天和播种当日各对床土浇 1 次透水,并用细泥土填充床土空隙;随后稻种按小苗秧 60 g/m2、中苗秧 30 g/m2、大苗秧 15 g/m2、长龄秧 10 g/m2 立即均匀撒播,在稻种上薄盖 0.51

4、.0 cm 的菜园细土,然后用清水喷湿床面,同时喷施旱秧专用除草剂,再用超微膜平盖保湿,用地膜拱盖保温1。糯稻于 3 月 1520 日采用地膜湿润育秧。 3 苗床管理 出苗后将超微膜揭去,当秧苗出现卷叶或早晨叶片无露水时要适量补水,移栽前一天浇透淡粪水。出苗前膜内温度保持 3035 ,一至三叶期膜内温度保持 20 左右,高于以上温度要及时揭开薄膜两头透气降温;三叶期后,外界气温不低于 12 ,可先打开薄膜两头炼苗,后日揭夜盖,最后全部揭膜炼苗。在三叶期,苗床可用尿素 1520 g/m2、氯化钾 10 g/m2 对水叶面喷施;三叶期后,每长 1 叶追施 1 次叶面肥。未施壮秧剂的苗床,在秧苗一叶

5、一心期,可用多效唑叶面喷施,以控制秧苗徒长。4 适时移栽 日均气温稳定在 15 时,即可开始插秧。一般冬(屯)水田和闲置田移栽 23 叶龄秧苗,两季田移栽 25 叶龄秧苗。按照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秧龄越大密度越大的原则合理稀植。一般冬(屯)水田和闲置田移栽平均叶龄 3.5 叶(秧龄 30 d)的小苗秧,植 22.5 万24.0 万窝/hm2;油菜茬口田移栽平均叶龄 5 叶(秧龄 40 d)的中苗秧,植25.5 万27.0 万窝/hm2;小麦茬口田移栽平均叶龄 6.5 叶(秧龄 50 d)的大苗秧,植 28.5万30.0 万窝/hm2;无水源保障的等雨栽秧田移栽叶龄 8 叶以上(秧龄 60 d 以

6、上)的长龄秧,植 31.5 万33.0 万窝/hm2。三围单本稀植强化栽培,以高肥力田(3550) cm(3550) cm、中等肥力田 30 cm30 cm、低肥力田(2530) cm(2530) cm 的移栽密度,每窝 3 个单株株距 10 cm 呈三角形栽插。杂交稻移栽时,每间隔 6 个宽行、3在第 7 个宽行中加栽 2 行高秆早熟糯谷,同时田边四周也加栽糯稻,每窝 35 株,窝距 25 cm,按丁字型“假二行”栽插,栽糯稻 1.5 万1.8 万窝/hm2。 5 肥水管理 按照前促、中控、保后的原则,采用底肥多用有机肥;氮肥中、小苗秧按底肥、分蘖肥、穗肥用量比为 622 施用,大苗秧按 7

7、.01.51.5 施用,磷肥全部作底肥;钾肥按底肥、穗肥用量比为 82 施用2。一般全生育期总施纯氮 180240 kg/hm2,氮、磷、钾按 212 配置。底肥(占总氮量的 70%),翻耕前施农家肥 30 t/hm2,水耙前施氮肥(尿素 37.575.0 kg/hm2);分蘖肥(占总氮量的 30%),移栽 57 d 后施氮肥(尿素37.575.0 kg/hm2+碳铵 112.5 kg/hm2);穗肥,一般在抽穗后 1015 d,对土壤肥力低、长势不均、缺肥发黄的田块,用尿素 4575 kg/hm2。磷、钾肥全作底肥施用。插秧至分蘖阶段浅水灌溉(不超过 3 cm);分蘖盛期浅、湿灌溉;分蘖末期

8、适当晾田;孕穗至出穗开花阶段,保持 35 cm 的水层;灌浆后期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3;收获前 710 d 断水。 6 化学调控 杂交稻栽后 710 d,对返青慢、不分蘖、白根少、叶边缘发红的稻田,用 98%磷酸二氢钾 1.5 kg/hm2+生根壮苗剂 750 mL/hm2 或喷长精 450 g/hm2 对水防治;对植株枯萎、叶片及茎基部出现锈斑的稻田,用铁锌肥 22.530.0 kg/hm2 作追肥,并用 98%磷酸二氢钾 1.5 kg/hm2+生根壮苗剂 750 mL/hm2 或喷长精 450 g/hm2 对水防治。促进秧苗早生快发,预防坐蔸4。 7 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移栽前 34 d,

9、用 75%三环唑 1.5 kg/hm2+90%杀虫单 450 g/hm2 对秧田稻瘟病和螟虫进行全面普防普治,搞好带药移栽。以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为防治重点。稻瘟病于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用 30%稻瘟灵 2.25 L/hm2 或 40%富士一号 1.5 L/hm2 对水 675 kg;于 7 月上中旬用 20%三环唑 1.5 kg/hm2,或 75%丰登4300450 g/hm2,或 40%富士一号 1.5 L/hm2+75%丰登 300 g 对水 675 kg 喷雾防治。纹枯病于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用 20%井冈霉素精粉 375450 g/hm2 对水 675 kg喷雾;

10、于 7 月上中旬再喷 1 次防治。螟虫于 5 月中下旬用 3.6%杀虫双大粒剂18.7522.50 kg/hm2 均匀拌土撒施(水层 35 cm 保持 5 d 以上),或 18%杀虫双水剂 3.7545.0 L/hm2 对水 675 kg 喷雾;7 月上中旬用 18%杀虫双水剂 1.502.25 L/hm2,或 90%杀虫单 525600 g/hm2 对水 675 kg 手动喷雾挑治。对稻飞虱虫量达 1 500 头/百丛以上的稻田,用 10%吡虫啉 450 g/hm2,或 80%敌敌畏乳油1.502.25 L/hm2 对水 675 kg 手动喷雾挑治。 8 适时收获 水稻收获过早,青米多,籽粒不饱满,产量低,也影响米的品质;收获过迟,容易脱落损失或穗上发芽易产生穗萌。以 9 成熟收获为宜。 9 参考文献 1 潘宗东,顾亚佟,李星,等.优质高产杂稻新组合中优 608 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种子,2009(12):104-105. 2 郑建初,夏根和,周慧丽,等.杂交稻中浙优 86 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12):149-150. 3 黄品仁.中、晚杂交稻组合早季栽培的高产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6(1):6-7. 4 孙明法,姚立生,唐红生,等.中粳稻新品种盐稻 8 号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1):13-15,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