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客家文化调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63500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岩市客家文化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龙岩市客家文化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龙岩市客家文化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龙岩市客家文化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龙岩市客家文化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岩市客家文化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岩市客家文化调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汀县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调查报告一、 序言文化产业化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与手段。 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使文化产品进入流通、 交换、消费的环节, 按照产业的要求和原则来经营和管理。弘扬和发展客家祖地文化,其最终目的是发展闽西,服务海西,促进海西经济腾飞。那么,如何做大做强客家祖地文化,以此来带动闽西经济的发展,就这个问题,我们的调研小组分赴闽西各个县城对闽西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我负责了长汀县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的实地调研。二、 调查背景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和革命文化于一身,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 “红色小上海”、客家

2、首府和中国客家菜之乡。 长汀一直以历史悠久、古迹密布、客家风情浓郁、革命旧址丛立著称。客家首府的文化优势一直延续至今,客家民俗、艺术、建设、美食等独具魅力。重点做好“城”的文章,做大做强名城旅游文化,展示客家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 美食文化等个性化旅游品牌,结合开发生态旅游,促进长汀旅游业的全面发展。长汀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的一个重镇,在观念上把客家文化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树立客家文化品牌意识。 对客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生产产出的经济效益,对推动闽粤赣区域合作乃至海峡两岸的发展的有巨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大力发展客家文化产业,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客家文化产业基地和区

3、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长汀客家文化产业现状如何是海西建设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三、调查主题关于长汀县客家文化产业化现状的调查四、调查目的通过调查, 了解长汀县的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现状,采取何种策略来保护和发展客家文化,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优势互补,避短扬长,把文化领域的部分行业推入市场按产业来经营,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做强做大。五、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时间: 2009 年 7 月 1 日2009 年 9 月 1 日调查地点:长汀县六、调查人员:胡晓炉七、调研内容长汀是福建省最西部的重镇, 位于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睡要冲,号称福建第五大县、福建西大门。全县面积3099 平方公里,人口 4

4、9 万。 长汀县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汀州古城, 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 置汀州,是唐代福建省著名的五大州之一。至宋代,汀州府与省内其他七府构成了事誉海内外的福建八闽。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 长汀县城一直是亩代闽西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是历朝历代的州治、郡治、府治所在。(一)、长汀旅游资源优势客家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独具福建西部风情的客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风土文化和客家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的客家山歌、 名扬四海的客家美食、巧夺天工的客家传统花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台阁、花鼓等构成长汀引人入胜的客家传统艺术的宝库。长汀是

5、海内外著名的“ 客家首府 “. 发源于长汀境内 , 穿越汀州直奔汕头入海的汀江 , 被海内外客家人尊为“ 客家母亲河 “. 独特的客家文化和民俗 , 使那些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客家游子对故土怀有深深的眷恋, 成为他们寻根谒祖之圣地 . 长汀围绕客家族系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影响, 坚持以客家后裔 “公祭母亲河 “ 活动为切入点 , 吸引海内外客家人回汀寻根谒祖, 考察观光和投资兴业 , 形成系列客家文化旅游线路, 全方位带动长汀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 使长汀历史文化名城充满生机与活力. 历史文化名城汀州,自唐开元二十四年 (公元 736 年) 设府以来,是历代州、郡、路、府治所所在地,也是古代入闽的第二通

6、道。汀州城枕山临溪, 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镶嵌在汀江之畔。作为唐宋古城 ,长汀有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 宋明时期的具有客家风格的古街区 ,古民居 , 足以印证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汀州文庙,建于宋绍兴三年(133 年) ,是汀属八县推崇儒教的重要场所。汀州文庙历史上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除主殿之外还有讲学堂、名宦祠、启圣祠、宗圣祠等等。占地2500 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古朴壮观。 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试院, 始建于宋, 时为汀州龙山书院,元代为汀州卫,明清时期为汀州试院, 汀属八县的学子均在此应试考秀才。清末“汀郡中学堂”设于此,民国时期改为省立第七中学。1

7、929 年毛泽东率红四军入闽,此处为工农红军办公用房。1932 年,中共成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省苏”政府机关设于此。红军转移后,国民党第36 师师部于 l934 年设在这里。汀州试院面积11390 平方米,出大堂、考室、监考人员住房以及各类书房成,规模十分庞大,保存完整, 是长汀县最为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在汀州天后宫,由山门、朗门、戏台、钟鼓楼、水阁楼、前殿、正殿、后殿及圣母间组成。四面环水,是汀州八邑敬奉妈祖的场所和旅游观光胜地。汀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原名“三圣纪宫”,1990 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古城墙, 始建于唐大历四年, 汀州刺史陈剑将汀州治所从东坊口迁到

8、现址,“筑土为城”。唐大中初年刺史刘歧始创敌楼179间,筑子城,称为“雄镇”。 宋治平三年第一次对汀州城墙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城墙周长“五里二百五十四步”,开辟六道城门。明洪武四年(1371 年) ,郡守笆继良“撤郡城增县城合郡县为一”,土城全包以砖石, 建女墙 1195 丈。 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城墙全长的1500 多米。 199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全力修复号称10 里长的汀州古城墙。汀州城市传统街区, 是长汀县城的传统街区具有典型的唐宋明清时代的江南客家建筑风格和特征,而且成片完整地保留下来, 成为长汀历史文化名浓重要组成部分。 长汀古代传统街区的形成可以迫洲到唐大历年间的“筑土为城

9、”时期,到宋代街市逐步形成此外, 宋慈, 文天祥 ,王阳明 , 纪晓岚等一大批文人志士在长汀留下了珍贵的足迹 , 为这座悠悠千年古城增色不少。客家美食名城“食在长汀”是游客对长汀美食文化的高度赞誉, 在渊源流长的中国“ 食文化“ 中, 客家风味小吃独树一帜 . 长汀是 “ 中国客家菜之乡 “, 成为当今全国五个菜肴之乡之一, 这是难得的品牌 ; 此外还有 34 个“ 全省风味小吃 “,8 个餐饮名店 ,6 个“中华名小吃 “, 尤为著名的是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 , 清朝贡品 , 位居闽西八大干之首的五香豆腐干,还有麒麟脱胎 , 仙人冻 , 糍粑, 簸箕板 , 芋子饺 , 灯盏糕 , 汀州米

10、酒等独具客家特色的美食 ,令人回味无穷。目前,长汀美食有6 种小吃被列为“中华名小吃”、34 种小吃被评为“福建省名小吃”、8 家酒店被评为“福建省餐饮名店”,并成功争创了“福建美食名城”、“中国客家菜之乡”品牌。(二)、长汀客家文化资源在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1、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客家文化馆保存的客家文化气息相对来说要浓厚一些 , 但是主要也只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说明以及一些简单的实物摆设。 在馆里,我们只能从这里的一些文字解说图画了解到很少的关于客家文化的内容, 因此感觉展馆很空洞 , 缺乏 “国家级重点文物”应具备实质内涵, 还没有把客家文化真正的内涵表现出来。大多游客对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

11、、长汀客家名城感兴趣, 对客家文化也有很多深入了解的欲望, 但是这些内容无法从旅游中感受到。2、古城内大多数景点处在一种悬于高阁的境地,旅游人数较少,身为冷清。外地游客虽慕长汀大名,但因城市规划不是很合理,景点分散、体量不大、形式单一、缺少新奇等原因,使游客往往只把长汀作为中转站,而稍加停留,浏览而过。另外,大多景点由于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等有效管理,导致景点破坏程度较大,卫生条件甚差,以汀州古城墙这一景点为例,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 大不如前,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 , 污水、污物随处可见,汀江河水已被严重污染,臭气熏天,古城墙下业已成为商贩们叫卖的场所,加上常年无人管理,卫生邋遢的令人无法入目。另

12、外,古城墙被形形色色的人涂鸦,满目疮痍。3、长汀的小吃在客家中算是较为甚名的,但就客家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不够。 如最富甚名的长汀豆腐干也仅是家庭作坊式的初级产品,且生产卫生条件也较差, 包装为塑料薄膜袋装或简易纸盒装,太过朴实。尽管长汀在小吃方面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多年来缺乏全面、科学的总体规划,一直处于小规模、低层次、简单化的开发经营,没有打造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知名旅游产品,使得长汀小吃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闻名于省内却无法在省外发散推广。4、在旅游业开发方面,长汀的服务设施发展滞后,餐饮接待设施、接待能力和地方特色餐饮方面与高档旅游团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旅游购物停留在非产业状态。

13、旅游住宿存在着档次不高、设施简陋、服务不配套、管理不规范、 总体接待能力无法适应需求。特色旅游商品品种少,缺乏拳头旅游商品,旅游文化娱乐也处于空白状态,适合旅游特点的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和文艺活动十分缺乏,难以达到旅游者期望。总之,长汀旅游业开发滞后、精品不精。5、长汀的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大品牌,还没有拿得出去在全国叫得响的景区, 星级酒店住宿承载力虽有缓解,但依然无法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全县仅有 2 家二星级酒店, 无一家三星级以上酒店,休闲娱乐场所虽有,但缺乏档次和品味。旅游商品虽有“烧大块”、“长汀豆腐干”以及传统的竹木雕等,但存在“三少三低”问题,即:商品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特色商

14、品少,吸引力低;商品投入少,经济效益低。目前,全县还无一家旅游购物中心。6、长汀对客家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尽管近几年重视了对客家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也大力开拓客源市场, 积极参加各种宣传促销活动,因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长汀在宣传促销经费投入不足、促销方式创新不够、营销体系不完备等因素,形势不容乐观。(三)、长汀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长汀一直以历史悠久、 古迹密布、 客家风情浓郁、 革命旧址丛立著称。古迹与建设类旅游资源种类相当齐全,多达22 种,占总数的75% ,革命遗址众多,品位高,品牌高,有许多红色旅游资源极具个性化。因此长汀在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可以以以名城为主,长汀客家

15、的、历史的、红色的旅游资源高度集中在长汀城,要以城为展示的大舞台,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中国最美的两个小城之一”的品牌。以客家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美食文化为辅,各种旅游资源互补互动, 拓宽客源。在突出红色旅游的同时,做到三个结合:1、与客家文化相结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世界客家首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利用每年一次的公祭母亲河活动,扩大知名度,并加大客家文化的挖掘力度, 在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设文化、客家风土文化、客家饮食文化上下功夫,结合乡村游,选择一个具有浓郁客家文化的乡村,集中火力加予打造, 象连城炒作姑田走古事、培田古民居一样, 炒作和包装我县富有客家特色的游花

16、灯、马灯、龙灯以及围龙屋、客家山歌、百壶宴等。2、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长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与灵魂,千年的历史, 使长汀文化积淀既有历史的,也有客家的,还有红色的,三位一体的文化优势是长汀的文化个性、 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 是长汀这座千年唐宋古城真正的魅力所在。3、与美食文化相结合。长汀是福建美食名城、中国客家菜之乡,享有“吃在长汀”的美誉,长汀的美食是客家菜的代表,与闽菜、川菜、粤菜、沪菜一样具有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自成一系的特点,有着众多的餐饮名店、名小吃。但外地游客很难一一吃到散布全长汀城的品种繁多的小吃,长汀小吃还没有真正形成规范化、产业化。为此,有必要规划建设美食一条街,其最佳的地点莫过于沿河路。在改造和开发水东街沿河路的同时,可考虑采用二层式吊脚楼的建设风格,第二层为小吃店, 一层为畅通的步行街,这既可恢复古城原有的吊脚楼风貌, 又可品尝到令人唾津四溢的长汀客家美食,让游人在悠哉悠哉中领略悠悠汀江水、 龙潭公园、唐代古城墙等美妙景观。同时应壮大旅游餐饮业, 挖掘客家传统美食 , 整合本地特产 , 形成客家特色餐饮系列 , 推出客家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