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文化小窗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6100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亚文化小窗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亚文化小窗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亚文化小窗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南亚文化小窗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南亚文化小窗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亚文化小窗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亚文化小窗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摩衍那罗摩衍那(梵语, Rm ya ? 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与摩诃婆罗多并列为印度两大史诗。全书是诗体,用梵文写成,全文共分为七章。内容主要讲述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 )和他妻子悉多(Sita )的故事。此书在印度文学史上被称作最初的诗,它不仅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而且对整个南亚地区和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一篇童年篇? 第二篇阿逾陀篇? 第三篇森林篇? 第四篇猴国篇? 第五篇美妙篇? 第六篇战斗篇? 第七篇后篇 摩诃婆罗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印度史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 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

2、度现代学者认为 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摩诃婆罗多 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印度教三大主神三大主神指印度神话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湿婆、毗湿奴。作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创造神梵天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他的坐骑为孔雀(或天鹅),配偶为智慧女神辩才天女, 故梵天也常被认为是智慧之神。身为毁灭和破坏之神,湿婆在众神中自然拥有最强的战斗力。 他终年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峰刻苦修炼瑜伽,通过最严格的苦行和最彻底的沉思获得最深奥的知识和神奇

3、智慧。毗湿奴,又称遍入天,是宇宙的守护者,也是同恶魔作战的尖兵。 作为保护神的他, 英俊魁梧、 性格温厚、 和蔼理性, 是仁慈与善良的化身,具无所不能的力量,保护并维持着宇宙的次序,整一个“高大全”的完美神祇。这三大神皆能自由变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诸神祇中处于最顶尖的地位。吉檀迦利吉檀迦利 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和哲学抒情诗集,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泰戈尔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对人民、祖国和自然的热爱。在艺术上,泰戈尔将哲理与诗情熔于一炉,并用英文表达, 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进入西方文学

4、的殿堂。 1913 年泰戈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薄伽梵歌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经典与古印度瑜珈典籍,为古代印度的哲学教训诗,收载在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 中。 它是唯一一本记录神而不是神的代言人或者先知言论的经典,共有 700 节诗句。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也有人译为“博伽梵歌”。博伽梵歌 是世上最古老的瑜伽典籍,五千年前用梵文写成!讲述无限宇宙与流幻人生的终极真谛, 使人获得心灵的宁静,重拾在纷繁琐乱中抉择的勇气!它帮助现代人战胜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对身、心、灵全面健康。 面对宏伟的宇宙创造,自我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平日的自大太过可笑,唯有谦卑下来,与宇宙的创造者相连才是获

5、得平安、吉祥的根本;时而感到犹如站在喜马拉雅山之巅俯瞰世界,一切的真相尽收眼底,不禁为自己产生. 语言运动孟加拉语言运动是孟加拉国 ( 当时被称为东巴基斯坦) 的一个政治运动。 他们专门提倡孟加拉语作为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之一。这种认定才能允许孟加拉语在教育和政府机关上被使用。当巴基斯坦在1947 年成立时,它的两个地区, 东巴基斯坦 ( 又称作东孟加拉), 和西巴基斯坦在文化,地理和语言上都不相同。1948 年,巴基斯坦政府把乌尔都语作为巴基斯坦唯一的官方语言,这在东巴基斯坦引发了广泛的抗议活动。1952 年,达卡的大学生和其他政治活动家进行游行抗议活动。经过多年之后的冲突,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

6、在1956 年终于给予孟加拉语有正式的地位。孟加拉语言运动在孟加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促进了孟加拉语在文学与文化上的发展,并且成为孟加拉独立运动的先行者。国际母语日(又译世界母语日)定为每年的2 月 21 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 年提出倡议,从2000 年起,每年的2 月 21 日为“世界母语日”。目标是向全球宣传保护语言的重要,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避免地球上大部分的语言消失。此日期源于孟加拉语言运动,有数名学生于1952 年 2 月 21 日遭受军警枪击死亡。孟加拉独立解放战争背景英国从印度殖民地撤退后, 根据蒙巴顿勋爵主持的协议, 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地区分别独立成国 , 其中

7、印度居中,而巴基斯坦却分成分别位于印度东西两侧的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部分 , 其中西巴基斯坦与印度的边界还存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争议( 该地区划归印度, 但住民的主要是伊斯兰教, 多次发生反印度的起义暴动, 印度也加紧向该地区迁移殖民). 巴基斯坦成立后为维持与东巴基斯坦这个飞地的联系, 花费了大量资源, 但是长期以来巴基斯坦中央政府采取厚西巴薄东巴的政策,尽管东巴人口比西巴人口多,但中央政府长期由西巴人所把持,东巴人被视作巴基斯坦的二等公民。东巴人讲孟加拉文,西巴人讲乌尔都语,但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却把乌尔都语定为国语。后来东巴人抗议,政府便把孟加拉语也定为国语,但政府文件、货币、邮票上都没

8、有使用孟加拉文。政府和军队的许多高级职位都由西巴人担任。在经济上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损东肥西,在政策、投资上都向西巴倾斜,使得东西巴经济差距越拉越大。因此,东西巴之间存在着由来已久的深刻矛盾。经过1970 年 12 月在巴基斯坦,叶海亚 ?汗总统举行了13 年来的第一次大选。以谢赫?穆吉布 ?拉付曼为首的人民联盟仰仗东巴基斯坦在人口上的优势,以地方自治为旗帜,主张加强省的权力,得到大多数东巴基斯坦人的拥护。在国民议会的300 个一般席位中,人民联盟获得了160 席,几乎囊括了分给东巴的162 个席位,一跃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而人民党则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反对党,但人民联盟在西巴却未能取得一个席位;同

9、样人民党在东巴也未获得一席之地。在国民议会选举10 天后举行的省议会选举中,人民联盟在东巴省议会300 个一般席位中获得280 席,而巴基斯坦人民党则在西巴的旁遮普省议会180 个一般席位中获得113 席。东巴人对大选结果欣喜若狂,旁遮普人则忧心忡忡,害怕因东巴在国民议会中占多数议席会制定出不利于他们的宪法。果然,在制定宪法时,人民联盟要求地方自治,以改变东巴长期遭受的不平等的对待。人民联盟领袖穆吉布 ?拉赫曼于1971 年 2 月中旬同人民党领袖布托会谈。拉赫曼力主只给中央政府以外交、 国防和发行货币的权力,其余权力应该交给省政府;而布托则坚持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有收税、外贸和接

10、受外援的权力。由于双方的分歧难以弥合,结果会谈不欢而散。原定国民议会于1971 年 3 月 3 日召开,军政府准备向人民代表移交权力。1971 年 3 月 1 日叶海亚 ?汗总统宣布推迟国民议会的召开,这犹如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立即引来了东巴的强烈反应。数以万计的工人、学生、专业人员举行示威,并第一次提出“孟加拉国”独立的口号。1971 年 3 月 3 日,东巴总罢工,工厂、机关、学校、商店纷纷关门,整个东巴陷于瘫痪。人民联盟领袖穆吉布 ?拉赫曼针对叶海亚 ?汗总统推迟议会召开的决定,号召支持者控制中央在东巴的机构所展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东巴民怨沸腾,局势迅速恶化。为了挽回局势,3 月 6 日

11、,叶海亚 ?汗总统宣布国民议会将于3 月 25 日召开3 月 7 日,穆吉布 ?拉赫曼提出人民联盟国民议会的四项条件。第一,军政府必须立即将权力移交给选出的人民代表;第二撤消军事管制法;第三, 政府派出镇压群众的军队撤回到他们的营房。第四,调查“对东巴群众的屠杀”。以叶海亚?汗为首的中央政府断然拒绝了穆吉布 ?拉赫曼提出的四项条件,并下令罢工工作限期复工,否则将予以严惩。穆吉布 ?拉赫曼针锋相对,于 3 月 15 日宣布接管东巴的行政,并下达了包括停止中央政府在东巴征收的所得税、不再向中央政府缴纳关税和销售税、东巴的税收缴入东巴政府等在内的35 条指示。东巴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全面激化。为了使巴基

12、斯坦免于分裂的灾难,3 月 15 日,叶海亚 ?汗总统亲临东巴首府达卡,与人民联盟领袖穆吉布 ?拉赫曼举行秘密会谈,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3 月 21 日,人民党领袖佐 ?阿?布托也飞抵达卡,谈判。由于穆吉布?拉赫曼作为议会多数党领袖拒绝保证邀请布托他的政府,叶海亚 ?汗也拒绝穆吉布 ?拉赫曼立即撤销军法管制的要求, 秘密会谈于3 月 22 日破裂。 于是叶海亚 ?汗总统再次宣布无限期推迟国民议会的召开。东巴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已不可调和。1971 年 3 月 26 日,以穆吉布 ?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宣布东巴为自主、独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叶海亚 ?汗总统以东巴法律和秩序失去控制,人民联盟分裂

13、国家的活动必须挫败为由,宣布人民联盟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一举逮捕了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的人民联盟领导人,并派军队到东巴进行镇压,造成流血事件。至此,东巴同中央政府的矛盾,由要求东巴自治, 变为要求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东巴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誓不两立,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四生活期在印度的哲学思想里,对于一个雅利安再生者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四个阶段,称四行期,这四个几段分别是:(1)、梵行期:从5-8 岁开始,到25 岁。这个时期主要是学习期,是一个体力和精神的养成期。 在这个时期内,学生和老师住在一起,学生过着简朴纯洁的生活,一心从师学诵吠陀经典。在老师家里,无论出身任何,所有学生都受到一视同仁的

14、对待。(2)、家居期:从25 岁到 50 岁。学业完成后,他要回到家里,开始家庭生活,要结婚生子, 要以一定的职业养活家人,并履行属于自己的社会职责。这是一个典型的世俗生活期。(3)、林栖期:从50 岁到 75 岁。一个人完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到50 岁就应该离开家庭和自己的村庄,到森林里去居住。这时他不在注重衣着,只拣些别人丢弃的褴褛披在身上,四方流浪,行无定踪,旁观世事,荣辱不惊,在断绝一切世俗的欲望之后,专心致力于“吠陀”和其他经典的钻研和思考。他还可以去修苦行,以获得控制自我的能力。这是一个无家;无火;无快乐;无保护的生活阶段,实际上是谋求最后解脱的预备期。( 4)、遁世期:人到大约

15、75 岁以后就进入了遁世期。他把自己感官的感受能力限制到最低的程度, 摒绝一切爱和恨的冲动,即不关心自己的生死,更无喜怒哀乐之情。这是对世人彻底冷漠, 只待最后解脱的阶段。经过后世的发展,他更成为专心追求对于最高本体梵的亲证,以实现梵我合一为目标的最后人生阶段。印度教传统认为遁世期是人生的极致。在这样的遁世者面前,任何人都要躬身施礼,把为他的服务视作莫大的光荣。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

16、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印度种姓制度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 拥有解释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 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特征:一是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二是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种姓制度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三是首陀罗没有生活的权利。四是各等级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