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聚合物材料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8043415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位聚合物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配位聚合物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配位聚合物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配位聚合物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配位聚合物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位聚合物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配位聚合物材料配位聚合物材料配位聚合物是指通过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间的配位键形成的,并且具有高度规整的无限网络结构的配合物。配位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是配位化学研 究的重要内容。 配位聚合物研究需要把有机配体的结构和不同配位能力的给体原子与具有不同配位倾向性的金属离子综合考虑,是无机、有机、固态、材料化学的 交叉科学。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形成任何复合物物种原则上都是一个自组 装过程,配体聚合物的设计重点在于配体的设计和金属离子的选择,二者相 互作用产生重复单元,按被控方式形成确定的结构。在自发过程中,充分利 用了两类组分的结构和配位性质:金属离子一方面像结合剂一样把具有特定 功能和结构的配体结合在

2、一起;另一方面,又作为中心把配体定位在特定的 方位上。虽然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也有可能展现出不同于组成成分的性质,但 是设计最终目的仍是通过预先设计结构单元来控制最终产物的结构和功能, 在非线性光学材料、磁性材料、超导材料及催化等多方面都有极好的应用前 景。配位聚合物在多孔材料、催化、发光、磁学、药物存储和运输等方面具有 潜在白勺应用价值,是当今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分析领域白勺热点课题 之一。羧酸类配体配位才能强、配位方式灵敏,还可以将金属离子连接成刚性次 级构造单元(SBU),和金属离子配位组装可以生成许多构造新颖、性质共同白勺 配位聚合物材料。本论文在配位聚合物晶体工程白勺指导下,分别以

3、 1,5-二硝基 萘-3,7-二甲酸(H2NNDC)和 2,2,4,4-联苯四甲酸(2,2,4,4-H4bptc)为桥联配体, 同过渡金属离子或者镧系金属离子配位组装,或引入联吡啶类中性桥联配体或螯 合配体辅助配位,构筑了 32 个新颖白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构造白勺化合 物,在晶体构造分析白勺基础上分析了部分配位聚合物白勺磁性、稳定性和发光 性质。分析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1,5-二硝基萘-3,7-二甲酸配合物:以 H2NNDC 为桥联配体,或者辅以不同长度白勺联吡啶类桥联共配体(4,4-联吡啶 (4,4-bipy)、1,2-二吡啶基乙烯(bpe)、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

4、(dabco)和螯合 端基共配体(1,10-邻菲啰啉),通过水热、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 25 个零维、维、二 维和三维构造白勺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白勺晶体构造,从晶体工程角度讨论了合成 方法、反响条件和共配体对配合物构造白勺影响,并分析了其中多孔材料白勺热 稳定性、客体分子交换性质以及部分配合物白勺磁学性质。(1)以 H2NNDC 为 桥联配体,分别同 Co()、Ni()、Cu()和 Mn()合成了一系列构造各异白勺 配合物。配合物 1 中白勺 NNDC 配体白勺羧基氧和 Co()双齿配位,在氢键和 - 堆积作用下形成共同白勺三维超分子构造,磁性测试表示配合物 1 具有铁磁 性。配合物 2 和 3

5、 是一维链构造,配合物 2 依靠氢键形成简单立方白勺三维超分 子拓扑网络,配合物 3 则依靠氢键和 - 堆积作用形成共同白勺三维超分子梯子 构造。配合物 4 是具有线性白勺三核锰单元(Mn3(COO)6)白勺简单立方拓扑网 络,羧基采用 syn-syn 方式桥联 Mn(),配合物 4 存在反铁磁耦合作用。(2)在以H2NNDC 为桥联配体白勺同时辅之以 4,4-bipy 或 bpe 共配体,和 Ni()在水热 条件下,构筑了两个三维同晶具有柔性母体骨架(Ni(NNDC)n)白勺配位聚合物 (5,6),磁性测试表示:配位聚合物 5、6,分别是长程磁有序白勺变磁体和一般白 勺铁磁性,配合物中 NN

6、DC 上羧基和 Ni()以 syn-anti 方式配位,共配体白勺长度 不同是致使这种磁行为差异白勺主要因素。联吡啶类共配体调控柔性母体骨架 磁行为各异,而整个构造白勺拓扑保持不变,这对于分析磁构关系规律有着重要意 义,为磁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白勺可控合成提供了新方法。(3)在水热条件下,以 4,4-bipy、bpe 和 phen 为共配体,制备 Co()白勺三个三维同晶白勺具有相同母 体骨架Co(NNDC)n 白勺配位聚合物(7-9),其和配位聚合物 5、6 是同晶。配位 聚合物 7、8 中羧基采用 syn-anti 白勺方式桥联 Co(),磁性测试表示:配位聚合 物 7、8 存在铁磁耦合作用

7、。而螯合共配体 phen 和 Co()所构筑白勺配位聚合 物 9 为罕见白勺三维构造,羧基采用 syn-syn 白勺方式桥联 Co(),表现反铁磁性。 这种由不同性质白勺共配体调控配位聚合物白勺磁性变化,对于分析配位聚合物 白勺磁构关系有重要意义。(4)采用水热和液相扩散法,以 4,4-bipy、bpe 和 phen 为共配体,构筑 Ni()和 Mn()白勺配位聚合物 10-13。配体 NNDC 辅以 phen 和 Ni()形成两个组成相同,晶系和空间群一样白勺,构造不同白勺配合物 11 和 12,分别为零维和一维链构造,它们依靠丰富白勺氢键分别连成二维或三维超分子 网络。配合物 12 有丰富

8、白勺水桥,在 Ni()白勺配合物中比较罕见,对其磁学分 析很有意义。配合物 12 存在铁磁互相作用。(5)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长度 白勺联吡啶类桥联共配体、螯合共配体和 Zn()和 Cd()白勺六个(一维、二维 和三维构造)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白勺单晶构造,讨论了合成方法、反响条件和共 配体对构造白勺影响,其中配位聚合物 17 是基于桨轮状双核 Zn()白勺 SBU 构 筑白勺 3D 柱撑构造,并分析了其材料白勺热稳定性、客体分子交换性质。(6)以 配体 H2NNDC 为桥联配体,和镧系 Ln(III) (Ln= La、Nd、Eu、Gd、Tb 和 Yb),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六个基于双核 Ln(

9、)白勺 SBU 构筑白勺三维同晶多孔配位聚 合物,在其孔道外表含有丰富白勺硝基。分析了它们白勺热稳定性及客体分子交 换性质,测试了配合物 22 白勺荧光性质,配合物 22 有很强白勺 Eu()特征红色荧 光。2. 2,2,4,4-联苯四甲酸白勺 Co()和 Cu()配合物:选择羧基位置共同 白勺联苯四甲酸 2,2,4,4-H4bptc 为桥联配体,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共得到七个 Co()和 Cu()白勺配位聚合物,对它们停止了晶体构造分析。磁性测试表示: 配合物 27 中一维交替链上 Co()之间传递白勺是反铁磁耦合作用,配合物 28 中 羧基桥联白勺一维链上 Cu()之间传递铁磁耦合作用,而存

10、在一个单核铜和一个 双核铜单元白勺二维层状配合物 29 则是反铁磁性。利用拓扑方法分析了配合物 29,30-32 白勺构造,它们都具有扭曲白勺“”形白勺有机构筑单元(bptc4-)和相似 白勺 6(4)-连接白勺 SBU。其中吡啶类共配体和双核 Cu()白勺 SBU 共同组装 白勺系列同晶配位聚合物(30-32),是一种新白勺拓扑,并且该系列材料含有相同白 勺母体骨架Cu2(2,2,4,4-bptc)n,却能对不同尺寸白勺共配体有特殊白勺选择性, 这在分子选择性别离方面有潜在白勺分析价值。微孔配位聚合物性质独特、结构多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已成为近 几年来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

11、该类化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储氢材 料,近几年在合成、结构和储氢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一种无污染、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氢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已获得各国 的广泛关注,它包括四个环节:生产、输运、储存、使用。其中,储氢技术是 开发应用的关键环节。新型的储氢技术和储氢材料是目前一大热门课题。美国 能源部的目标为: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而言, 其体积储氢密度须达到 62kg2/ 3 吸附剂,重量密度则为 6.5(t)%。为达到这一目标, 多年来许多科研工作 者已对氢的储存进行了大量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和正在努力寻找着一种经济、安 全而实用方便的储氢方式。在传统的高压和液化储备气体的基础上,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12、70 年代初, Mg2Ni、LaNi5、TiFe 等储氢合金的发现, 拉开了储氢材 料研究的帷幕, 随后各种类型的储氢材料相继受到关注, 从单纯的二元储氢合 金发展到性能更优异的多元金属合金以及新型的活性碳材料和碳纳米管、无机 氢化物、配位聚合物等。吸附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储氢技术。自从 1991 年日本的 Iijima 发现碳 纳米管以来,世界范围内都对碳纳米管及炭纤维储氢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但是实验结果迥异, 从 Hirscher 等报道的 0.01wt.%2到 Chambers 等报道的 67wt.%3的储氢能力。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测量误差造 成的。如何准确测定碳

13、纳米管中的储氢量, 储氢机理究竟如何,以及如何进一 步提高碳纳米管的储氢量, 这些都是碳纳米管储氢必须解决的问题4。除上述之外,目前微孔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种很有研究和发展前途的储氢材 料正在受到全球范围的极大关注。美国的 Yaghi,日本的 Kitagawa,法国的 Frey 等多个研究小组在微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方面获得了 许多引人注目的重要的成果。相对于传统的多孔材料例如沸石,微孔配位聚合物兼有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优点,尤其是这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调控构建结构 得到性能更合适的孔洞,从而允许更合理的设计及合成5。 相对于其他几类吸附型储氢材料,微孔配位配合物有以下优势:() 相比于

14、碳元素,金属元素与氢气分子有更强的作用力,同时,该作 用力又弱于金属或非金属氢化物,因此,该类材料具有较高吸氢能力和良好的 吸放氢动力学性能。() 材料的结构和微孔高度有序,可以从结构研究吸附性质。() 直接合成法比较简单,原料廉价,产率高。() 材料的结构,孔的大小、尺寸、形状均可以被合理的设计调节,并 且可以根据吸附分子的不同,改变有机配体调节内表面吸附势能。() 吸氢前处理简单,只需要有机溶剂冲洗后,在不高的温度下抽干溶 剂即可。短短两年内,微孔配位聚合物在储氢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仍 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吸附机理仍不清楚,包括吸附的氢气分子的形态和位置、吸附量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否在较高的温度和较小的压 力下获得令人满意的吸附量等,这些都是进一步提高储氢量的关键。而且,为 了更准确的测定储氢量,吸氢检测方面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改 进。总之,微孔配位聚合物作为一种很有研究和发展前途的储氢材料正在受到 全球范围的极大关注,并且有望在解决越来越紧迫的“能源危机”中发挥重要 的作用。 配位聚合物材料有着雄厚的发展潜能,在生活,工业,航天,新能源的开 发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主用。面对它的开发前景,我们欣喜万分,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去开发去利用这些它的这些潜能。使它们能 够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