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园悬灸之脏腑理论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8039487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敏园悬灸之脏腑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董敏园悬灸之脏腑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董敏园悬灸之脏腑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董敏园悬灸之脏腑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董敏园悬灸之脏腑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董敏园悬灸之脏腑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敏园悬灸之脏腑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肝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主疏泄、藏喜 条达而恶抑郁,体阴用阳。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肝与四时之春相应。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 木,主 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又主藏血,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 血、水的正常运行。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为: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经脉络于 胆,与胆相表里。1、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等组织结构。筋膜附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 专司运

2、动的组织。肝主筋,是说全身筋膜的弛张收缩活动与肝有关。中医学认为,人体筋 膜的营养来源于肝脏。如素问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因此,肝的血 液充盈,筋膜得养,功能才能正常,从而使筋力强健,运动有力,关节活动灵活自如。故 又说:“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若肝有病变,肝血不足,筋膜失 养,可引起肢体麻木,运动不利,关节活动不灵或肢体屈伸不利,筋脉拘急,手足震颤等 症。在热性病中,若邪热劫伤阴津、血液,筋膜失其滋养,则可引起四肢抽搐,角弓反张, 颈项强直等,中医学称为“肝风内动“。故素问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强直, 皆属于风“。正因为风证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3、,故又有“肝为风木之脏“的说法。由于肝主筋,与运动有关,因此,又有“肝为罢极之本“的说法。“罢极“,即指耐受疲劳 之意。人的运动能力属于筋,又称之为“筋力“。因肝藏血,主筋,所以肝为人体运动能力 的发源地。爪,包括指甲和趾甲。中医学认为,爪甲是筋延续到体外的部分,故又称“爪为筋之余 “。肝血的盛衰,常反映于爪甲。肝的阴血充足,筋膜得养,则爪甲坚韧,光泽红润,富有 华色。若肝血不足,爪甲失其滋养,则爪甲苍白,软薄,或枯而色夭,容易变形,脆裂。 故素问说:“肝之合筋也,其华在爪。“在临床上即可根据爪甲色泽的荣枯等变化,来 推论肝的气血盛衰。而爪甲的病变,也多从肝脏辨证论治。2、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联

4、于目系,目的视力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故素问指出:“肝受血而 能视。“由于肝与目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常常可以从眼目中反 映出来。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目疾常从肝治疗。肝血不足则视物昏花,或夜盲;肝阴亏耗, 则双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可见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可见目眩;肝风内动,可 见目睛斜视和目睛上吊;肝胆湿热,可出现巩膜黄染等。目虽为肝之窍,但其它脏腑之精气盛衰亦可从目上反映出来。故灵枢说:“五脏六 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目与五脏六腑皆有关系。双目 明亮有光,则反映脏腑精气充盛。在脏腑之中,除了肝与目有密切关系外,心和肾与目关 系也很密

5、切。例如,心火上炎可引起眼睛肿痛,肾阴虚亏可引起视力减退。二 心(附:心包络)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与小 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 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心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和主神志两个方面。其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 华在面,在窍为舌。心的经脉与小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心外面有一层包膜,称心包络,简称心包,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经络与手少阳三焦经 相连而成为表里关系。在生理功能方面,心包能通行气血,保护心脏免受伤害。因能代心 行令,故又称为“心主“。由于心

6、包裹护心脏,为心之屏障,所以中医学认为邪气伤心时,必首先伤害心包。故 温病学中,将外感温热病中因热邪引起的神志昏迷、谵语等神志症状称为“热入心包“、“痰 蒙心窍“。这些症状实际上是心脏的疾病。因此,一般认为心包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它是 附属于心脏的。1、在志为喜 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把喜、怒、 思、忧、恐称作五志,分属于五脏。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喜,一般说来。对外界信息的反 应,是属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脉等生理功能。但是,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 伤。从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况来分析,又有太过与不及的变化,一般

7、说来,心主神志的 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但由于心为神明之主, 不仅喜能伤心,而且五志过极,均能损伤心神。2、在液为汗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 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汗出太多则心慌的现象,也表明了这一点。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是指血脉。心合脉,即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可从脉 象反映出来。心合脉,成了切脉的理论根据之一。中医学认为,内在脏腑的精气盛衰、功能强弱,可以显露在体表组织器官上,称为荣华 外露。五脏各有其华。心其华在面,是说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显 露

8、于面部色泽的变化上。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又易于观察,所以望面色常作为 推论心脏气血盛衰的指标。若心的气血旺盛,则面色红润有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气血 受损,则常在面部有所表现。例如,心的气血不足,可见面色(白光)白、晦滞;心血瘀 阻,则面部青紫;如血分有热,则面色红赤;心血暴脱,则面色苍白或枯槁无华。4、在窍为舌“窍“原意为孔洞,即孔窍。在中医学理论中,用来说明脏腑与体表官窍之间的内在联系, 亦属于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一部分。窍主要指头面部五个器官,即鼻、目、口、舌、耳,包 括七个孔窍。习惯上称为五官五官七窍。另外,前阴和后阴亦称为窍,故又有九窍的说法。 五脏六腑居于体内,官窍居于头面、体

9、表,但脏腑与官窍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 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在病理方面,也相互影响。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舌主司味觉、表达语言。心的功能 正常,则舌质柔软、语言清晰,味觉灵敏。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故临床上 常通过观察舌的形态、色泽的变化,来推论心的病理变化。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 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甚至舌质糜烂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热入心包或痰迷心窍,则可见舌强语謇。二、脾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 “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口、 唇等构成 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

10、百骸皆赖脾 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人身气血生化之源,故被称为“仓廪之 官“、“后天之本“。脾气主升,具有运化水谷、水湿之功,并能统摄血液,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腑之一。 其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其经脉与胃相连, 形成表里关系。1、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是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 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则伤脾。 素问说:“思则气结。“脾气结 滞,则见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影响运化升清和化生气血的功能,而导致头目眩晕、

11、烦闷、 健忘、手足无力等。2、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作涎,它具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 分泌较多,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涎液上行于口,但不溢于口外。若 脾胃不和,则往往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等现象,故说脾在液为涎。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素问说:“脾主身之肌肉。“脾主肌肉是指脾能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而脾之所以能 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是和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不开的。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津液,以化生 气血,并将其输送布散到全身各处之肌肉中去,以供应肌肉的营养,保持肌肉活动的充足 能量,使肌肉发达丰满,壮实有力。若脾的运化功能失职,肌肉失去滋养,则肌

12、肉逐渐消 瘦,甚则痿软松驰。临床上,对某些慢性病,特别是消化系统慢性病变,使身体逐渐消瘦 者,大多根据“脾主肌肉“这一理论,从健脾益气入手治疗,往往能改善身体虚弱状态,取 得满意效果。四肢,相对躯干而言,是人体之末,故称为“四末“。四肢也需要脾气输送水谷精微,以 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当然,四肢活动和肌肉的强弱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脾气健运, 营养物质充足,则四肢肌肉丰满,活动轻劲而有力。若脾虚,运化功能失职,四肢肌肉失 养,则肌肉痿软,四肢无力,甚则产生痿证。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生理功能有关。若脾气健运,则食欲旺盛、 口味正常。反之,若脾有病变,则容易出

13、现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如食欲不振、口淡 乏味等。若湿困脾气,则可出现口甜、口粘的感觉。脾主肌肉,又为气血化生之源,口唇 亦由肌肉所组成。因此,口唇的色泽不但是全身气血盛衰的反映,又与脾运化功能是否正 常有密切的关系。脾失健运,气血旺盛,则口唇红润,有光泽。若脾虚不运,气血不足, 则唇淡白不泽,或者萎黄。 四 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 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 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肺与四 时之秋相应。其附属功能为:在志为忧(悲) ,在液

14、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肺的经 脉与大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1、在志为忧(悲) 以五志分属五脏来说,肺之志为忧(悲) 。忧愁和悲伤,均属非良性刺激的情绪反映, 它对于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气不断地消耗。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于伤肺。反之,在 肺气虚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2、在液为涕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并有润泽鼻窍的功能。鼻为肺窍,正常情况下,鼻涕润泽鼻 窍而不外流。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3、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所谓“合“,即配合之意。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是抵御外 邪侵袭的屏障。肺与皮毛

15、的相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肺主气属卫,具有宣 发卫气,输津于皮毛等生理功能,从而滋润、温养皮毛;二是皮毛与肺配合,协调肺的呼 吸作用。皮毛汗孔的开合,具有宣散肺气和调节呼吸的作用, 内经称汗孔为“气门“,即 气体出入之门。因为肺与皮毛在生理方面具有相互配合的密切关系,所以在病理方面,也常相互影响。 例如,外界邪气伤人,常先从皮毛而入,首先影响到肺的生理功能,出现恶寒、发热、鼻 塞、咳嗽等症状;若肺气虚弱,宣发功能失职,卫气、精津布散障碍,则肌肤苍白、憔悴, 皮毛枯槁;或卫气机能虚弱,则自汗出,易于感受外邪;若肺气闭塞,毛窍闭敛,则可出 现无汗而喘等症状。4、在窍为鼻鼻是肺之门户,为

16、气体出入之通道,其生理功能包括通气和嗅觉,而鼻的功能主要依赖 肺气的作用。肺气调和,则鼻窍通畅,呼吸通利,嗅觉灵敏。正因为鼻为肺窍,肺与鼻有 密切联系,所以若肺或者鼻发生病变时,常相互影响。例如邪气犯肺,肺气失宣,则鼻的 功能失常,可见鼻塞,流涕,不闻香臭,或鼻衄等。另外,外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可 直接影响到肺,特别是温热邪气,多首先侵犯肺脏,从而出现发热,口渴,咳嗽,痰黄, 鼻翼煽动等症状;而鼻的症状亦多从治肺入手。 五、肾(附:命门)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与膀胱、 骨髓、脑、发、耳等构成肾系统。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 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在四时与冬季相应。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 ”由于肾藏先天之精, 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 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