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壮医诊疗技法概要

wt****50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61.83KB
约4页
文档ID:38037980
壮医诊疗技法概要_第1页
1/4

壮医诊疗技法概要中国中医研究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南宁5引M洲 )1)何子强黄崇巧杜一飞近年来,壮族医药的继承、发掘、整理与提高工作,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现将已挖掘整理出来的壮医诊断方法和医疗技法概述如下一、诊断方法望诊:壮医很重视望诊,认为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疾病的性质可以从头面部反映出来如患者额部及印堂部位出现暗黑色或灰色无华者,多提示体内有“阴疮”存在,暗黑灰色 自上而下伸延,表示病情 由轻转重;暗黑色伸延至两颧后多不可治等不少壮医医生通过面部望诊诊断阴疮、痞症、积症、癌症、痔疮等病症目诊:通过观察眼球巩膜的色泽、形态、脉络的变化来判别疾病的病位,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性和推测疾病预后的一种诊断方法该法是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壮医副主任医师黄老五根据祖传和壮族民间独特的望诊经验总结出来的其诊断方法可简单概括为:着色深浅判新久,弯曲频率别轻重,脉络混浊有湿气,脉络散乱多为风,脉络近瞳属 于火,脉络靠边属于寒,黑斑疲来蓝斑虫,结合脏腑定病位如病人眼部巩膜上 胃区出现大U形信号则提示有 胃炎,胃区 出现带有痪点的细U形信号则提示 为胃溃疡等壮医目诊可以粗筛胃病、肝病、癌症等多种病症,临床符合率较高。

舌诊:壮医认为舌质表示病本,舌苔表示病标壮医将舌诊总结为:舌僵为中风、舌软鲜为气盛,舌软黯为气虚,舌瘦而淡为血虚,舌瘦且黯为血疲,舌伸不收为阳脱,舌缩不动为阴脱,舌鲜新病,苔厚为宿病,黄苔为热,白苔为寒,白腻湿为包寒,黄腻湿为裹热,黄燥为热炽,紫则为风盛,绛深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 994年总9期蕴毒,蓝涩为危象,黑燥为津枯,白燥为气耗,失色为血枯,以及舌下血管粗胀青黑如蚂蝗者为蚂蝗疹等据中壮医专家专金育报道,用舌诊诊断肝积症,经4 14例病人临床观察,肝积舌阳性率为3 1一4 8%,准确率达93.5%脉诊:有两种一种是单指诊脉法;即只用右手 中指诊脉,不分寸、关、尺这种脉诊法通常与望诊相结合,同时注意到皮肤的冷热另一种以食、中、无名指呈三角形按 手臂、月国窝等部位脉搏,前臂中部脉候头、心、心包,内侧候咽喉,外侧候颈胸;下肢胭窝外侧候腰、肾、腿,内侧候小肠、膀胧、肇丸根据不同的脉象诊断疾病甲诊:通过诊察指甲体、甲床、甲痕、皱裂、脉络的形成、质地、颜色、光泽等变化来辨别疾病所在脏腑区域、寒热虚实和正邪盛衰等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老壮医覃保霖编写的《观 甲诊病》将指甲形态分为2 8种,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腹诊:腹诊是壮医农秀香 氏祖传诊治妇科疾病的特殊方法,主要通过检查脐部和腹部的血脉跳动情况来诊断疾病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它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痞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的一种诊 病方法如按额探知病人寒热温凉;按廓检查病人躯干四肢异常;按胭探查病人脏腑虚实寒热情况等挑刮诊:以右手中指指背用力划刮病者背部或胸部肌肤,凡起蛇状紫黑色粗线者诊为“标蛇痞”;以针挑皮肤,凡有如羊毛状细纤维者,诊为“羊毛痞”这种诊法多用于外感热病,既是诊断方法,也是治疗手段试探诊:壮医认为有些疾病可以通过一些试探性服药治疗,观察其反应结果以辅助诊断如外感病饮野芋头水,口不麻者为痞气;口服石灰水,不觉苦涩 反觉苦甜者为痞症;喝南蛇勒苗汁不苦者为实热;嚼生黄豆不感到腥味者多为毒疮之证;用酸橙叶捣烂外擦患者全身,或受伤部位显现癖斑则为跌打 内伤二、医疗技法药物内服:壮医治病喜用鲜草药传统方剂组成有补、消、运、行、通、导、摄、清、制、化1 0大类注意整体观念并顾及局部病变壮药外敷:壮医常用鲜药外敷治病,对跌打、痔、疮、皮肤病、痈症、风湿痛症等有显著效果,也有的制成药膏、药粉使用。

何最武等用壮药外涂治疗痔疮 5 6例,总有效率达94 .2%)壮药熏洗:将壮药煎水洗浴或令病人坐于布棚中取蒸气熏浴治疗该法具有运行气血、祛秽除病的功效对外感、内伤、风湿痹痛、疹症等确有良效壮药佩带:常选用具有治病效果的香窜性壮药如勾芒、红蕉、桐花、琼枝、婆罗、古具等做成药袋,令病人佩带于胸前;或做成药串挂于颈项或手腕,对慢性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对一些外感病有保健预防作用最近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发掘研制出以壮药为主的舒洁药物文胸、舒洁妇女药物腹带、宝宝欢脐疗袋,疗效确切并已获得国家专利权药垫法:用药物晒 干打粉制成坐垫放在凳子或椅子上垫坐或将药物置于席下垫睡以达到治病目的的 一种方法常用药物:小毛萎、黑节风、麻风草、动红钻、五味香、四方钻、半枫荷、片耳风等此法具有活血化疲、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理气健脾等功效主治坐骨神经痛、风湿腰痛、前列腺炎等壮医还用药物垫睡来避孕节育滚蛋疗法:用鸡蛋在患者身上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法分热滚法和冷滚法两种,其中以热滚法较为常用方法是:以新鲜鸡蛋两只,加人捣烂的生姜、葱、艾各30 9,水煎至蛋壳变成褐色时,即取出鸡蛋一只,趁热在相应部位反复滚动热熨,两只鸡蛋交换使用,至患者微出汗止。

并令覆被静卧主治伤风感冒、小儿高热、消化不良、腹痛、风湿痹痛等疾患浴足疗法:以壮药水煎洗足或泡足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药物可根据病情辨证选用,如内感发热,可选用桃叶、青篙各适量该法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活络、消炎止痛、杀虫止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高血压、跌打损伤等药捶疗法:用杉树或苦徕树枝一截,锯成直径3一4 Cm,长8一10 Cm,并在中间打一1 2rorn的小孔,孔内装一条长4 2一4 5c l n 的竹柄,然后 用适 量棉花放人药捶粉5一1 09,用布包在捶子的一端扎紧即成药捶粉用水泽兰、九里香、大风艾、七叶莲、九龙川、两背针研粉后和少量冰片、樟脑配制而成使用时用药捶直接捶打于病变部位或穴位上,其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宜,主治风湿性腰腿痛、肩周炎等捏夹疗法:医者屈曲中指、食指,以指关节侧面进行夹捏多选头额、颈背、胸等部位,用于各种常见病,但以外感热病使用较多药刮法:用马、鹿等兽骨制成骨刮弓或用药物根块制成刮具,在患者肩、背、肘、膝等部位刮治,如壮热实证,用芭蕉根蘸石灰水刮治此法对痞症及杂症有效线刮疗法:是采用芒麻或绵纱的线条或线团,蘸取清水或植物油,反复刮动,磨擦身体某处皮肤,达到解暑化湿、祛风发表、通络止痛之功。

适用 于各种疹症、中暑、感冒、消化不 良、小儿惊风、肌肉劳损、关节酸痛等病症针挑疗法:在病者的痛位或背后相应穴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 4年总9期位,先用右中指背部划皮肤隆起后,在隆起线两端各挑l一 3针使之 稍 出血,对一些奇难杂症,效果较佳黄振兴用本法治疗顽固性头痛3 0例,总有效率为9 3.3 3%陶针疗法:是古代壮医传统疗法用干净的陶瓷片在一定部位上割刺至皮下出血进行治疗病位有上、中、下 之分,手法有轻、中、重三种施治原则为:虚补实泻,虚实相兼则平刺中部此法常用于治疗小儿夜啼、中风、中暑、急慢性惊风等病症老壮医覃保霖著有《陶针疗法》,有一定临床价值旋乾转坤针法:是壮医金针传统疗法遵循壮医针贬古法“轻刺阳证,重刺阴证,平刺和中”的实践经验,以轻助、凝重两种基本技 法交互运 用,组 成三度八法运针节度该法主治怔忡、瘤痹等疾病覃保霖著有《旋乾转坤针法》,对临床运用有一定指导意义拓针疗法:根据壮医经络分布及拓石 网络点与脏腑相关理论,针刺足肠六十六个穴位点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一些奇难杂症有其独到之处颅针疗法:根据壮医巧坞网络系统分布,以发旋穴为中心,采取颈外定穴,以治脏腑气血躯肢百节之病的一种壮医特殊疗法。

神针疗法:采用微型刀针,选择压痛最明显点入针,然后行小剥离给予强刺激而达到治疗效果 的治疗方法刀针分为柄、体、尖三部分使用方法:选择压痛点最明显处人针,刺人病变区时针感最强(酸胀感),并放射至相应部位即停止常用于治疗腰腿痛、臂肌筋膜炎、关节痛等病症李逢商等用本法治疗软组织损伤49 3例,总有效率为99.3%赓香针法:取赓香、菊艾、营蒲、辣寥、草果、独瓣大蒜各适量,研末后用棉布包裹,包裹时扦上缝衣针作针头,用竹筷作针柄,打紧即成使用时将寮香针针头置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 99 4 年总9期油灯上烧,针头微红 后频频扎刺 患者疼痛部位皮肤然后 用角筒在针刺部位角疗,以1 0分钟左右为宜此法多 用于治疗风湿性疼痛,陈旧性跌打损伤等疾病温刮缚扎刺法:是壮医民间治疗痞症的一种疗法术者两手分别在患者胸背部由轻而 重,由下至上均匀地刮,至皮肤微红 润为宜,继而刮 至肩肘部,然后以浸过油烘热的纱布自望部环绕缚扎至指端,以三棱针刺放血少许,松开纱布按摩缚扎处3分钟,用桐油擦胸口和 足心,然后用艾条温 和灸,令全身出汗为宜罗连登 用此方法治疗疹症10 8例,总有效率9 8.巧%四方木 针灸法:其法是 取四方木皮50 ( )g,占固50 ( )g,红 花1009,加人 6 ( )一7 0%乙醇3( X )ml浸泡巧天,取出四方木皮晒干备用。

过滤去渣的药液即为“治骨配”使用时,用纱布2 一 3层 浸湿治骨配后,平敷于病位并盖厚皮纸一张,将四方木皮烧至全层二分之一着火,叩打在厚皮纸上,打至局部发热,叩打至纱布药液干为合适.此法常用于治疗骨质增生冯礼华等用本法治疗骨质增生58 3例,显效率为 7 0.5%,有效率为 9 5.9%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药线点灸是壮医龙玉乾氏祖传经验,并经中壮医专家黄瑾明、黄汉儒等整理而成为一种 独特的医疗技法使用 竺麻制成药线后 浸泡运行血气的壮药,按穴位随证点灸具有温通经脉、行气化痕、消肿止痛等作用对1 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良效据何子强统计报道,运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包括内、外、妇、儿、眼科等疾病的文献 2 4篇共172 4例,总有效率为8 8. 28%近年来,有来自全国2 7个省市 自治区及澳大利亚、法 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学员20 00多人,参加药线点灸学习班使这种治病方法得到了推广灯 花灸:施术 时用灯芯草蘸花生油少许,向巢上灯花点火,迅速粹向病变部位或穴位其法分明灯灸、暗灯灸和余热灸3种对小儿急慢惊风、作腮、咳喘、食滞、泄泻等有效艾灸疗法:分艾灶灸、艾卷灸两种艾卷灸其法可分为四种: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实按灸。

本法具有通经活络、理气祛寒、回阳救逆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虚寒性病症麻黄花穗灸疗法:将浸泡过药水的麻黄花穗点燃后以拇指直接按压在相应穴位上此法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头痛、体癣、痞症鲜花叶透穴疗法:将鲜花或叶子置于所治病症穴位上,用燃线香或药根枝点燃,隔花叶灸灼,通过鲜花芳香之气,绿叶浓厚之味而达到调节脏腑的一种疗法该法根据病症选择治疗用穴,结合壮医天地人与花木生机同步运行的认识,按岁气物候季节采用鲜花或叶片该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覃保霖等用本法治疗痹症20 00人,治愈率为82%水火吹灸疗法:先用洗耳球吸取清水喷淋于疖肿面上,后用艾条对着疖肿熏灸,一边灸一边用嘴对着肿面吹风,待肿面水份将干时再行喷淋吹灸,连续吹灸巧分钟杨永俊用本法治疗疖肿 2 3例,全部获愈药罐疗法:用黄金竹做成罐筒,放于预先配制好的药液中同煮,捞起趁热吸拔到相应病位上本法对风湿痹痛及瘫痪、肩周炎、腰腿痛有显著治疗效果陈秀珍等用本法治疗痹症13 3例,总有效率达9 3.5%〕角吸疗法:壮医擅长角疗,常用黄牛角、山羊角或黄掠角作成角具,对各种病症,如风湿腰腿痛、肩周炎等,选定不同部位进行角治火功疗法:采用 经过加工泡制的药枝,点燃熄灭明火后,用两层牛皮纸包裹熨灸患者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腹痛、久泄、胃下垂、凛病等症此外,还有竹筒灸疗法、点穴疗法、隔离避秽法、药酒疗法、药枕疗法、壮医接骨术和食物疗法等参考文献略对藏药“五根”的探讨青海省药品检验所(8 1000 0)黄立成东珠昌也平左振常提要:本文对《晶珠本草》中的药名简称“五根”药,就其植物来源、功效及各地用药状况作了简单介绍.藏医将“五根”药及其有关处方作为滋补药,为我们今后筛选抗衰老、抗缺氧药物提供了依据.藏医藏药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