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捅了马蜂窝 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35518 上传时间:2018-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捅了马蜂窝 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捅了马蜂窝 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捅了马蜂窝 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捅了马蜂窝 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捅了马蜂窝 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捅了马蜂窝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捅了马蜂窝 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捅了马蜂窝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 4 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与文本 和作者三者之间的对话,达到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阅读理解。本教 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在触摸文本的过程中体会乐趣、感受乐趣、融 入乐趣,激发学生喜欢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 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教学重点

2、、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所讲的道理,不要冲动,遇 事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危险性,不要逞强好胜。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 不同的语气。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一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朗诵童年的诗导入新课。 师: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有许多事值得回忆,谁能说说你的童年 里有哪些趣事? 生:我曾经被老牛顶过。 生:我曾经被鹅拧过。 生:我曾经在小河里捉过蝌蚪。 生: 师:是啊,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这节课我们就与捅了马蜂窝 的主人公一起回忆那美好与甜蜜的童年往事。 2.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 3.齐读课题,

3、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马蜂”,它有什么威力?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兴趣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开始,教学伊始我由诗朗诵导入,将学 生带入诗欣赏的轻松氛围中,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由浅入深,激 发学生有读文的好奇心。 二二. .初读课文,了解乐趣初读课文,了解乐趣 师: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写了在“我”7 岁时,爷爷和爸爸带“我”去打野鸭。 “我”趁大人去找小船时,受到了村里孩子的刺激与捉弄,受虚荣 心的驱使,冒险用长竿子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得脸都变了形, 闯了大祸的事。 师:那么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捅马蜂窝的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

4、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215 自然段是写捅马蜂窝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我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 引出全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以文章内容命题的课文, 然后直奔文章重点,因为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在学生的学习 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点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全体参与的意识,发 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三三. .细读课文、体会乐趣细读课文、体会乐趣 1.1.读中找动词,体现乐趣读中找动词,体现乐趣 师:写事的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这篇课文作者也用了这种写法,哪个自然段表现得最突出。师:谁能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吗?其他同学边听

5、边想 ,哪些词 语是写动作的。 生:汇报找到的动词。(弯腰、抄起、朝、捅去、奔逃、扑来、闭、 抱住、刺、坐、飞过) 师:这些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让我们看到了马蜂窝爆炸的精彩 瞬间,非常有趣。这里作者在马蜂向他扑来时,“本能”地两眼一 闭,双手抱头,“本能”是什么意思? 生:本能:是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师:“我”在大批马蜂扑来时,来不及思考、判断,就做出了双手 抱头的保护性动作。这一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 到了这个孩子遇事冲动,逞强做事的情景,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这个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经历的这一有趣而难忘的瞬间。 生:大声读文。 小结:作者明知捅马蜂窝危险,为什么还要去捅呢?

6、 生:被村里孩子给激怒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体会,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 生思考作者抓住了怎样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这一问题。充 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出段落中的动词,体现乐趣,体会作者 用词的准确。 2.2.品中找语言,体现个性品中找语言,体现个性 师:是啊!村里的孩子是如何激怒他的呢?(用话来激怒他的)请 同学们按要求画出人物说的话,并体会一下应用什么语气来读。 用画出作者“我”的话。 用画出斜挎皮带孩子的话。 用画出淡黄头发孩子的话。 生: 汇报交流:谁能说说“我”用什么语气来读?(自信的语气) 斜挎皮带孩子的话用(疑问、感叹的语气读) 头发淡黄的

7、孩子的话用(嘲笑、尖刻逼人、激将的语气读) 3.3.情中带朗读,感受乐趣情中带朗读,感受乐趣 师:把你喜欢的那个孩子的话自己有语气感情的读一读。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全班展示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以“读”为核心,以“品”为依托,以“情”为主线,让学生 在读中、品中入情入理,感受乐趣,这样层层递进的方法使整个教 学浑然一体,学生在个性化互动环节中透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乐趣, 传达乐趣,这样的民主、平等,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师生沉 浸于和谐的氛围中,彼此感受到了相互沟通的快乐,感受到心灵契 合的愉悦。 四、分析思路,融入乐趣四、分析思路,融入乐趣 师:同学们通过分角色朗读让

8、我们体会到了本文抓住了人物的语言 描写,看出了在孩子们的刺激与捉弄下,受虚荣心的驱使小作者逞 强捅了马蜂窝。这种描写有什么好处呢?(突出人物个性)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抓住有个性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心 理。 师:那么作者就是来捅马蜂窝的吗? 生:不是,是打野鸭的。 师:这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是受村里孩子们的刺激与捉弄却捅了 马蜂窝,结果怎么样? 生:脸变了形,野鸭没打成。 师:是啊!现在常用捅了马蜂窝比喻惹麻烦事。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在写作时,我们还要注意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把故事写完整。这个故 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冷静、不要冲动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 情的

9、危险性,做了错事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语文的终极目的是会读、会说、会写,本文的教学就就是让学生 学会学以致用,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有助于学生学有所用,让学 生再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中,峰回路转的引出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做到了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将写作方法和明确道理渗透到课文的 学习中,为学生将来的写作做好铺垫。】 五五. .拓展延伸,升华乐趣拓展延伸,升华乐趣1.文中的小作者,受虚荣心的驱使,冒险用长杆子捅了马蜂窝, 结果被马蜂蜇得脸都变了形,闯了大祸。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有 许多往事值得回忆,想想你的童年中又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值得回忆 呢?说给同学听听。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10、】 教学伊始,让学生从童年诗歌进入新课,教学结束让学生回忆自 己的童年趣事,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学生在体会乐趣,感受乐趣、 融入乐趣中将自己的学习方法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达到到了学以致 用的效果。 六六. .全文总结、为写铺垫全文总结、为写铺垫 这节课,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回到了他的童年,体会了他的乐趣, 知道了捅马蜂窝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还要 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如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个性心理。今后的写 作中要善于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板书板书: 捅了马蜂窝起因:打野鸭经过:捅了马蜂窝(语言、动作)结果:脸变形、总结教训2011 年 1 月 6 日 投稿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本课是教

11、育科学出版社 4 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 单元以“童年趣事”为主题,而本课正是这一单元的主体课文之一。 课文 以清新的格调记叙了“我”在童年时代经历过的一件十分有趣 的事。在“我”7 岁时,爷爷和爸爸带“我”去打野鸭。“我”趁 大人去找小船时,受到了村里孩子的刺激与捉弄,受虚荣心的驱使, 冒险用长竿子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得脸都变了形,闯了大祸 的事。文章主要抓住了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趣。一、抓住文题,透视内容。一、抓住文题,透视内容。 兴趣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开始。教学时 我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让 学生质疑,引出全文主要内容。然后直奔文章重点,让学生看哪些 内容是写捅马蜂窝的。这样

12、就调动了学生全体参与的意识。 二、抓住动词,体会乐趣二、抓住动词,体会乐趣 在研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思考作者抓住了怎样的细节描写,突出 人物的形象这一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1.找段落中的动 词,体现乐趣。学生在通读重点段中,很快找到动词。体会作者用 词的准确。2.抓住人物语言,体现人物个性。这里的人物有怎样有 趣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小组赛读,全班展示。在这个互动中环节 中昭示着民主、平等。教师甘作“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满足 了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师生沉浸于和谐的氛围中,沐浴在人性的光 辉里,彼此感受到了相互沟通的快乐,感受到心灵契合的愉悦。师 生平等对话意味着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教学相长”情景 中的技艺切磋,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心智启迪“互动”让课堂充满了 人性的魅力。 三、引带文章,方法巩固三、引带文章,方法巩固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重在方法的指导,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引 带其他文章,拓展学生读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放手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去理解、感悟,结合前面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适当 加以指导,学生的能力有了提高。真正发挥学生内在潜能,突出学 生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