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劝学》学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802778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劝学》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劝学》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劝学》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劝学》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劝学》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劝学》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劝学》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棣二中高一语文学案无棣二中高一语文学案劝学劝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劝、假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三个 文言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 3提高诵读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熟练背诵全文; 4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 5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教师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掌握文 言基础知识。 2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纠正不良发音并培养语感,并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 惯。 3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

2、持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2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即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要乐学、 好学。课前预习课前预习预习提示:结合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先自主阅读文本,弄清文意,并在此预习提示:结合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先自主阅读文本,弄清文意,并在此 基础上背诵课文。基础上背诵课文。一、介绍荀子一、介绍荀子 荀况(约前 313 年前 238 年),战国后期赵国人,名况字卿。曾游学于 齐,在稷下(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讲学,韩非和李斯都出自他的门下。人们尊 称他为荀卿,通称荀子。他曾去过燕国,并到秦国作过考察。晚年到楚国,为 兰陵

3、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 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的著述很丰富,今存荀子一书,共 32 篇,其中 26 篇为荀子所著, 末 6 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他认为天是无知无觉的,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与人的 祸福无关。人对自然界出现的某些现象,不应敬畏顺从,而应“制天命而用之”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自然界为人所控制、所利用;人应该主宰自 然,而不是自然主宰人。 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后王”,“以近知远”;反对“法先王”。提倡重 法、隆

4、礼、尚贤使能。这些主张是可取的。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 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 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 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 君子。 荀子文章的特点: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贴,分析透辟,多用排比, 气崐氛雄浑,语言质朴、凝炼。二、题解二、题解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 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

5、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 “劝勉、鼓励”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 这反映了 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 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三、基础知识整合三、基础知识整合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第一组:通假字輮 有 知 暴 生 第二组:给加点字注音 木直中绳 虽有槁暴 金就砺则利 参省 须臾 跂 舆马 跬步 骐骥 驽马 锲而不舍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螯 蛇鳝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劝学 学不可以已 木直中绳 声非加疾也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而闻者彰 假

6、舆马者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 风雨兴焉 功在不舍 用心一也四、思考:整体把握(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四、思考:整体把握(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论述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课课堂重点堂重点难难点突破点突破一、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 明。二、重点文言现象二、重点文言现象 1、文言虚词积累、文言虚词积累青,取之于蓝。 蟹六跪而二螯 于 而青于蓝。 吾尝终日而思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而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者 假舟揖者

7、,非能水也。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 2、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用心一也。积善成德其曲中规。 3、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无可寄托者4、特殊句式(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三、当堂巩固,名句默写三、当堂巩固,名句默写1、故木受绳则直, , ,。 2、假舆马者, ,

8、 。3、 ,善假于物也。4、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锲而舍之, ; , 。课课后巩固后巩固一、翻译句子一、翻译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 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课内基础知识巩固二、课内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蓼蓝(lio) 靛青 (din) 跂望(zh) 驽马十驾(n) B.鳝鱼(shn) 舟楫(j) 锲刻(q) 木直中绳

9、(zhn) C.须臾(y) 跬步(u) 骐骥(j) 輮以为轮 (ru) D.槁暴(p) 参省(shn) 蟹螯(o) 金石可镂(lu)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蛟龙生焉 B.骐骥一跃 用心一也 C.蚓无爪牙之利 金就砺则利 D.而绝江河 绝类弥勒 4.下列有关词类活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名词作状语)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

10、词用作动词)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形容词用作名词) 5.填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 部分。 荀子(约前 313 前 238),名况,字卿,_赵国人,曾游学于 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的著作有 _二十卷。该书由论语、_的语录体,发展为 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_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 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阅读理解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

11、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 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解析下列加点的实词。 (1)圣心备备焉( ) (2)锲锲而不舍( ) (3)用心躁躁也(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古今意义是否相同。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8. 准确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注意其用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蚓

12、无爪牙之利 (4)蟹六跪而二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 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 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 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 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 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天论) 注:应:适应。疆本:疆,通“强”;本,指根本,农业生产。养:指 养生的东西。动时:指耕作适时。病:有“害”的意思

13、。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应之以乱则凶 之:它(指自然规律)。 B.循道而不忒 循:遵循、依照。道:规律。 C.倍道而妄行 倍:通“背”,违背。 D.寒暑未薄而疾 薄:不丰厚。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天行有常常( ) (2)不为为尧存( ) (3)则天不能使之全全( ) (4)妖怪怪未至而凶( ) (5)故明于天人之分分( ) 11.这段文字表明了荀子怎样的观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2)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四小试牛刀:四小试牛刀: 以“我平凡我自豪”为中心论点,运用比喻论证写一小段话,字数不限。五拓展阅读之一五拓展阅读之一荀子荀子劝学劝学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