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2394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一、以偏概全(对句子的理解)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如 2005年全国卷 III 第 5 题 D 项: “如果某一天机器具备了人类的重要品质, 机器将享有人类所有权利。 ”这就是以部分替代整体。2005年全国卷 I 科技文“中条山的历史考证”的第 5 题 A项仅仅强调中条山的山势特点,不能作为它“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的证据。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 “除, 之外” “到, 为止” “绝大多数” “全都”

2、 “全部” “所有”等,见到这些词时,就用笔划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二、无中生有(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如:2005年上海卷第 2 题的 C 项: “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根据原文来看,其价值是适应现代需要。未提及“强烈的装饰性”,所以 A项“强烈的装饰性”的说法文中没有事实材料,是凭空臆造的。因此,考生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三、张冠李戴(概念)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3、。如:2005年天津卷第 5题 C 项: “文化的浅显层次是指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 ”C 项将“显性文化”的帽子戴在“文化的浅显层次”上。因此,考生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四、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 “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如 1999年全国卷第18题 B 项: “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

4、中排出。 ”而与之相关的原文是: “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离子从心脏细胞中排出时,心脏就舒张。 ”两相对照,就可以发现选项恰恰是颠倒了事物的因果关系。2004年广东卷第 10题的 A 项: “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 根据原文, “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色”是所有绿茶的一个共性特点,与“是茶叶中的精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作者未将六种茶比较。所以 A 项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因此,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五、主次颠倒事物的

5、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2004年全国卷(四)第 7 题 B 项: “在宋代, “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而原文有“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领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根据原文,在宋代, “茶2 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补充”了军费之需。 “补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 ,因此,B 项说“主要来源”则主次颠倒。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

6、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六、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比如 2004年全国卷(一)第 10题 A 项: “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 而原文中只是在“小鼠”身上实验,至于在人类身上得以实现, “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因此 A 项中“已经证实”就明显地设置了把“未然”当作“已然”这样的陷阱。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 “大概” “也许” “差不多” “将来”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的混淆。七、信息遗漏就是命题者在

7、设置“陷阱”时,故意漏掉原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不全面。如 2004年全国卷(三)第 9题 C 项: “适应化学药品需要若干个世纪,而人生太短,所以人类能够适应化学药品的想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对应的原文是: “适应这些化学药品所需要的时间应该用大自然的尺度来衡量人的一生太短暂,而它所要求的是若干个世纪。 ” 相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答案 C 项少了“这些”这两个修饰语,而 “这些”是指上文所说的“那些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 ,而并非全部的化学药品。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题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八、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

8、所要表达的意思。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 9题,要求选出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答案 D 项“因雷击和虫害 , 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文中强调了灾难的严重,但没有强调人类对灾难已是“束手无策” ,答案 D 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对于此类型的陷阱,要从整体上感知,在原文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条件,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跳出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九、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如 1999年全国卷第 18 题 C 项: “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 ” 只要弄清

9、楚原文第二自然段“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的“此”所指代的内容,就能判断 C 项是错的。因为, “此”指代“非冬眠动物” “随着温度的降低” “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 ,那么,与“非冬眠动物”这一特征“相反” ,即冬眠动物在低温条件下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反而提高,这也就必将导致心脏的舒张加强。因此说“保持” “原状不变”就是不对的。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 “那些” “这个” “那个” “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十、逻辑错误主要指命题者在设置

10、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逻辑错误类型出题方式有两种。一是条件不充分。例如 2002年全国卷第 10题 A 项: “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3 而必将被人所利用。 ” 此项推断依据是 “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斯塔曼海,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新西兰、法国, 减缓酸雨的发生” , 但原文只是说曾给这三个国家带来过好处,并不能推断出“将被人类利用”的结论,条件不充分。二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例如 2003年全国卷第 10题的 B 项: “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

11、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原文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后, “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 “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 ,但不能反过来说,因为气候变暖与“滑雪运动” “台风袭击”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且必要条件。十一、答非所问。指选项与题干在关系上毫不相干,答与问游离。答题时可立即把这样的选项当作干扰项。比如 1999年第 19 题,题目问“不能作为HP 在冬眠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 , D 项为 “在发现 HP 之前, 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事实上原文讲得很清楚,HP 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而非遗传基因,而且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至今

12、也未破译,所以该项在逻辑上根本不能成为推断的依据,显然是干扰项。十二、断章取义如 2001年高考全国卷铜奔马正名第 2 题,题目是要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作为这个题答案的 C 项是这样表述的: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 “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这句话和前面选项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的依据。十三、偷换概念如 2001年高考全国卷铜奔马正名第 3 题的 A 项“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 。古诗文中的“燕”并非现在人们说的“燕子” ,两者不是同一概念。由此看来,我们在解答试题时,对文中尤其是选项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力求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