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探究力的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0633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探究力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探究力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探究力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探究力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探究力的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探究力的策略新课标指出:语文的学习在于促进学生在元知识的基础上向最近区发展,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跃进,进一步形成、培养、深化语文学习力。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力。如何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力呢?第一激 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培养语文探究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源于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哪里来?从语言文字本身蕴涵的美中去发掘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用“活”教材,不要仅局限于教材,要贯彻“生活之中 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学“活 ”的语文,而不是仅学“ 死”的语

2、 文、“机械”的语文。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教学设计一些培养、提升学习语文兴趣的实践活动:诸如新闻报告会,名言交流会,演讲比赛, 语文故事会,诗歌朗诵大比拼等各种形式,利用学校班级的朝读,让学生们充分展示语文才艺,并要设立激励机制,这样就会逐渐形成学生学习语文,用活语文的兴趣和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反馈信息,调整活动方式,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成绩,指出不足。多用欣赏者的眼光,不用批判者的精神,用“ 爱的教育”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让学生看到“我成功 ”,“我能行 ”,从而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打好学好语文的坚实基础。极力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认识需要、美感需要。第二、激 发学生的问

3、题意识是培养语文探究力的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不尽人意,关键在于学生缺乏“问题 意识” ,表 现在不会围绕问题阅读,不会边读边想,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低。究其原因,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缺乏“ 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 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由简入繁、由易到难,逐步形成学生问题意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图片的观察,作文 训练等项目进行问题预设和生成,养成学生学会预设问题的习惯。譬如:在识字教学中,可让学生就识字方法进行探究,如何识记最容易,记得实,用得活。特别是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的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学会预设记忆,

4、学会生成。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应放手发动学生深入阅读句子所在的句、段、篇,广泛查阅资料,进行自主探新理解,这样学生在一系列的训练中形成了“问题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 阅读能力水平,要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感悟探究的过程,享受探究的成果,寻求科学的探究的方法,从而形成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探究心理、探究思维、探究欲望。从而培养语文学习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第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语文探究力的终级目标。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诸多表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因循守旧,一味抄袭,缺乏生机活力。众所周知的天之骄子学术腐败活动、高考作文抄袭、中小考作文死记硬背脱离生活等现象,让

5、我们感觉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感。笔者认为:教师要在学生首次接触语文时就要构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相关训练:如在汉语拼音教学时,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创新,允许学生字形歌谣、识记方法的差异性,不一定统一,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识字教学中,对字形、 扩词、扩句也应该鼓励学生自我创新,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不必用统一的模式禁锢学生的灵感火花,给予学生想像的翅膀,最大努力地放飞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语文的实践活动习作,教师要有意识的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会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会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会想。充分发扬我手写我口,不必拘泥统一的命题格式。让习作成为学生流淌心灵之光的小河,成为思想闪烁的平台,成为个性思想展示的广阔天地。那种填空式作文、模仿式作文是不值得提倡的。众所周知的影视剧恰同学少年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用青春偶像剧的艺术创作手法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青年时代,既赢得了票房,又成功地进行了艺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作为衡量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积极的营造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力,相信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开拓出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