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00012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艺术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艺术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艺术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艺术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艺术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艺术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艺术史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 文 设 计课程:中国艺术史论文题目:从“五代” 四大家看五代两宋时期的辉煌文化学生姓名 :徐俊杰学号:200906010120 院系:冶金与能源学院09 钢 1 2010 年 12 月 1 日2 从“五代”四大家看五代两宋时期的辉煌文化中晚唐以后,藩镇和中央政权对立,宦官和朋党相互争权,军阀割据,国土分裂,唐王朝崩溃,形成五代(梁、唐、晋、汉、同)和在中原及江南、西南地区的十国局面。五代的各朝君主,多是武人出身,不重视文化。只有西蜀和南唐由于物产富庶,商业经济发展,为文学艺术的发展, 提供了社会条件。 不少北方学者、 画师、伎巧百工,或迁西蜀,或迁南唐,于是金陵、成都两她的绘画艺术,空前繁

2、荣。五代绘画史上,产生了一大批百代标宗的大宗师。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出现了新风貌。山水画发展了唐代的水墨一格,出现了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有荆浩,关仝,张图跋异,胡翼,朱繇等。南唐创立了画院,山水出现了以董源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花鸟也大有发展。著名画家有董源,巨然,赵干,卫贤,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高太冲,徐熙等。西蜀的画院,宗教人物画中出现了变形风格和大写意画法,花鸟精细。著名的有贯休,房从真,蒲师训,黄筌,黄居采,阮惟德父子,丘文播兄弟,石恪等。在选材和技法方面,人物画的传神写照能力有所提高, 水墨大写意画法开始出现。 山水画发生了关键性

3、的变革,荆,关,董,巨的出现,成为山水画的里程碑,北派创造了大山大水的雄伟壮丽的全景式构图,南派则善于表现平淡疏远的江南风光,皴法,墨法丰富起来。花鸟也分为以黄筌为代表的精3 细派和以徐熙为代表的野逸派。中国画史上著名的五代四大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简称:荆、关、董、巨。他们的画风, 从唐朝以来, 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成为“唐风”至“宋格”的一大桥梁。明王世贞说:“山水至二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二李系指李思训父子)。五代四大家之特色;荆浩之画雄伟、深厚、峻拔、坚凝;关同之画雄伟、坚定、峭壁茂密;董源之画下笔雄伟,有崭绝峥嵘之势;巨然之画趋于庄重朴实而沉静。董源和巨然属于

4、南方画派,荆浩和关仝是北派。和董源和巨然一样, 荆浩和关仝也是师徒关系。 荆浩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的祖师。荆浩,后梁画家,开创北派山水画法。作品:匡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庐山的景色。气势宏大,结构严谨,高远,平远相杂。关仝,后梁到北宋的画家, 早年师法荆浩, 画风笔简,气壮意长,主要以秦岭,华山的大山巨壑为描绘对象,在北宋与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作品:关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溪待渡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秋山晚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岭晴云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原图已被旧画本所换,系伪摹本。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董巨”(董源和巨然)的两位大家,是南唐

5、的伟大山水画家。在五代未初,他门和李(成)、范(宽各代表一个地区的不同风格。董源,字叔达,江南钟陵人,在南唐做过后苑副使。后苑在宫廷4 的北面,故称董北苑。他的山水水墨学王维、着色学李思训。秋岚远景,多写江南风景。 山色苍郁,枝干劲挺,小树点缀而成, 墨气淋漓,作落照图,用笔草草,近视殊不显,远视则村落、山峦清晰,宛如夕照之色,这种明暗透视画法,比西洋要早近千年。董源的山水题材取自江南实景,如他的潇湘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描绘了远山茂林,江水行船,沙滩平坡,芦汀沙洲、是典型的江南风光。他的龙袖骄民图,描绘了草木茂盛的丘陵,显得空气温润,阳光一片,具有真实感。他的“披麻皴”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6、他的学生巨然和尚,江宁(今南京)人,开元寺僧,工画山水,师法董源水墨一体, 而又有所发展, 擅画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淡墨轻岚”之景。南唐后主降宋,随至讣京,所绘烟岚晓景壁画,为当时所称赏。亦用长披麻玻画山。后人把他与董源并称“董巨”,他们是五代、宋初南方山水的主要流派。巨然所作秋山问道图今传于世。以四大家荆浩、 关仝、董源、巨然为代表的五代绘画史上的辉煌成就,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五代时期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特别是两宋时期,产生的源远流长的影响。宋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超过了唐代,生产关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宋代文化辉煌灿烂, 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科技以及学术文

7、化的其他领域,都硕果累累,群星争耀。关于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朱熹认为“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史尧弼在策问中5 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这不是宋人自吹自擂,后人也几乎持同一看法。今人陈寅恪先生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在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艺术长廊之中,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彩墨争辉,情景交融的新时期,她上下延续了300 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民间绘画、宫廷绘画、文人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

8、构成了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首先,北宋王朝的相对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其次,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 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使得南宋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继续和发展,并超过了北方。再者,各个时期的政治形式, 经济发展和社会思想文化状况,都对绘画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分别是: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了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皇室贵族对美术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统治阶级对美术的重视和爱好, 使得宫廷绘画出现

9、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还有文人士大夫群中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不少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对宋代以后的绘画发展也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也使绘画和社会群众建立6 了较前代更为广泛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与宋王朝先后并存的辽、 金、西夏的统治区域内, 汉族画师和其他各族的画师共同创作,在吸收和保存汉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在两宋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宫廷绘画的富丽堂皇, 士大夫绘画的高逸典雅,市民绘画的活泼、 通俗,它们各自都展示着不同艺术特色,并且互有促进和影响,绘画十分突出地呈现出繁荣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和文人画同步,并得到很大发展,技巧

10、上也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雕塑与其它工艺美术和社会紧密联系,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绘画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题材和风格更为多样, 使得两宋时期的绘画在现实当中具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由于两宋时期创作的高度活跃和收藏鉴赏风气的盛行,直接促使了绘画理论的发展, 同时,在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的基础上又推动了绘画创作的进步。首先,在画史方面,相继出现了以北宋郭若虚所著的图画见闻志以及南宋邓椿所著的画继等著作,这两部书主要是对北宋到南宋这一段时间的绘画发展作了一个延续性的记载。而在断代史的画史著述里,则较早出现的有北宋刘道醇所著的五代名画补遗和他的另一部著作圣朝名画评 。此外还有北宋黄休复所著的益州名画

11、录等等以品评当代画家才艺为主的画论典籍。这些著作都对我们今天了解宋代绘画史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第一手的历史资料由此提供,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可以从中窥测到当时人们对绘画艺术的一些美学见解。7 其次,在绘画著录方面, 为了适应各类绘画收藏和鉴赏风气的需要,有关绘画的著录和书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著名的有宋太宗时期将画家分门别类予以著录的宣和画谱,当然,这是历史上最为丰富也是最为完备的一部宫廷藏画著录了。此外还有宋高宗时期的思陵名画记,宋宁宗时期的秘阁画目等等都记录了当时宫廷书画的收藏情况, 这些著述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史,书画流传以及书画鉴定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综上所述,五代两宋绘画是我国古代绘画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 在古代绘画史上是及为突出的,运用多彩的优美的艺术形式, 创造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数可在五代两宋绘画中得到了根据,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和高度的繁荣。正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一代绘画宗师的力挽狂澜之势,中国古代艺术在世界文化长廊中永远处在不可撼动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