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99973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内容摘要】传统的教学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社会,靠以往的积累式教学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强心剂,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课堂容量;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和保持,完善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会给教学带来许多弊端。它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师生互动,使课堂公式化。【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作用;弊端序言序言如果多媒体技术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那么,新课程教学则是一朵绽放的花蕾。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进程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新课程教学中

2、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快,展现出其特具的魅力,把新课程教学带入一个划时代的世纪。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即集体的、灌注的、记忆的教学,它强调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教学进程,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导,学生学;教师设计,学生学习”的方式,往往会出现“有见于齐,无见于畸”的局面,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只会背诵死的书本知识。而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而信息化社会中,知识在奇迹般地增长,如果仍然靠积累式的学习和教学就不能适应现时的形势。那么如何解决人“生而有涯,学也无涯”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做一个智能之舟的掌舵者?多媒体的引进与灵活选用,实如六月之甘霖,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其利见于以下几个方面,但它

3、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弊端。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一)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文字字 “活活”起来起来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学习是积极地寻求还是消极地应付,是兴味盎然地吸收,还是心存厌恶地排斥,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往日,有见学生私下这样抱怨:老师问作者描述的景色美吗?可是我怎样也无法想象文中作者所描述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在我看来就是一篇繁冗的文字,根本无法重置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是啊,想象力也是在一定

4、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对于我们大部分学生来说很少的有条件去一些名山大川走走看看,又何来的阅历和生活想象呢?这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成为教学环节中多功能的、方便灵活的辅助性手段。它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教学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并能实现人机对话,有着极大优势。大家可以发现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融入了很多写景的美文,如三亚落日 、 烟台的海 、庐山的云雾 、 记金华的双龙洞等等。我们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课文中各种美的因素诸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直观地再现出来,从而使

5、教材的文字描述变更简单、更直观、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快感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堂。读书入情、读书用心,自觉愉悦地投入学习,学习负担自然而然地减轻了,也就会学习兴趣大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我乐学” 。而那些枯燥的文字也就有了“活”力,有了生命。(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课堂容量(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课堂容量多媒体的使用增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它能为教学提供各种资料并能随机抽取。如文学资料包括教学所需的背景、作者简介、同一作家的其它作品以及同一选题的其它作品等。如教师在教余光中的诗乡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学生提供作者余光中的背景资料以及以

6、“乡愁”为题的其它诗,教师也可以找出席慕容的乡愁 ,与余光中的乡愁同时放在屏幕上,学生通过直观比较,很快就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区别,并能掌握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最后教师让学生模仿诗中的句子“乡愁是-”写一句话,选较好的习作通过投影出来供大家共享,并作简要点评。这样整个教学环节可以节省许多时间,既增加了信息密度,提高了效率,又使知识前后相连,加强了知识系统性,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的学习诗歌。再如:讲授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住地附近的桥梁。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有选择地展示学生搜集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从中了解桥的结构特点、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中国石拱桥与外国石拱桥结构上的异同

7、,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课文的重点,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了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的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使课件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可加强学生学习的自我参与性,使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 、 “一块板擦

8、,一枝粉笔”的老做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另外,这种人机交互方式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 Treicher 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另一个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前一个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计算机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因而,使学生可以获得的信息量超过总信息的 95。可见,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所获取的信息要强得多。而信息量与知识获取的多

9、少密切相关,获取的信息量越大,掌握的知识就会越多。后一个实验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 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 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 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 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增强。运用多媒体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无限拓展时间和空间领域。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声音和色彩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风采到古希腊、古埃及的文明;从地球、太阳系等宇宙的宏观世界到原子细胞的微观结构;从冈底斯山的火焰喷

10、发到雄奇的尼加拉瓜瀑布;从热带雨林的绮丽风光到北国飞雪的银装素裹;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精湛的绘画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使学生能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让“周游世界” 、 “穿越时空”成了可能。古今中外的人、事、物、景可尽收眼底,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丰富起来。(四)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四)多媒体教学可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学重点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也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应该着重教学的内容。根据大纲精神,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有的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重点不够突出的现象比比皆是。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来突出重点是一个主要因素。如景

11、泰蓝的制作一文,由于绝大多师生没见过景泰蓝工艺品,在常规教学中老师只能空讲,学生则很难理解这一重点内容。如果利用电脑软件三维动画片(条件好的学校可自制) ,景泰蓝及其制作的六道工序将直观地活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在,它是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模糊性等原因造成的。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通过对各种多媒体信息的交换、加工,制作成二维、三维动画,在时空中,自由展现各种动态图像;也可以通过运用艺术手段和特技效果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要表现的内容在远与近、大与小、繁与简、虚与实、快与慢之间转化,便于教学难点的解决。例如:我在上说明文的时候,有些东西我

12、们当老师的也很难说清楚。比如在上苏州园林一课的时候,虽然讲了很多,但学生还是云里雾里,分不清到底什么是厅堂楼阁亭台轩榭,我用多媒体,从网上搜集关于苏州园林厅堂、楼阁、亭台、轩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其中困惑也就一下子烟消云散了。(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完善语言文字训练(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完善语言文字训练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加大语言训练力度,落实语言训练任务。语言训练需要一定的凭借和依托,就如同体操训练需要场地和器械一样,一切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是语言训练的依托和凭借。 在教学中,我们在学生掌握课文的学习方法基础上,提供部分与之类型、结构相同及相近的课文进行迁移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

13、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内,从实质上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开阔了视野。因为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能随时把人类文明的新成就补充进去,刘国正先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 ”而利用多媒体阅读课件引入大量课外阅读就弥补了教材的这方面不足,其存储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 Internet 的出现为阅读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使学习环境更为完善,计算机与网络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也愈显突出。如教学六册黄山奇石一文,结合单元训练目标读懂按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在网络文件服务

14、器上存放游普陀山 、 泰山日出 、 苗岭等与之结构类似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选择性自由阅读,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南。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就能顺利地按途径提示读懂这些文章,完成规定练习。这样学生不但扩大了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而且巩固了对该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真正做到课内与课外阅读指导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借助录音可以优化朗读,渲染情感,创设情境;借助录象可以补充教学背景和进行多种中介的比较分析;借助图片可以直观化。运用电化手段可以优化语文教学:利

15、用录音强化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幻灯投影,直观形象,可以辅助突破教学难点;运用文本幻灯,可以优化语文的复习与检查,反馈快;运用影视录象可以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乐学” 。二、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弊端二、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弊端可是,近年来,由于有些语文教师一味依赖课件教学,而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目标应在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中落实,这是经过历代语文教育所验证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悦耳的声音和漂亮的图片都不能代表学生的心声,不能代表师生间的互动。故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以下弊端:( (一一) ) 多媒体辅助教学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多媒体辅助教学

16、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不是一种直观的东西,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种过程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 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对桃花源美景的描写,正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培养的好时机。让学生阅读课文,透过文字去体味桃花源的美景,可有了多媒体,桃花源的图片一展示,使学生的想象反而受到局限。试想,朱自清的春中,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那“ 偷偷地”和“ 钻”其情味又岂能用直观的视像来传达?“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其用词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