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运动调衡疗法 的 颅骨调整手法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98578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运动调衡疗法 的 颅骨调整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脊柱运动调衡疗法 的 颅骨调整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脊柱运动调衡疗法 的 颅骨调整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脊柱运动调衡疗法 的 颅骨调整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脊柱运动调衡疗法 的 颅骨调整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脊柱运动调衡疗法 的 颅骨调整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运动调衡疗法 的 颅骨调整手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柱运动调衡疗法 的 颅骨调整手法(苟亚博整脊医学) 颅骨调整手法 一、头颅骨的构造和运动: 1、吸气时颅骨的活动情况:人在吸气的时候,头颅骨是分离的,这是矫正颅骨的最好时候,当矫正枕骨的最好时候(如图 4-1 及 4-2)。2、吐气时颅骨的活动情况:人在吐气的时候,头颅骨是合拢的,这是不适宜作颅骨矫正的时候,当然也不是枕骨矫正的时候(如图 4-3 及 4-4)。 二、颅骨调整的手法: (一)矫正脊椎和调整颅骨的比较 脊 椎 1、 在极限上,突然发力,所以有“”声音。2、 施力方向:旋转矫正时用弧形方向,垂直矫正时用平面方向。 3、 需要在患椎附近找到触痛点。 4、 患者不需要配合吸气,憋气。

2、 5、 患者不需要脚背上屈。 6、 要矫正患椎和其兄弟椎。 颅 骨 1、 在极限上,逐渐加力,所以罕有“”的声音。 .2、 施力的方向:因为颅肌是弧形的,所以只能用弧形方向。 3、 需要在眼眶上缘找到触痛点,以触痛点之多寡决定伤势。 4、 患者需要配合吸气、憋气。 5、 患者需要脚背上屈。 6、 要按次序调整蝶骨、枕骨、额骨、顶骨。 *蝶骨四周的肌肉一定要先舒缓,其他颅肌才能松开。*颅骨用“调整”的意思是活动而非矫正那么强烈。 (二)颅骨移位的检查方法: (三)调整头颅骨的第一个步骤: 调整头颅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从绷紧的肌肉中把蝶骨的软组织(压揉太阳穴)即可容易地释放其他颅骨的被卡住(FIXA

3、TION)。 揉压适可而止,且勿过度(OVERDO) (四)调整头颅骨的第二个步骤: 调整头颅骨的第二个步骤,就是使颅壳的神经与血管的(XEUROVASCULAR)的顺畅。 病人仰卧,医师双手的拇指放在患者前额左右隆起之处(此处是控制颅壳的神经和血管的),其余四指则放在患者左右两侧的太阳穴。 + |z4Ho 医师的拇指在按揉的同时,其余四指也在按揉太阳穴,释放蝶骨。 按揉要适当不可过份。 (五)活动前额骨(FRONTAL)和脸骨(FACIAL BONES) 经过了前述调整颅骨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以后,在眼眶之上缘或印堂之两侧仍然有痛点存在,那就得活动前额骨和脸骨了。 病人仰卧,医师右手握紧前

4、额骨之两侧,左手所握紧患者两侧的颧骨,在患者正常呼吸情况下,左右双手做相对的施力,则前额骨和脸骨的关节活动了,那么眼眶的痛点和印堂两侧的痛点也就消失了。(六)活动前额骨和顶骨(PARIETAL)之一 在前额骨和头顶骨的缝(交界处)(CORONALIS SUTURE)用食指触摸有无痛点。倘若在此区域里有触痛点,则需要矫正。 (七)活动前额骨和顶骨之二 病人仰卧,似手进入睡眠状态,全身放松。 医师抓紧患者的前额骨,配合着病人的正常呼吸,在吸气时,抓紧前额骨向上拉,在吐气时,抓紧前额骨向下压,35 次即可。 再检查前额骨和顶骨之缝(交界处)有无触痛点,如果有,则再多做 12 次。 (八)活动前额骨和

5、顶骨之三 病人仰卧,医师的拇指分别放在患者前额骨上两个隆起的地方,这两个隆起的小丘,是控制颅骨内的神经和血液的(NEURO-VASCULAR)。在病人吸气时,嘱病人把脚背向头部弯曲(DORSIFLEX)吐气时,把脚背伸直(PLAN-TARFLEX)。 吸气时,医师之双拇指按着前额骨上的两处隆起的小丘向患者眼睛的方向推去 35 次。 此法可产生脑脊髓液在 条令焉得虎子有帮助功能(SACRAL PUMP EFFECT)(九)活动顶头(PARIETAL): 在两块顶骨(PARIETAL)交界处是一第前后向的矢状缝(SAGITTAL SUTURE)。 病人仰卧,医师的拇指放在矢状缝的两侧,当病人做深呼

6、吸时,医师的拇指向患者耳朵的方向,同时发力,做相反方向的发力,并且持续发力到病人吐气时。当病人开始吐气时医师的两个拇指即停止发力,如此这般重复做 35 次。 如果仍有痛点,可再多做 12 次。 (十)活动颞颔调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病人仰卧,嘱病人缓慢的张口和闭口,医师之手即可触诊颞含关节有无痛点或“卡卡”的声音或肌肉僵硬。 在活动颞颔关节以前应先舒缓这个关节四周的肌肉,尤其是舌咽肌(GLOSSOPHARANGEAL)最为重要。医师双手的鱼际,压在颞颔关节上,当病人缓慢地将口张开(到最大极限),然后病人再把下巴向左和向右地交换运动着 78 次。 如果颞颔关节附近

7、的触动点消失,即停止,或未消失,就再多做 12 次。(十一)蝶骨舒松手法:是调整颅骨的第一个动作 症状:1、太阳穴附近疼痛,2、头痛,3、头晕。 1、病人仰卧,保持轻松,医师左右两手之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两侧的太阳穴部位(眼后凹处),做顺时针和反时针的按揉,约 3 分钟即可。 2、倘凹处的肌肉仍有拉紧或僵硬的时候,上述的方法继续做直到肌肉松软为止。 *O zgaGH 注解:头颅骨共有 22 块,其中只有 5 块(枕骨一块加蝶骨一块加颞骨两块加筛骨一块共五块)是脊椎骨向上延伸的变形椎骨。脊椎骨向下延伸的变形椎骨也是 5 块,那就是 椎。既然脊椎神经经 31 对经由椎体两侧椎间孔穿过走出,那么脑的

8、12 对神经也是经由枕骨、蝶骨、颞骨、筛骨的孔洞中穿过走出。(十二)额骨、枕骨、关节调整手法之一: 症况:此手法多用于 1、副交感神经之调整。2、颅压的调整。3、脑胀荡。 1、病人仰卧,医师之双手分别放在患者的前额和枕头上。 2、医师右手的中指和在右侧蝶骨大翼之前端,而医师之左手则置于患者的枕骨下面紧紧贴牢。 3、嘱患者吸气(颅骨的展期,嘱患者将脚背向头部后收),医师右手向头侧(依箭头主向)压拉右侧蝶骨大翼,同时左手则自右侧向左(依箭头方向)托拉枕骨。 4、在患者颅骨松缓期(嘱患者将脚背伸直),医师之手轻放在原位不动。 5、重复 23 的动作约 78 次即可。(十三)额骨、枕骨关节调整手法之二

9、 症状:此手法多用于 1、副交感神经之调整。2、颅压之调整。3、脑震荡。 1、病人仰卧,医师之双手分别放在患者的前额和枕头上。2、医师右手之中指和线指放在患者左右蝶骨大翼的后侧,医师之左手则放在患者枕骨之下方紧紧贴牢。3、在患者吸气时(颅骨扩展期)嘱患者将脚背向头部后收。医师右手之拇指和中指(依箭头方向)使蝶骨作屈曲运动,迫使蝶骨大翼向前方和足部方向运动,同时医师之右手将枕骨向后方和头部方向作伸展运动。 4、在患者头骨松缓期(嘱患者将脚背伸直),医师之手轻放在原位不动。5、重复 23 的动作约 78 次即可。 (十四)额骨缝分离调整手法: 症况:1、减代眼压。2、轻微脑震荡。3、降低颅压。4、

10、头部晕沉。1、 病人仰卧,医师站在患者之头外。 2、 医师双手之拇指交叉放在患者前额的额缝两侧。 3、 嘱病人吸氧憋气,脚背向头部方向后收。4、 医师之双拇指向外侧 1 方向施力,再向颊骨 2 方向施力。5、 病人在吐气时,医师拇指的位置不变,不再施力。 6、 重复 4、5 的动作约 78 次即可。 (十五)额头关节调整手法: 症况:此手法多用于偏头痛、咬嚼疼痛、歪视、嘴脸斜歪。 1、病人侧卧,患侧在上,将头放在坚实的软垫上。 2、医师之左手的小指放在患者蝶骨大翼上,医师之右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手小指(靠近掌根)的上面(有X 号处)。 3、双手同时逐渐加压到极限,在颅头扩展期,在极限上双手做反时针

11、方向的旋转,使其产生反弹即可。 4、在颅骨松缓期时,双手轻放在原处不动。5、重复 34 的动作约 78 次即可。 (十六)冠状缝的调整:症况:鼻痒、鼻塞、鼻歪、眼涩、眼雾、脸骨调整。 1、病人仰卧,医师之右手固定患者之头部。2、医师之左手中指(食指重叠在中指之后以增加中指之力量),顶在冠状缝(coronal)之处,做向前向上的施力顶住 3040 秒。 3、做 56 次,除调节颅压外,尚可释于生命力(Energy Rolease)即打通任督两脉之交会点。 (十七)颞骨、顶骨和额骨的调整 症况:1、脑部轻微震荡。2、头晕较重。3、降低颅压。 1、病人仰卧,保持轻松,闭嘴,用鼻呼吸。2、医师双手交叉

12、放在患者的额缝处,手掌根放在冠状缝之前,而双手之小鱼际隆起的部位则放在额骨的侧前角上。 3、嘱病人吸气、憋气,脚背向头的方向后收。 4、医师双手的小鱼际 1 相对地施加均匀的,持续的压力到极限后。2 向前提起额骨。3 向后提起额骨。4再向前提起额骨。 5、嘱病人吐气,脚背伸直,上述之 1、2、3、4 调整动作即告结束。 6、哪些这般进行 78 次。 (十八)顶骨、乳突骨之调整手法: 症况:此手法是调整颞骨内外伤造成内旋,使耳后产生有紧迫感时,因此,此手法用于舒解耳压、偏头痛。1、 病人仰卧,医师站在患者之头外。 2、 当颅骨在松缓期时,医师右手有 X 号之处放在颞骨,使颞骨向下向内旋转并使乳突

13、向鼻子的方向推动。 3、 在此同时的左手,放在患者右侧顶骨的后下角,向前向眼的方向推动,其他手指则施力向外侧旋转。 4、 嘱病人 1 吸气(使颅骨扩张),并且 2 把脚背向头部后收。此时医师之右左手同时按 2、3 之方向逐渐施压,到极点。 5、 嘱病人 1 吐气(使颅骨收缩),并且 2 把脚背伸直。 . 6、 如此重复做 78 次即可。 (十九)顶骨缝调整手法: 病况:1、轻微脑震荡。2、降低眼压及颅压。 1、病人仰卧,医师站在患者之头外。 2、医师之右手的拇指和中指分别放在两侧眼眶之后上侧,医师之左手施住患者的枕骨下缘。 3、嘱患者吸气(扩展颅骨)、憋气。双足脚背向头部后收。4、医师右手之掌根 1 压在额头上,以掌根为支点。2 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向眼的方向推动,在此同时 3医师左手紧抓住枕骨向头的顶部拉。 5、嘱病人吐气,脚背伸直,医师之手在原位不动。 6、重复 3、4、5 的动作约 78 次。(二十)眼眶扩宽手法 症况:眼眶比较缩小,此手法是恢复眼眶之正常大小。 1、病人仰卧,医师立于需要矫正的眼的对侧。 2、右手的拇指在额骨的眼边。3、左手的拇指在颔骨眶旁,食指放在颧骨外侧4、嘱病人吸气、憋气,脚背向头的方向后收,在此同时,医师之双手拇指及食指按箭头之方向推动。5、病人吐气时,各指按兵不动,病人的脚背伸直。6、如此重复做 78 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