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角色意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99848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班主任角色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班主任角色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班主任角色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班主任角色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班主任角色意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班主任角色意识浅谈班主任角色意识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的心理和行为 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则是班主任搞好工作的关键和 前提。尤其是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对我们新时期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班主任工 作的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班主任的角色意识,对班主任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更新 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班主任角色意识的作用 何谓角色?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是指与人们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 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角色不是自己认定的,而是社会客观赋予的,记载人们扮演 某个角色之前,社会

2、已赋予了它一定的含义。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人类社会好比一个大舞 台,作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每一个人都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每个人的价值就是在自己 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角色中实现的。 我们平时所讲的班主任的角色意识,是指班主任对其担负的角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身份、地位、权利、义务和必须执行的规范的认识。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班 主任对其在学校、社会、学生家庭、班级中的身份和地位的认识;二是班主任对自己角色 权利和义务及应该具有的行为规范的认识;三是对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认识和调控。 角色意识它作为一种认识,它以一种观念的形式,长期储存在班主任的头脑当中,具有一 定的指向性和能动性,对班主任

3、的行为起着调节和驱动作用,自觉的指导班主任“做什么” , “怎样做” 。一个班主任,如果对自己的这种角色理解的越清楚、越准确,工作的自觉性和 主动性就更高;相反,就会在工作中发生角色偏差和种种矛盾的冲突。我的工作实践证明: 班主任的角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制约着班主任行为的动力、方向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班 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更会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当前的在应试教育中,一切以分数为中心,有的老师认为,班主任的功能就是为课 堂教学服务的,把思想教育等同于纪律教育,将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项事务性的工作来做, 不大愿意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救火” ,一些班主任,在

4、自己的工 作态度、工作方法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角色规范相背离的现象,比如:体罚、变相体罚;歧 视、辱骂、刁难等不良行为。我们的素质教育是以社会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 尊重学生为主体,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这对我们的班主 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必须转变观念,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 观,重新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规范。如果我们班主任不能努力学 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角色意识水平,就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就 难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甚至会阻碍学生的进步。 一、 班主任角色意识的组成 班主任的角色意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

5、面组成: 1、 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它要求班主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这是班主任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要求。与其他教师相比,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有着 其他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既是师长,也是学生的监护人,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责任意识来源于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它是班主任工作 的出发点,决定着班主任工作的态度和行为动力。它主要表现为班主任要用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指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班主任的责任意识突出的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不仅要爱学习成

6、绩优秀的好学生,而且2要特别关爱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还比较落后的学生,行为规范比较差的学生。只有关心爱护 每一个学生,才能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班主任不断 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 管理和服务意识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服务和管理意识。管理是教育的 前提,教育是管理的目的。没有好的管理,班主任就无法开展工作。但是,班主任对班级 工作是否民主有效,是否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取决于班主任对 学生主体的认识及自己管理权利的认识两个方面。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的,追求短期效益, 所以班主任工作仅限于维持教学秩序,靠

7、强硬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 生素质的形成是学生知识、技能、道德观念等的内化和积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 主体、内涵,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性,才能敲开学生内因的大门,自觉地接受教师的 教育。因此,班主任要树立自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克服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习惯,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作风,正确运 用自己的管理权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参加班级管理,激发学生 产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3、 积极地协调意识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也是班级任课教师群体的核心,它要求班主任应该具有 强强的协调意识班

8、主任要统一教师群体的教育思想,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是他们对学生的 教育影响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其次,就各科教学来说,如何使各科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 较好的融入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心理结构,这需要凝聚和整合。而学生这种整合又是一 个动态的积淀过程,班主任应主动的承担起协调的责任,弥补各科教师对学生了解不足的 缺陷,及时向任课教师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馈,是个课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学 科均衡发展。第三,应试教育往往和利益挂钩,各科教师过分强调所教科目的重要性、争 占课时,互相排挤,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而明确的协调 意识可驱使班主任时时从学生素质发展的大局出发,引导教师

9、提高认识,默契配合,保持 教学目的的一致性。 4、 沟通与协作意识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教育能否在学 生身上发挥长远的影响,关键在于这三方面的影响能否保持相对协调。班主任时联系三方 面的桥梁和纽带,是促使各方面形成合力的直接实践者,应具有开放的教育意识,主动沟 通各方面的信息,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配合,调动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的干扰。 沟通和协作意识能促使班主任注意各方面的因素,主动与社会联系,聘请社会知名人 士或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请他们来校讲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角色 体验,提高他们分析辨别的能力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班主任

10、也不忘主动与家庭取 得联系,经常沟通信息,调动家长的参与意识,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子女,使家庭教育发 挥积极地辅助作用。 5、 完善与发展意识 班主任时学校教师的一员,班主任一定要有自我完善的意识,我们知道,班主任时学 生人格的培育者、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注意的焦点、心目中的榜样。班主任工作的特殊 性在于它不仅靠自己的工作教育学生,而且凭自己的情感、意志、人格等个性品质去影响 学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 用,所谓“己身正,不令而行;几身不正,虽令不行” , “身教胜于言教”正是揭示了这一 本质。班主任作为学生的表率,只有树立新的人才观念,时效观念、利益观念,完善自己 的人格,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3我们处在知识、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班主任还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当今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对这些庞杂 信息的理解,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判断,都需要班主任来帮助分析、鉴别和选择,班 主任只有不断地调整、充实、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工 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