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宜昌)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98298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练习(宜昌)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综合练习(宜昌)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综合练习(宜昌)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综合练习(宜昌)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综合练习(宜昌)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练习(宜昌)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练习(宜昌)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历史综合练习历史综合练习 5 524.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 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5.据新唐书记载,“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买昏(通“婚”)为荣耶? 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这一现象反映了 A.门当户对的观念 B.士族门阀的衰落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儒家思想受冲击 26.清朝官员姜宸英说:“民内有耕桑之乐,外

2、有鱼盐之资,商舶交于四省,遍于占城琉球诸国。凡藏山隐 谷方物、镶宝可效之珍,毕至阙下,积输入于内府,于是恩贷之诏日下,可谓极一时之盛。”对材料解读 正确的是 A.大臣的溢美之词不可信 B.体现“闭关锁国”政策 C.说明海外贸易日渐发展 D.反映 “天朝上国”观念 27.1902 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 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 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这表明当时中国 A.男女的婚恋观不同 B.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 C.男女地位基本平等 D.婚恋传统受

3、到西学冲击 28.清末民初国人学习西方建立国会政制,然当国会政制实践已逾十年之际,废除国会成为各界近乎一致的诉求; 到 20 世纪中期,召开国民会议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一过程说明 A.国会政治符合中国国情 B.代议制的实践遇到挑战 C.中国盲目学习西方政治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9.“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 东战场”这首曾经激励国人抗战的八百壮士歌创作的背景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30.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

4、 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 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31.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法律的正义是 “诉讼正义” ,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后果或判决。这表明柏拉图认为 A法律与道德两者相辅相成 B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 C只有法律能保障社会公道 D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 32.谭嗣同仁学:“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

5、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 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与材料思想相似的是 A.社会契约 B.民主共和 C.理性判断 D.三权分立 33.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 D. 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 34.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 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这一思想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 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 C主张建立推广

6、市场经济体制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35.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 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 A. 哈姆雷特 B. 人间喜剧 C. 巴黎圣母院D. 老人与海 40从 19 世纪上半叶起,中国人就试图了解和认识美国。漫漫岁月中,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表达了他们形形色色 的美国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呜呼,弥利坚国,非有雄才枭杰之王也,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万黔首,愤于无道之虎狼英吉利,同 仇一倡,不约成城,尽复故疆,可不谓武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

7、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 好之,众恶恶之,可不谓周乎!中国以茶叶大黄岁数百万济外夷之命,英夷乃以鸦片岁数千万竭中国之脂, 惟弥利坚国邻南洲,金矿充溢,故以货易货外,尚岁运金银百数十万以裨中国之币,可不谓富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我们对于任何的外国考察团,虽然不一定把它当成景气繁荣的天使对待,但我们对它们总是抱着希望的。 我们的希望很单纯,我们不奢望人家能牺牲了自己来救助中国,只希望彼此间能有一个准确的新的认识。这次我 们对于美国经济考察团的希望,当然也不过如此而已。 (编者按:1935 年 2 月,美国经济考察团来华,报刊舆论报道)静生:“所望于美国经济考察团者”申报月刊,4 卷

8、 5 期(1935 年 5 月) 材料三 中国人在认识西方时,有一种独特的“师生情节”,即中国人真诚地将西方发达国家当作自己的先生 认真地讨教和学习,可是在历经坎坷以后终于发现, “先生总是欺负学生”。 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不同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不同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6 分)(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9 分)41(12 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剧烈,思想界对中西学态度也不尽相同,各种社会思潮应运而生。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序号观点“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9、 “以忠信为甲31胄,礼仪为干橹”抵御外侮。2“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 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 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3“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 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4“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5“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 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6“我人今日在迷途

10、中之救济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 于己国固有之文明。此为吾人所深信不疑者。 ”“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 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依据一定标准将上述材料分类(4 分),并任选一类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史实予以说明(8 分)。【说明:1.分类时用材料序号表示并指出分类标准;2.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45.材料 我国自秦汉以来即已建立起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制度。秦始皇时期颁布“初令男子书年”的法令,西汉时 期随着口赋、算赋、赀算的征收,所有人亦均需登录年庚,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隋唐时 期“手实”(户主自己具状申报户内人口、田宅)成为户口调查登记

11、的基本方法,户籍大体上按人口、公课、土地三部分登载,天宝以后“公课”部分逐渐消失。此外在户口的调查登记方面还有法律的保障, 唐律户婚律规定了对隐漏户口的惩罚办法。明初鉴于元末战争的动乱,确定了以原籍立户的原则。洪武十四年实行的“黄册”制度把户口、田 产和赋税三者合一,并与里甲制度相配合,以里甲控制编户,征派赋役。清初户籍制度亦沿用明代的黄册,但战乱 后的地荒丁亡使黄册失去原有意义,顺治三年诏令天下“编审人丁”,但其主要是纳粮当差的财政意义,无补于知 悉实有人口数额。随着“摊丁入亩”的实行,人口统计遂与“保甲编户”正式结合起来,以弭盗安民为要任的保甲法 也从此为清查户口所倚重。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

12、户籍制度与人口税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特点。(9 分)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6 分)46.材料 美国妇女的和平运动产生于 19 世纪初,但真正形成广泛影响的和平运动则是在 1914 年以后。由于美 国在六十年代陷入越南战争,妇女和平运动再次达到高潮,反战运动同时又导致了六十年代妇女权利运动的兴起, 反战成为妇女获取平等权利目标的具体实践。1965 年以前,美国的反战运动还没有动员起美国的民众,只是一小 部分和平主义者的事情,但随着战争的深入,它逐渐唤起了人们对战争的关注。而在这个过程中,妇女的反战起 到了很大的舆

13、论导向作用。美国当权者在持续不断的妇女反战示威的影响下,内部发生分裂。1968 年,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拉马拉由于不满约翰逊政府扩大战争的政策而辞职,国会也于 3 月通过决议,要求重新考虑对越南的政策。通过反战的斗争实践,妇女的平等权利意识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开始 到七十年代末,美国妇女运动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80 年代英国妇女的反核和平运动也深受 60-70 年代欧美妇女 权利复兴运动理念的影响,视反核和平运动为妇女解放和独立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妇女的反战和平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妇女反战和平运动兴起的原

14、因。(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妇女反战和平运动的历史作用。(9 分)5历史参考答案历史参考答案242526272829303132333435BBCDBADDACDB40. (1)材料一看法: 高度赞扬美国的独立运动、民主制度,肯定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美中之间的交往。 (只答赞扬美国得 1 分,具 体内容每点 1 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2 分) 原因:美国建国之初,尚未侵略中国;美国制度先进,资本主义经济发达;鸦片战争战败,中国民 族危机加深,主张向西方学习等。 (每点 2 分,答对 3 点给 6 分) 材料二看法: 对美国来访抱有希望,但认为美国帮助中国拯救

15、危机的可能性不大(抱有希望,但无奢望) 。 (2 分) 。 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需要外援;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振兴经济;近代美国侵略中国;美国纵容 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美国(或绥靖政策,或者美国通过中立法,置身事外) ;转嫁经济危机。 (每点 2 分, 答对 3 点给 6 分)(2)一方面,近代中国对美国有“师生情节” ,主张以美为师: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答对 1 人名字即 可)介绍美国的民主思想,主张向美国学习(2 分)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每点 1 分,共 2 分) ; 另一方面美国又“欺负”中国,对中国展开侵略,如两次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中 美天津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一战期间,加紧侵略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