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项练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92130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项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6 届山东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学案学习目标: 1、分析近八年山东省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明确考题特点。2、进行诗歌鉴赏专题时效性、规范性训练。高考考纲要求: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真题展示:2007-2015 年山东省高考试题呈现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 分)(2007)出关(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关,指居庸关。旆(pi ) ,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更喜欢本诗。本

2、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 分)(2008)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 1 捻(ni n) :持取,捻弄(1)上阙

3、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2 【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2)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 分)【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 (2009)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

4、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答案】 “悠悠”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阔,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空回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出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2010)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

5、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 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 ng): 悲伤。醴泉 : 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3 样的品性?( 3 分)答案: 高洁(或“超然脱俗) (1 分) 、远离尘世 ( 或” “清高” ) (1 分) ;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 (1 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

6、伤情怀。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1)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

7、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2012年)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 分)答案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4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

8、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8 分) (2013 年)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 分)【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 分)【答案】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 “

9、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8、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 分) (2014 年)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1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 2 莫笑侬 , 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 , 乔木峥嵘明月中。注 1 居士:指文人雅士。2 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 (1) 艳丽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 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 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 色彩艳丽。“乔木峥蝾明月中

10、”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 分)5 答案: 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抽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 ,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 分)( 2015 年)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 “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 分

11、)答:“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 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 分答: 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分析高考试题结论选材特点:考查要点:规范答案:实战演练:1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 分)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

12、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6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 )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_ (2)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_ 2、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 分)采桑子冯延巳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1)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_ (2) “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13、分)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7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1) 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4 分) _ (2) 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 _ 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3 分)(2)尾联化用了陶

14、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5 分)课堂反思:8 实战演练答案1、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2、(1)主要使用反衬手法,以乐写哀。(2 分。答出一点即可)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侣伴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2 分。举两例分析即可)(2)将要落山的夕阳映照着绿树青苔,景色凄清苍凉,

15、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的孤寂、凄婉、哀伤之情。(4 分。分析 2分,情感 2 分)3、 (1) 描写了傍晚时分 ( 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鹤飞蝉鸣的景象。 (2 分) 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2 分) (2)内容上,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 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2 分)形式上,末句以“身旅羁“ 和首句的 “非我有 “ 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 “ 旅次“ 二字,结构严谨。 (2 分) 4、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尾联化用了“采菊东篱下”,表达了作者索性自然,超然脱俗的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