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85188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交际的顺应—关联性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要:Sperber 顺应关联;语境动态性 1 语言使用的顺应关联模式 1. 1 引言 语言使用是与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密切联系的一种互动性社交行为,也就是说“语言不 存在真空,语言是供人们使用的”(吕叔湘 1983 : 8) 。据此,语言研究应该着眼其使用过程的 动态性与顺应性,语用学研究的本质问题就是使用中的语言及其语境功能。交际过程是一个 据意而择言,就言而得意的过程(刘焕辉 2 2 :52 - 53) 。为此,言语交际是一个言与意(即形 式与意义) 相互制约与顺应的过程,该过程可简单图示如下:1. 2 模式的提出在言语交际过 程中,说话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各种恰当的话语选择,是因为语言具

2、备这样三个特性:变异性、 商讨性和顺应(Verschueren 1999 :56 - 63 , 67) 。顺应性指的是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 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进行灵活选择,从而满足交际需要。顺应性应该是语言使用过程的核心, 因为语言使用过程是如下的一个选择过程: (1) 选择发生在语言的任何层面上,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结构、篇章等; (2) 说话人 不仅选择语言形式,同时还选择策略; (3) 选择过程是有意识的行为过程; (4) 选择存在于话 语生成和话语理解两个方面; (5) 语言一旦被使用,随即进入运用过程,即选择过程; (6) 语言 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 根据以上图示,语言使用过

3、程包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两个方面,不管说 话人还是听话人,都需形成一定的语境假设或根据语境关系形成关联假设,语境顺应关联就 是语境关系和语言结构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帮助说话人进行最佳关联选择,最终选择话语形 式或选择语用策略,或帮助听话人进行以最佳关联为取向的选择,确定与说话人交际意图相一 致的推理结果。这说明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都存在选择,语言一旦被使用,就进入了选择过程。 如果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假设越趋同,双方就更容易进行语境顺应和关联选择,也就是说,语 境顺应和关联选择就可能更趋于一致。这进一步说明了 Verschueren (1999 : 58) 的观点,语 言选择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受选对

4、象不可能具有等同的被选机会,有的受选对象存在优选机会。 同时也说明了,语言的交际过程就是一种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其中涉及到语境假设的选择、 延伸、调整与顺应等,所以它可以揭示交际的认知状态。说话人与听话人在认知语境上越是 趋同,交际就越容易成功。所以,我们认为,交际过程实际上是双方认知语境信息或假设的趋 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说话人所传递的话语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近似性与 认知关联性。以上也说明了语言使用和理解过程的灵活性和动态性,以及选择的关联取向性。 语言使用的语境顺应关联模式可以帮助解释很多普遍的语言现象,比如问答的语用分析、 语用含糊和间接言语行为的顺应关联性、话语标记语的

5、顺应关联性等。这些使用中的 言语交际现象是传统语码论(code theory) 无力进行有效阐释的。 2 顺应关联的语境动态性 语境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不仅如此,词汇、句法和语义研究也离不开语境。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比如张志公(1982) 、常敬宇(1986) 、西光正(1992) 、冯广艺 (1999) 、徐默凡( 2 1 ) 、Sperber 现场语境 P 情景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 环境因素,比如绝对与相对的空间和时间参照因素,或参照对象的时空关系,包括 Verschueren (1999) 提出的物质世界; 背景语境指语言语境和现场语境之外的因素,包括百科知识、逻辑

6、语义知识,也包括 Verschueren 所提出的心理世界、社会 P 文化世界等。它们是如何在交 际过程中综合地起作用的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说话人和听话人是认知的主体。人们的 任何认知都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而且认知的主体对象总是在一定的认知环境之中,这样认知 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人们对认知对象的认知。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听话人理解的主体对象就 是置于一定语境条件中的语言单位。以上三种语境因素综合地影响人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 人) 的认知语境假设的形成,而且该假设会随着交际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影响交际中选择 对象(比如语言形式或话语) 和选择结果(比如理解结果) 的顺应关联关系,以及最佳关联

7、 选择。此外,语境以及语境假设是一个变量,而不是恒量。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 比如社会语言学家 Gumperz (引自高海洋 2 3 :15) 认为,交际总是互动的,而且总是有意图 的,但有的行为并不是有意的,比如不由自主地大哭,你并不想交流,但是有“动”。又如 Verschueren (1999) 和 Sperber 顺应性则指话语生成或理解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语境条件或创造语境条件去确证、调节或适 应现存的认知语境假设,其结果在话语生成时表现为说话人选择恰当的话语形式或语言结构 以及策略,以推进交际的进行,在话语理解时体现为听话人对推理结果的优选。本研究的目的 在于通过会话的语料分析

8、,进一步整合 Sperber & Wilson (1995) 和 Verschueren(1999) 的语 用学思想,在重新认识语境概念的基础上,扩大其综合运用、分析语用现象的能力。 注参考文献Green, M. G. Pragmatics and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M.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6.Sperber , D. &D. Wilson. Relevance :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Blackwell. 1995. Verschueren , Jef . Unde

9、rstanding PragmaticsM. Edward Arnold. 1999. 常敬宇. 语境与语义J,汉语学习C.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冯广艺. 语境适应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高海洋. 甘柏兹教授谈社会语言学J. 语言教学与研究,2 3 (1) :11 - 16.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M. 湖南教育出版社,2 2. 刘焕辉. 言与意之迷探索话语的意义迷宫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2. 吕叔湘. 把我国语言科学推向前进A. 吕叔湘语文论集C. 商务印书馆,1983. 西光正. 语境研究论文集C.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沈家煊. 说“还”A. 第二届关联理论讨论会主题发言,广州,2 1. 徐默凡. 论语境科学定义的推导J. 语言文字运用,2 1 (2) :46 - 56. 杨 萍. 关联顺应模式J. 外国语,2 1 (6) :21 - 28. 张志公. 现代汉语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