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模拟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374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7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模拟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二语文模拟题第 I 卷阅读题(共72 分)注意事项:请将1、2、3、7、 10、11、12、 16、17、18、19 题的正确选项填涂到机读卡对应题号上。一、现代文阅读(3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9 分,毎小题 3 分) 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 和“鲜肉小花” ,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 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

2、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沦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

3、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 而是因为在面时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 “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如今的大众媒体, 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斤,甚或甩出局外。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谋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

4、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观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朗读者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 “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2 在此

5、刻,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聆噪浮华。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 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 改编自 是否能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提供一种可能?)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B 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C 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D 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

6、一项是()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 和“鲜肉小花” ,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B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这一点来说,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C 朗读者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D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

7、,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B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C从“朗读可以传情达意”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朗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D作者提出“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张爱玲传从 1943 年在英文月刊二十世纪上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开始,张爱玲算是步入文坛了。但二十世纪是洋人的文坛,张爱玲不

8、是林语堂,不论就感受性而言,还是就对中文的喜爱程度而论,她的中国情结都要比后者深得多,她不能满足于那种轻松的介绍方式。虽然三年没碰中文,她肯定还是不能、也不甘把洋人设想成她的主要读者,何况她自小就钟情于小说,心心念念于那个更广大的想象空间。洋人要看而比较容易看懂的是介绍性的文字,小3 说对于他们显然是更费解的。所以就在“卖”洋文行情很不错的时候,她挟着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去叩上海文坛的门了。而且一旦在中国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张爱玲便与西文杂志挥手作别。不知是因为以往投稿漫长的等待令她感到不耐,还是她学会了一点人情世故,抑或她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总之这一次怀着对成名急切渴望的张爱玲

9、没有将作品投进邮筒,听任它到编辑大人的案上去碰运气。她宁可去“面试”。经母亲这一系的亲戚、园艺家黄岳渊的介绍,她带着稿子拜访了紫罗兰杂志的主编周瘦鹃(周瘦鹃笔名紫罗兰庵主人,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作家)。此次相会,二人谈得甚是融洽。张爱玲待人接物时给人“夹生”之感,但她在长辈面前似乎要松弛一些。她尝自言一向对年纪大的人感到亲切,对年岁相当的人稍微有点看不起,对小孩则是尊重与恐惧。这一回她在周瘦鹃面前虽是执礼甚恭,却也还自如。让张爱玲高兴的却是这位主编对她奉上的小说十分欣赏。还未读正文,光看了篇名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周瘦鹃便称名字起得好,大约他闻到了传统小说的气息。周瘦鹃的直觉没有错

10、,将两篇小说一气读完,他更可以相信这一点。它们与强调严肃性、思想性,鄙薄娱乐性的新文学大异其趣,从取材同可读性看似乎倒是与鸳鸯蝴蝶派小说不无相通之处。难得的是周瘦鹃于坚守旧式趣味之外还是个鉴赏力较高的人,他通洋文,翻译过西洋小说,是旧文人圈子中为数不多的对西方文学有所了解的人之一,他不仅看出张的小说有红楼梦的影子,而且看出张在写作中受到毛姆的影响,且断言它们可与毛姆的小说媲美。周瘦鹃很快拍板:两篇小说都用。虽然张爱玲的“二炉香”并没有立即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但是文艺圈内却有不少有心人由此注意到这位后起之秀,万象主编柯灵即是其一。就在此时,张爱玲自己找上万象编辑部来了。张带来了她的一部小说,请柯灵

11、看一看,这就是之后登在万象1943 年 8 月号上的心经。几乎与心经发表的同时,张爱玲的另一篇小说茉莉香片在杂志上登了出来。在此后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使张爱玲青云直上,风靡上海滩的诸家刊物中,不惜血本、出力最多的,首推杂志 。对杂志助她成名,她投桃报李,把最得意的小说都给了杂志。在小说赢来满堂彩之后,张爱玲又开始亮出她的另一样拿手戏散文,并且立即打响。她将洋人看京戏及其它更衣记,投给当时名噪一时的散文半月刊杂志古今,很快在 8月、 9 月登了出来。古今可说是男人的天下,张爱玲很可能察觉该杂志的种种气味与自己的性情不相投,而且纵能跻身其间,它亦不能让自己昂首鹤立,独上青云。所以两篇文章之后,古今再

12、不见张爱玲的名字,她转向了苏青办的散文小说月刊天地。由此我们约略可以看出张爱玲对刊物杂志取舍的标准了:档次高,实力强之外,还要加上志趣相投, 肯于让她在上面唱大轴戏,虽非同仁杂志于她却有同仁杂志的意味。杂志 天地遂成为与她关系最密切的两家刊物。4 值得注意的是,在沦陷时期的上海这个特定的时空里,文坛的方方面面,代表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似乎都是顺理成章地接纳了这位新人,而且均不吝于褒奖。我们大致可以说, 紫罗兰代表了鸳鸯蝴蝶派的趣味,古今承袭了周作人、林语堂的“闲适”格调,万象坚持着新文学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对“新文艺腔”大张挞伐的杂志则想走纯文艺的路线,而它们竟一致对

13、张爱玲表示推许。在新文学史上,这样的情形即使不是仅见,也肯定是少见的。(摘编自余斌张爱玲传)相关链接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余斌张爱玲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A.在作者看来,张爱玲有着

14、浓厚的中国情结,因此无论是对文学作品的感受性,还是就中文的喜爱程度而论,张爱玲都胜过林语堂。B.借助母亲一系亲戚黄岳渊的引荐,张爱玲得到了作家周瘦鹃的赏识,他认为张爱玲的小说虽然在思想性上有欠缺,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C.在生活中张爱玲性格孤傲,待人接物时给人“夹生”之感;在艺术中,她又是悲天悯人,通晓人情世故,她的人生中充斥着矛盾。D.张爱玲虽然依靠紫罗兰在文坛初露锋芒,但之后却青睐杂志天地等刊物,这体现了她善于鉴别、特立独行的处世方式。5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 分)6本文着重讲述了张爱玲早年成名的经过,你认为张爱玲的成名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加以探析。(5 分

15、)(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遗落在乡村的果子刘国芳我们已经去过好几次黄源了,这个村有许多老房子。这天,我们又去了,才进村,就有一伙孩子跟在我们后面,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 见了我们, 大一些的孩子会说: “又来看老房子呀?”我们笑笑说: “来看老房子。 ”然后我们在那些房子间穿行,孩子仍跟在我们后面,还说:“都是些烂房子,又没有人住,有什么可看的。 ”5 孩子说对了,房子确实很烂,也没人住。莫说这些烂房子,就是刚盖好的新房,因为主人出去打工了, 那些房子也是门上一把锁,关了。 我们当中有个人,第一次来, 见了那么多孩子,就问:“这个村怎么这么多小

16、孩,大人倒见不到一个。”一个孩子接嘴说: “我奶奶在家,她到地里去了。”我说:“大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我说着时,看到一个老人了,站在一棵树下。是一棵枣子树,秋天时节,枣子熟了红了。一个孩子见了枣子树,忽地蹿过去。这个孩子,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就叫康枣,身上的衣服脏得像刮刀布。看见这个叫康枣的孩子往枣子树下去,我以为他要摘枣子吃,但错了,康枣摘了枣子不是吃,而是当石头,往其他孩子身上扔。其他孩子也蹿到枣子树下摘枣子,摘了去扔那个叫康枣的孩子。然后便互相扔来扔去,跑走了。我们在孩子跑走后走近了老人,我说:“这些孩子怎么把枣子当石头扔呀,多浪费。”老人说:“这家人打工去了,几年都没回来,每年枣子都烂了落了。”我说:“你们也可以摘了吃呀。”老人说:“村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枣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