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硬措施,实现新突破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98353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硬措施,实现新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强化硬措施,实现新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强化硬措施,实现新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强化硬措施,实现新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强化硬措施,实现新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硬措施,实现新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硬措施,实现新突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强化硬措施强化硬措施 实现新突破实现新突破武武冈冈市市2012年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情况年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情况汇报汇报武武冈冈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2012年年4月月19日日武冈地处湘西南部、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是个“粮猪型”农业大市。共辖17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480个村和2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1万,其中农村人口68万。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有耕地74.24万亩,其中水田53.24万亩。系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市),湖南省主要粮食生产大县(市)。2011年,全市粮食总播面106.9万亩,总产47.3万吨,被评为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市)。全年实现GDP 79.33亿元,较

2、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96元,较上年增长15.2%。今年,我市被列为湖南省40个水稻集中育秧重点县(市)之一,在省、邵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粮食安全,严格粮食生产“一把手工程”,把推进集中育秧为主的水稻三项关键增产技术作为全市水稻扩双、粮食增产的突破口,因地制宜谋划,突破常规,乘势而上,下最大的功夫,花最大的气力,在强化措施上实现了新突破。1、 、领导领导重重视视有新突破。一是成立有新突破。一是成立领导领导小小组组。 。市委办、政府办下文(武办字20123号),成立了武冈市水稻集中育秧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王春生任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孝武任组2长,

3、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张献礼任常务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体政、市政协副主席李迪清、市政府副调研员戴松寿任副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农村工作部、农业局、财政局、发改局、农机局、统计局、科技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主持全市水稻集中育秧日常工作。二是二是领导带头办领导带头办点。点。为推进集中育秧,市领导带头办点示范促工作。市委书记负责湾头桥镇坪山村,市长负责邓元泰镇木瓜村,主管农业副市长负责湾头桥镇东元村。在市领导的带动下,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副职均驻村办点示范,整体推进水稻集中育秧。三是落三是落实实包干机制。包干机制。全市采取“

4、市团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户、农技人员包技术”的包干负责制,每个市团领导联系一个乡镇、乡镇领导联系一个村、明确目标责任,落实台帐管理,做到每个集中育秧村有一个乡镇领导负责、驻村干部具体抓,每个育秧点有一名驻村干部和一名农技员负责。四是及早宣四是及早宣传发动传发动。 。我市于去年的12月27日,召开了乡镇、街道办事处乡镇长、主任,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副主任及全体乡镇农技员、农业局干部职工、种粮大户等参加的水稻三项关键增产技术推进会议,全面部署集中育秧、水稻扩双工作。集中在1月份进行大宣传、大发动。共出动宣传车260余次,张贴标语6500余条,悬挂横幅110条,张贴告农户书1000

5、0份,新闻媒体报道11次,发手机短信8期、计5万人次,发放技术明白纸18万份,做到了家喻户晓。春节过后,又马不停蹄3地相继召开了乡镇农技站长会议、下乡驻村干部会议、乡镇党政一把手会议、集中育秧督战会等,紧锣密鼓进行部署安排。 2、 、奖罚奖罚措施有新突破。措施有新突破。将粮食生产、水稻压单扩双、推进集中育秧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一是实实行目行目标标管理。管理。市委、市政府将水稻集中育秧工作纳入了全市粮食生产目标管理和考核范畴,市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将粮食生产、水稻扩双、集中育秧任务及早分解到乡镇、到村组、到农户、到丘块。全市评定标兵乡镇5个,先进乡镇5个,标兵村5

6、个,先进村10个。二是二是严严格督格督查查督督办办。 。12月,由农业局牵头,对全市水稻集中育秧三项关键增产技术宣传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3月份由市委农村工作部牵头,对全市春耕生产和早稻集中育秧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作开展情况。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就全市水稻压单扩双、集中育秧工作已进行了两次专项督查。3月5日至12日,市委督查室对全市集中育秧进行专项督查,促早稻生产任务完成。3月26日至29日,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对全市集中育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每次督查发出督查通报,对存在的有关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建立整改“回头看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

7、实到位。三是三是实实行一票否决。行一票否决。2月22日,召开市长现场办公会议,3月14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对全市粮食生产、农业农村工作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3月16日,以“两办”名义出台了武冈市2012年粮食生产考核办法(武办4字201226号),从2012年开始,粮食生产工作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和末位淘汰机制。对年度综合考评排名末位且综合得分70分以下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不得评先评优,不得调动使用;对考评排名倒数2、3名的村,给予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黄牌警告;对排名末位的村,驻村工作人员行政记大过,村支部书记就地免职、村主任按程序罢免。3、技、技术术到位有

8、新突破。到位有新突破。具体抓好四个方面:一是一是组组建建专专家小家小组组。 。为确保早稻集中育秧全面成功,我市聘请湖南农大博士生导师邹应斌教授、省种子管理局王伟成副局长为技术指导专家,成立了由市农业局主管副局长任组长的武冈市水稻集中育秧专家组,全面负责我市水稻集中育秧的技术指导工作。制订了武冈市水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武冈市水稻集中育秧操作规程,为推进全市水稻集中育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狠抓技二是狠抓技术术培培训训。 。邀请邹应斌教授在全市水稻三项关键技术推进会议上作了专题讲座,对全市农技干部、农技员、种粮大户等300余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录制技术光盘200张,发至各乡镇、重点村、种粮大户。从2月下

9、旬开始,市农业局每周对全体驻村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技术培训。市电视台农事指南专题栏目举办集中育秧系列讲座18期次。至目前,市、乡、村三级共举办培训班568期次,培训乡村干部、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4600余人次,培训农民5.2万人次,张贴5告农户书1万份,发放技术资料30余万份。三是培育育秧主体。三是培育育秧主体。采取积极引导扶持的办法,主要培育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育秧(机插)专业户和粮食加工企业等。其次是培育村、组干部和种田能手。充分调动各种集中育秧主体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形成各级政府负责组织推动、各种育秧主体带动、财政补贴促动、农民参与联动的水稻集中育秧运行机制。同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扶持

10、种粮大户,扩大土地流转面积,确保全面完成水稻集中育秧任务。四是落四是落实实技技术术关关键键。 。选用良种。推广适宜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实行一片一种,一个或多个集中育秧点统一采用一个品种;备足秧田。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稻田作为秧田。把好浸种催芽关。组织有催芽经验的能手催芽,直接提供芽谷;适时和精量播种。搞好品种搭配,确定好适宜播种期,确保晚稻在9月15日前安全齐穗。适当增加大田用盘量,做到精量播种,施用壮秧剂,盖好地膜;统一肥水及盖膜揭膜管理,搞好秧田绵腐病、立枯病防治,提高成秧率,培育健壮秧苗。4、 、办办点示范有新突破。点示范有新突破。在市团领导带头挂村办点推进集中育秧工作

11、的引导下,我市今年水稻集中育秧办点示范呈现出规模大、规格高、气氛浓。一是一是办办点示范点示范规规模大。模大。全市以竹城公路、武马公路、省道S220线乡镇为重点,组织4000名干部下基层,创办了湾头桥镇整建制双季稻示范乡镇1个,邓元泰镇、头堂乡、龙溪镇、龙田乡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4个。选定三条公路沿线6个乡镇的70个村为重点示范地段,创建集中育秧示范带36条,示范带全长61公里,落实集中育秧示范面积3万亩,每个育秧点安排1名乡镇干部和1名以上农技员全程负责。二是二是统统一模一模式式规规格高。格高。集中育秧办点示范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膜、壮秧剂等育秧物资实行统一采购。全市早稻集中育秧做到高标准

12、 “六统一”,即:统一秧田标准,秧田在2月底完成犁耙,一律按照1.5米宽放线做秧厢;统一品种,每个乡镇选择12个杂交水稻主导品种,做到集中连片;统一浸种催芽,每个乡镇指定12个种子供应商,由种子供应商统一提供催好芽的种子;统一播种时间,全市统一于3月2531日播种;统一农膜覆盖,实行保温育秧;统一秧田管理,安排懂技术的育秧管理员,精心管理秧苗。三是育秧比武气氛三是育秧比武气氛浓浓。 。为千方百计调动全体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市农业局出台了关于开展水稻集中育秧大比武的通知、农业局开展水稻集中育秧大比武考核细则,从农业局系统抽调100名技术员进驻重点示范村,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

13、头,积极开展早稻集中育秧大比武、大示范。看谁的早稻秧育得最好,比谁落实的早稻面积最多。 5、 、财财政投入有新突破。政投入有新突破。为完成集中育秧7万亩、水稻扩双2万亩的硬性任务,确保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市)地位,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市委、市政府从本级财政中安排了集中育秧和水稻扩双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统一采购杂交早稻种子180吨;育秧复合肥400吨、钙镁磷肥400吨;壮秧剂10吨、旱育保姆107吨;敌克松15吨、高巧8万包;机插软盘100万张、抛秧软盘50万张;农地膜35吨、竹弓200余万条;稻种催芽机设备22台套。对市里创办的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乡镇创办的1000亩双季稻

14、示范区以及重点示范村种植双季稻的农户按种植面积进行财政补贴。对水稻集中育秧主体按大田面积在省级财政补助40元/亩的基础上,市里对育秧主体再配套补助40/亩。6、工作成效有新突破。、工作成效有新突破。据各乡镇、村组台账统计,全市在21个乡镇、151个村、27333个农户,共落实早稻集中育秧主体531个,秧田6247.7亩,大田73045.6亩。我市大力推进早稻集中育秧,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早稻生产。全市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37.5万亩,早稻无直播,预计可扩种双季稻2.1万亩以上。目前,早稻秧苗生长粗壮,早稻大田全部翻整,即将进入移栽高峰。前段,我市以早稻集中育秧为主的粮食生产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但还存

15、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村劳力不足。农村中文化程度高的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经商,种田的是老弱病残,农户改单意向难以避免。二是农资价格偏高。种子、农药、化肥等价格居高不下,种粮成本较高,比较效益低,严重影响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三是生产条件恶化。我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腹地,极易发生洪旱灾害,严重制约水稻扩双。四是农业技术推广困难。农技推广工作线长面广,技术推广的力量相对有限,加之种粮农民年龄偏高、文化较低,良种良法接受能力差,农业新技术难以迅速铺开。8针对我市目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我市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今后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大领导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定期与不定期开展生产督查和指导,推动全市粮食生产。二是深入推进高产示范。切实抓好农民培训工作,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转化和运用,集约实用型增产技术,创办一流示范样板。三是抓好早稻移栽及田间管理。施好送嫁肥,做到带药下田,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搞好大田肥水管理,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四是切实加大农业投入。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实现旱涝保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五是加大农资监管力度。加大对农资市场监管,特别是农药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