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983080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汉语语法教学中常用的析句方法句法结构的一般性特点主要是线条性和层次性,这是句法结构普遍具有的特点。线条性是指任何句法结构都是语言符号的线性排列,具体而言,就是指句法结构都是由词按线性原则组合而成的。层次性是说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虽然在外在形式(语音、文字)上是现行的,但从词与词的结构惯性上我们又能看出,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时有紧有疏、有先有后的,除非这个句法结构是由简单成分构成的。理解了句法结构的特点,我们就能对句法结构进行科学分析,找出句法结构形式与句法结构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的关系。(一)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一)句子成分分析法(

2、即中心词分析法)该分析法是传统语法的析句方法,主要从句法结构关系入手,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地位作分析。其中,主、谓、宾视为基本成分,定、状、补视为次要成分或附加成分。1.基本原则(1)句子分析就是分析句子的句法成分。(2)每一句法成分在句子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3)词与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2.分析步骤(1)先把句子按照逻辑语义关系分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2)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语主语;找出谓语部分的中心语谓语。由此确定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3)找出谓语动词的连带成分:谓语动词之后受其支配的成分是宾语。(4)找出主语、宾语、谓语各自的修饰成分:主语、宾语之前的修饰语是定语,谓语之前的修

3、饰语是状语,谓语之后的补充成分是补语。(5)按找出的句子成分总结句子的格局。句子成分分析法常用的符号: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用“|”隔开,双下划线“=”表示主语,单下划线“_”表示谓语,波浪形下划线“”表示宾语, “() ”表示定语, “ ”表示状语, “”表示补语。例如:2(同行)的人|已经准备(一切)用品。3.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作用和局限作用:句子成分分析方法简单、直观,适合分析单句,可以揭示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词跟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帮助人们了解句子的基本格局,也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成分缺失、搭配不当等语法错误。局限:(1)该分析法主要用来分析单句,分析出来的只是平面上的结构,并非句法结构的

4、真正层次。在句子中,每个词语虽然都按照溜达成分对号入座,但是都是孤立的个体,句子成分分析法不讲究词语之间的关系,多个定语、宾语或补语都出现在一个层面上。(2)该分析法强调中心词,把修饰成分看作附加成分,使得语义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例如:他把桌子擦干净了。 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他擦了”,表意不清;他不同意这样做。 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他同意这样做”,意思相反。小琴的爸爸是老张的战友。去掉修饰成分后,变成“爸爸是战友”,意思不明确。(二)直接成分分析法(即结构层次分析法)(二)直接成分分析法(即结构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逐层分析的方法。此

5、法为美国结构语言派所创。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与句子的层次性一致,这种分析法也叫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子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断地“一分为二” (有时也一分为三,如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 ,又叫“二分法” 。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层层二分,一般分析到词为止,也可分析到语素。1.基本原则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形的层次关系。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3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

6、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逐层分析,一般分析到词为止,也可分析到语素。(1)层次性是句法结构的本质属性(2)对句法结构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层层切分,一般分析到词为止。(3)要按照结构、功能、意义的原则对结构体做出正确的切分。直接成分分析法中最大的问题是分层的标准,人们常用替换来检验。替换就是不改变原来结构框架的前提下用一个成分去替换某一个结构成分,语义成立,结构不变。如果满足这样的条件,那么可替换的地方就

7、是分层的根据。2.分析步骤(1)确立结构体,用二分法(联合结构、连动式可用多分法)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大到小、逐块逐层切分。(2)指出每一层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直接成分分析法可用框式图(包括切分法、组合法)或属性图表示。a.切分法切分法是将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作为一个整体,从大到小,逐层切分。如:改革与开放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_主_|_谓_| |_联+合_|_动_|_宾_|_定_)_中_|_定)中|b.组合法组合法是把所要切分的短语或句子切分到单词,然后从小到大,依次组合起 来。例如:他 父亲 在 北京 做 生意。|_定中_| |介词短语| |动 宾 | | | 状 中 |

8、主 谓 |4c.树形图树形图是把有关的结构分析用竖线和斜线连接起来,从而现实句法单位内部 的结构关系。如:S主语 谓语偏 正 动 宾| | | |汽车 发动机 出现 问题注意: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且错。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要注意联合结构、双宾结构、连动结构、兼语结构、述宾补结构、述补宾结构的层次切分。3.作用和局限作用:能够揭示句法单位组合的层次关系,有效地分化某些因层次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结构。如“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获得了胜利。 “局限:无法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深

9、层语义关系。例如:“鸡不吃了。 ” “鲁迅的书真多”这类歧义结构,层次构造关系相同,但是深层的语义关系不同,使用层次分析法无法有效地化解这类歧义句。(三)变换分析法(三)变换分析法变换是语法格式的有规则的变化,它能超越一个语法格式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有重要作用。变换分析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变换:包括句式变换5句式变换:指与句子表达类型相关的变换(1)陈述句中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我知道他会来。 我不知道他会来。(2)陈述句和疑问句的变换我知道他会来。 我知道他会来?(3)陈述句和祈使句的变换派他去。 派他去? 派他去!(4)陈述句和感叹句的变换他不应该来。

10、 他不应该来!狭义变换:特指与句型(句子结构类型)相关的变换(1)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的变换我打破了杯子。 杯子被我打破了。 我把杯子打破了。(2)一般句和主谓谓语句的变换我不知道这件事。 这件事我不知道。(3)一般句和强调句的变换我不想去。 是我不想去。 我是不想去。(4)结构成分顺序互逆的变换一个房间住四个人 四个人住一个房间。变换分析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考察两种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变换规则的分析方法。变换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外部分析,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的联系。作为句法分析方法的狭义变换分析法源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后期代表人物哈里斯,将这种分析手段成功地运

11、用于汉语句法分析的代表人物是朱德熙先生。1.变换分析的基本原则(1)变换关系存在于某类句式或句子集合之间(2)变换前后保持语义上、语法上的同一。推荐阅读:方经民汉语语法变换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书中提出变换分析的四个原则:6a.同一性原则 b.约束性原则 c.平行性原则 d.类推性原则2.分析步骤(1)确定同义结构或同形结构A.气得大爷直跺脚 大爷气得直跺脚 大爷(他)气得直跺脚“大爷”是前后动作的施事 B.气得两手直发颤 两手气得直发颤 两手(他)气得直发颤C.忙得大爷直打转 大爷忙得直打转 大爷(他)直打转D.忙得浑身直冒汗 浑身忙得直冒汗 浑身(他)直冒汗(2)采取移位、添加、删

12、减、复写的方法进行分析在变换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改变成分的位置,也可以采取增添、删减、复写等方法进行分析。例如:A.他喝多了 他喝(酒) , (酒)多了B.酒喝多了 (他)喝酒, (喝)多了3.变换分析法的作用和局限作用:(1)分化歧义: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受事)增添(老虎)要死了猎人的狗增添狗(把)猎人要死了(施事)移位、增添(2)揭示看似结构相同实则有差别的句子。例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静态) 主席团坐在台上。B.台上唱着戏(动态) *戏在台上唱着。(3)分化词类或细化词的分类A.他给领导打了份报告。 他打了份报告给领导B.她给孩子讲了个故事。 *她讲了个故事给孩子。(给:A 动词,B 介词)局限:(1)句子之间存在多种变换关系,为动态分析提供多种可能的选择,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分析者,因此,如果变换分析的的标准不同一,这7样就很难保证基于变换分析作出的分类结果完全一致。(2)变换分析依据形式的变化分化同构句式,但对形成同构句式的原因尚不能作出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