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教学的三步优化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98244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工制作教学的三步优化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手工制作教学的三步优化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手工制作教学的三步优化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手工制作教学的三步优化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手工制作教学的三步优化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工制作教学的三步优化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工制作教学的三步优化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工制作教学的三步优化法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等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耐心细致的习惯,以及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张纸经过折、翻、变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活动过程中有的步骤幼儿不易模仿,致使部分幼儿不能独立操作完成,失去信心。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种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呢?第一步激趣感知意图阶段的指导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动机,既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

2、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或为观赏取乐,或为点状装饰,或为创造价值。而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碎片,原先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纸的行为使自己看到纸本身改变了形状,看到纸的变化,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制作意图明朗化,围绕意图去动手。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如: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五颜六色的纸折出各种蝴蝶在飞舞,用绿色纸折出许多可爱的“小

3、青蛙” ,和幼儿起名为“青蛙合唱团” 。用红色的纸折出各种花,用黄色的纸折出美丽的小金鱼,还有“鸟的世界”等等。一一装饰在室内,有的小朋友高兴的说:“老师,我们的活动室真漂亮。 ”有的说:“老师,快教我们折纸吧!”幼儿在这个时候兴趣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折纸的愿望2、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如:让幼儿在使用各种软硬不同的纸等活动中,了解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还可以让幼儿在玩纸的同时进行各种活动,让幼儿在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愿意去操作。3、在玩耍与欣赏中明确制作意图。

4、幼儿手工制作的意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因而在手工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渐明确制作的意图。如:幼儿拿了一张纸,在无目的地玩耍,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联想:“你想用纸折成好看的东西吗?” “你想折个什么东西呢?”等等。在引导幼儿的欣赏折纸作品过程中,也可以向他们提问:“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以此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他们产生明确的意图。第二步积累构思构思阶段的指导幼儿明确了意图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而构思就是立意、创意。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

5、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 。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 ,再比如:在泥工活动中,幼儿将在手中团、搓、捏、压,随着泥巴的变长,他们会联想到“小棒”的形象,随着泥巴的变圆,他们会联想到“皮球”“圆宵”等形象。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构思阶段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知道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

6、、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在分析兔子的形象时,可让幼儿背诵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红的眼睛短尾巴,蹦蹦跳跳真可爱。2、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创设了美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启发幼儿想像折出一架机关枪可用哪些材料,幼儿联想到用纸、手绢、冰糕棍、阮观、电线等,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发展了发散性思维。 第三步创意表征制作阶段的指导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

7、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手工时,教师可让幼儿先思考,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2、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的灵活性。 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是至关重要的。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做之间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

8、和折纸剪。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应先密后疏,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当幼儿用纸盒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荧光屏及各种功能海关,为作品修饰、增色。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

9、思维也得到了发展。4、将幼儿的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1)师幼互动游戏法:折纸示意图往往比较抽象,幼儿学习时感到有困难,我就以游戏“我是示意图”的形式,用动作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如:对边者,用两手合并来表示。和幼儿一起去认识、去记忆,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逐步认识了符号,开阔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她们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2)同伴互助游戏法:我采取“小老师”的作用,允许她们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折纸活动之前,我都有意把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安排在每个小组中,同时能力弱的安排在“小老师”的旁边,这样可以起到互助作用。既

10、减轻了教学上的压力,又发挥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之间的交互交往的能力,同时达到获得成功的喜悦!(3)形象比喻游戏法:我在教授幼儿折纸时,形象的把有开口的边比做“门” ,封闭的边比做“墙” ,往中心点折时,说成“小边边去吃米.”这些富有童趣的语言,使幼儿更易于接受和掌握。(4)儿歌游戏法:活动时,我把折纸过程编成小诗歌,如:折“东西南北”时,我一边示范,一边朗诵:“正方形折线线,每个角角找中间,反面折正面折,对角角,变变变,东西南北折好了。 ”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不仅学得快,更加记得牢。“三步优化教学法”的实践效果1、美术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有了变化。以前手工课堂教学中幼儿完成作品总是有难度,活动往往“拖堂” ,现在时间变得充足有余。以前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现在是千变万化、灵性十足,充满生机。2、幼儿对手工制作兴趣更加浓厚。以前很多孩子对美工活动产生畏难情绪,现在由于有了解决教学难点的游戏方法,降低了制作的难度,真正达到轻松快乐的学习,因此,幼儿对手工制作活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3、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锻炼,培养和发展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真正让幼儿心灵手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