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素材(66)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209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66)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66)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66)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6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作文素材(6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人小传 南怀瑾 南怀瑾 (1918.3.182012.9.29),浙江乐清人,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他的著作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各家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热心社会事业,由他筹资兴建金温铁路。代表作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国学大师南怀瑾早在五十年前,南怀瑾先生就在台湾弘扬传统文化,内容涵盖了儒、 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孟子旁通金刚经说什么 禅宗与道家 楞伽经大义 等三十余种, 将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深远。 其后, 先生又奔走于美国、香港、 欧洲等地, 弘扬

2、中华传统文化。1988 年开始架设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2006 年在苏州创办太湖大学堂。受益者无以计数。南怀瑾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呢?长忆峨眉路绳床月满天1918 年,南怀瑾先生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到17 岁时,除精研四书五经外,涉猎遍及诸子百家,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以每得其精髓而以为乐焉。他还不畏艰险, 跋山涉水访求多位岩穴高隐之士,虚心求教,学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和秘学。抗战期间, 南先生为求深入研究佛法,悄然离开成都, 奔赴峨眉山峰的大坪寺闭关修持。南先生闭关三年,通读了常人十几年读不完的大藏经,穿僧衣,伴青灯,斋戒素食,以经为法

3、,印证个人修持所得。对于这段生活,南先生回忆道:“长忆峨眉金顶路,万山冰雪月临扉。 ”对提议他到此处闭关的印华法师,南先生心中亦时时感念:“印心促膝记当年,定起绳床月满天。几点腊梅花欲蕊,经窗相对两无言。”人生知何似景德传灯时1969 年,南先生以 “熟读经书徒论议,实行道义太伶仃”, 不忍中华传统文化日趋式微,创立 “东西精华协会” ,意欲为台港工商社会注入中华文化之清泉,并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东西精华协会虽为小公寓,却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厅中悬挂着南先生亲笔题写的两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海纳百川,龙奋风雷开宇宙;天容万象,鹏飞窅冥启东西。 ”

4、在这里,南先生除深入浅出讲述儒、释、道三家之学外,兼讲中国文化大系、历代谋略学、中华医药等,一时间,听讲者踊跃。南先生以其等身著作,空中授受,教化人间,受益者启迪心智、增广学识、修养身心、博大襟怀,从东到西又何止千万?而那些追随南师左右、耳提面命、亲聆教诲者,更是殊胜有加, 何其幸运! 在南先生主持下,东西精华协会和十方丛林书院的会员学员无分老幼尊卑,无分在家出家,皆为同窗道友,如兄弟,似手足,俨然一个和睦兴隆的大家庭。在众多的学生心目中,身材不高,率常总是身穿一袭青衫、脚踏一双布鞋的南老师,既是骨骼清奇、神采飘逸、眉宇间隐现着智慧之光的仙佛中人,又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大精深的学界泰斗,还

5、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永远宁静超脱且情意醇厚的仁慈长者,但更是永远微笑、呵护备至、较亲生父母“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严师慈父。宅心仁厚的南先生,素来轻财好义,慈悲为怀, 每每舍己为人。 协会会员的会费始终是新台币20 元,虽会员们一再提议增加,但总被先生否决。协会的经费尽管十分拮据,但每年仍要捐出不少资助清寒学子的奖学金、救济金, 鼎力赞助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有时还要供养一些出家人的零用金。先生之博爱襟怀,素以天下的父母为自己父母,以天下的儿女为自己儿女。龙天齐问讯回首照中原旅美三年,南先生未尝一日不思念中华故土,岁在丙寅中秋月圆,先生夜不能寐,口占一绝以慰思乡之情:“ 江山今古一轮浑,海外中秋

6、月在门。百万龙天齐问讯,何时回首照中原。”其实又何止是旅美期间,先生旅台三十六年,因“书剑飘零, 不见慈颜 ”,常常是 “几回好梦到家乡”,每逢生日从不言寿,而遵佛陀教导,将生日称为“母难日 ”,每届此日,均有诗感陵,如丁巳母难日并闻旱象诗云:“恩亲飞梦到家山,手自焚香泪自潸。化作慈云功德水,春雷普覆护重关。”思亲恋乡之情发于五内,感人肺腑。就南先生来说,对父母的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是统一和谐而不可离分的,久而弥深,老而弥笃。1988 年,南先生以苍生为念,为造福桑梓、振兴中华经济,不避艰险,竟发大愿心,挺身作了金温铁路的催生者。铁路施工建设中,虽困难重重,然先生矢志不移,迭献良策,鼎力支撑。1

7、997 年 8 月 8 日,金温铁路全线铺通,1400 万浙西南人民企盼了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真。在万民欢腾的喜庆中,国务院发来贺电以示热烈祝贺。此刻,无限欣喜的南先生立即决定功成身退,还路于民,他要在物欲横流、浮躁不安的现代工商社会重振中华传统人文精神,为世道人心铺设一条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坦途。慈云杨枝露化雨作春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之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体生命科学的内涵,如何使之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始终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南先生已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与此同时, 南先生将他关爱的目光投向了直接关乎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2004 年10 月中旬,清华大

8、学在上海举办高层经理人研讨会,特邀南先生前往演讲。一连四个小时,南先生以古喻今,妙语连珠,对中国当代社会走向及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略,南先生的真知灼见令全场与会嘉宾叹为观止。2005 年 9 月 28 日,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56 周年的纪念日,这天,南先生应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商界成功人士发表了精彩演讲,话题仍是中华传统文化。演讲中,先生口若悬河,诙谐幽默,既深入浅出,又引人深思。先生精辟地指出,现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叫“事业 ”,其中, “ 事业 ”的定义在易经系传里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那就是“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他解释说,“一个人一生里做

9、一件事情,对世界人类永远有功劳,永远有利益给大家,这个才叫事业。像大禹治水,这叫事业,因此他为万世所崇仰,其功永不可没。上面最高到皇帝,下面最倒霉到讨饭的,都不是事业,那是职业。在座的工商界老板生意做得很好,赚钱很多,要讲事业那还差得很远”。对先生鞭辟入里的论述,与会工商巨子赞不绝口,都说到今天才真正懂得什么叫“事业 ”。南怀瑾先生与所有高僧大德一样,看到了文化传承上的问题,看到了物欲横流的世界。发心让大陆学子从小开始,打好根基, 茁壮成长。 于是从 80 年代末开始, 从四川而海南而江苏等地, 希望筹办国学大中小学,终于在 2006 年在苏州办起了太湖大学堂而满愿。他亲自在此讲学,他让孩子从

10、基本的洒扫应对开始,学会尊重别人、认识自己。在首届太湖大学堂学生毕业典礼上,南怀瑾先生在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中强调, “所谓人生就是基本的生存、生活,就是如何实践平常的食、衣、住、行、洒扫应对;把生活学好了,基本人生的基础就稳定了。生活的本质不是一张文凭、一个学位,而是学会做人,学习最基本的生活教育”。南师善巧方便, 儒释道医俱弘扬,古今中外智慧信手拈来,以心会心而阐扬释迦牟尼佛、维摩诘大士、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历代禅宗祖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黄帝内经等的智慧与教育,消除了我们对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误解。南师如同维摩诘大士、观世音菩萨再来。千手千眼,化度不同众生,不避风霜劳苦,唯以天下为念。是我们觉悟人生的榜样!愿众生从南师和所有高僧大德的讲经说法中受到教育而早证菩提!(有删改 ) 对于南怀瑾的学术造诣,人们有着非常不同的评价,但不管如何评价,都掩盖不了他在文化上的光芒。我们或许可以从论语别裁老子他说 孟子旁通金刚经说什么等这几部作品的命名方式感知先生其人其事。曾有人以“ 有彼君子,景行行止。传道授业,博闻强识。三教皆通 ,六经注我。述而不作,死而不亡 ”的评语来纪念南师。2012 年 9 月 29 日下午 4 时,这个时间会被许许多多的人记住,因为此时,南师辞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