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梅兰芳》教材解析与同步练习鲁人版第一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2028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梅兰芳》教材解析与同步练习鲁人版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梅兰芳》教材解析与同步练习鲁人版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梅兰芳》教材解析与同步练习鲁人版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梅兰芳》教材解析与同步练习鲁人版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梅兰芳》教材解析与同步练习鲁人版第一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梅兰芳》教材解析与同步练习鲁人版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梅兰芳》教材解析与同步练习鲁人版第一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爱心专心鲁教版 必修一 梅兰芳教材解析及练习阅读自助: 6 梅兰芳( 1894-1961)京剧演员。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京剧世家,8 岁学戏, 11 岁登台。演青衣,兼演刀马旦。早年曾试演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戏。继王瑶卿之后,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影响很大, 世称“梅派”。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合称“四大名旦” ,推为首席。旦行立派是从“梅派”开始的,故梅兰芳成为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在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 梅兰芳是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2、,是梅兰芳使京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上赢得盛誉, 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所创造的梅派艺术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布莱希特戏剧艺术体系并列为世界三大艺术体系。代表剧目有: 京剧洛神 霸王别姬 西施宇宙锋贵妃醉酒 抗金兵梁红玉穆桂英挂帅等,昆曲有思凡 乔醋闹学游园惊梦等。曾先后赴日、美、苏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抗日战争期间留居香港、上海,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志,拒绝演出,表现了民族气节。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常演剧,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 ,另有自述传记舞

3、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的唱腔无一腔一式无来历,但又无一腔一式是机械照搬。他先是学陈德霖、 时小福,后来吸收了王瑶卿之长,并结合自己的特色逐步形成梅派,其唱法极为纯净饱满,其表演臻于完美境界。 ” 李瑞环曾这样高度评价梅兰芳。节选的文字撷取了梅兰芳戏剧生涯中最辉煌的两个片段:“名列四大名旦之首”、 “蓄须明志” 。这是梅兰芳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刻。阅读时,同学们除认真研读文字部分外,要仔细玩味书中所附的大量图片。这些图片直观生动并且富含诸多难以言表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能够为我们还原一个本真的传主。积累应用一 1、给加点字注音俯瞰 ( ) 调侃( ) 沉湎( ) 退避三舍()思忖( ) 山坳( ) 挑

4、剔( ) 唾( )手可得困窘( ) 伶( )界 魔爪( ) 锥( )心刺痛压轴( )戏 奢( )华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浪费 新戏叠出惊心动魄 歌功颂德B 座位 名正言顺锦衣玉食 登堂入室C 寂廖 一劳永逸忘年之交 随心所欲用心爱心专心D 挡箭牌 水泻不通提心吊胆乔装打扮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当这名小偷登堂入室,准备再次盗窃王云家的财物时,被刑警当场逮个正着。B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C 现实 人机对话 已是指日可待- 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 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D

5、巴以冲突不断升级,中东局势充满变数,令许多旅游者和投资者退避三舍。4、文学常识填空传记通常由()一个基本要素构成,但是,画传却由()和( )两个主导元素构成,而且在画传中,( )不再是辅助性的、次要的,而且具有与文字并驾齐驱的地位,有时文字反而成了图片的辅助元素。1921 年长沙大风报提出的“四大名旦”是() ( ) ( ) ( ) ,其中()名列榜首。5、默写三军可夺帅也,- ! ( 论语)- ,下自成蹊。 ( 史记)靡不有初, - 。 ( 诗经)阅读鉴赏 (一)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69 题。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 梅兰芳住的靠近日本驻港领事馆的公寓成了他的不少朋友避难的好地方,但那儿也并不

6、是绝对的安全。有一天早上醒来,他们居然在女佣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枚穿墙而入的炮弹, 幸好在这之前梅兰芳安排所有人都住在有三道墙相隔而可以防弹的房间,女佣才避免遭难。梅兰芳不但要保障大家的安全,更要为十几口人的三餐操心。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已不能下山购买粮食, 他只有动用家中的存粮和一些罐头,但他又无法预测香港究竟要被围困多久,而有限的存粮和罐头总有吃完的一天。因而,此时的梅兰芳一改平日的慷慨大方,变得“斤斤计较” 起来,他小心计划着分配每个人的口粮,规定: 每顿饭每人只有一碗饭,不许再添,每顿饭只打开一个罐头,由他分配一人一筷子,有时候炸一小块咸鱼,每人只能分到一丁点儿。用心爱心专心所有的人围坐在

7、桌边暗淡的灯光下,仔细而小心地剔干净那一小块咸鱼身上的小刺。此时,梅兰芳和他们一样,毫无特殊可言。但梅兰芳又和他们不一样,他是艺术家,是世界知名艺术家,他曾经有王府花园般精美的处所,有锦衣玉食,有前呼后拥众星捧月般的境遇。这一切生活上的奢华其实离他并不远,甚至可以唾手可得。然而,他却不屑于此,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 一筷子罐头或者一小块咸鱼,甚至提心吊胆地时刻警惕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就只是为了作为一个正直的人所应当具备的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在苦熬了18 天之后,香港终于沦陷,日军全面占领香港,粮食和水全部中断,偏偏在这时, 家里的存粮

8、和罐头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全家十几口人面临挨饿的威胁。梅兰芳思忖良久, 毅然将两个儿子乔装打扮后,派他们下山偷运粮食。正如上次他让其他人退避三舍而派儿子将那颗登堂入室的炸弹运出房间扔进山坳一样,在危险时刻, 他不得不以牺牲自己的儿子来换取大家的安全。作为主人,他必须这么做,但作为父亲,他感受到锥心刺痛。生活上的困顿,梅兰芳能够耐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他也能直面,但他难以压抑精神上的苦闷, 也深知难以抗拒即将到来的时时刻刻的骚扰,他用过太多的拒绝的借口,已经难以为继,他要重新设计新的理由,那便是“蓄须”。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虽然猜到来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9、,这样一位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实有些无可奈何,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然而, “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他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三番五次登门,或者说“小胡子是可以剃掉的嘛”,或者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和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诸如此类的话。 梅兰芳一方面坚持留须,一方面不惜自伤身体。 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他请私人医生为他注射伤寒疫苗,致使连日高烧不退,为此差点丢掉了性命,终于击碎了日伪的妄想。从上海到香港再回到上海,梅兰芳不断地和日伪周旋,拒演的理由可谓五花八门,除了“蓄须”外,牙

10、疼、心脏不好不能坐飞机等都被他用做挡箭牌。尽管年复一年,生活因不能登台而逐日困窘,但他坚持着。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信念,那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6、从文中看,梅兰芳退避香港和返回上海后面临哪些困境?试分条作答。7、梅兰芳是如何应对困境的?找出相关信息概括作答。8、第三段中说“梅兰芳和他们一样,毫无特殊可言”,又说“梅兰芳又和他们不一样”,这是否矛盾?为什么?9、从选文看,你觉得梅兰芳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先概括,再具体评析。(二)课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 题。戏剧与戏曲“戏” 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用心爱心专心表演又称“百戏”

11、,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

12、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芬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 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 ,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

13、国戏曲是“神形兼备” (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 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 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 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10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

14、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 年。11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12填空戏曲与百戏相比,增加了和 ,保留了 和 。13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答:表达交流梅兰芳为拒绝日伪的请求,不惜自伤身体。请发挥你的想象力,把这件事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要求能体现出他“民族气节高于一切”的高尚品质。参考答案: 1、 kan kan mian

15、she cun ao ti tuo jiong ling zhao chui zhou she 2 、B( A 叠-迭 C 廖寥 D 泻泄 ) 用心爱心专心3、C(A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此处误用为“进入” 。B 一劳永逸:谓劳苦一次,可望永安。不能指局势。D、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4、文字文字图片图片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梅兰芳梅兰芳5、 匹夫不可夺志也桃李不言 鲜克有终6 、 a 生活上的困顿 b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险 c 精神上的苦闷,d 难以抗拒即将到来的时时刻刻的骚扰。7 、a 安排所有人都住在有三道墙相隔而可以防弹的房间。b 动用家

16、中的存粮和一些罐头,小心计划着分配每个人的口粮,当存粮不多时毅然派两个儿子下山偷运粮食。C 找各种借口拒绝,如蓄须、牙痛等。d 不惜自伤身体。8、不矛盾。说他“和他们一样,毫无特殊可言”是因为梅兰芳和其他人一样过着清苦的日子,一样要面对无处不在的危险,没有任何特殊;说他“又和他们不一样”是因为他是艺术家,是世界知名艺术家,他可以过那种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这体现出他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的高尚品质9、可从梅兰芳的民族气节、时刻为别人着想等方面谈。10、D 解析: A第二段告诉人们“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B “戏曲”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错。 C第四段告诉我们是“世界”而非“西方”。梅兰芳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11、A 解析:电视剧红楼梦模拟了现实场景。12、故事、歌曲(歌、诗歌),乐舞、技艺(杂技) 。13、不赞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