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1627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丝印油墨调色基本方法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 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 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 方可大批调配, 且时间要短, 调量要适当。 调的过少, 造成停工, 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

2、好。 b采用 “ 由浅入深 ” 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 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 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

3、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略加蓝色(青色);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粉浆,再加微量的黑墨。配制浅色丝印油墨(印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必须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适合生产需要。 b.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在调墨中运用自如。c.对印刷的色彩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对,两色混溶,颜色发

4、生变化。d.调墨时还要注意油墨颜色的亮度, 要求亮度大的尽量以原色来调配,否则易使调出的墨“ 发灰 ” ,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3油墨印刷适性的调整。通常出厂的丝印油墨,其粘度稍大,使用者应根据印刷图像的特点、丝网目数、印速、车间温度、承印物的表面张力及吸墨性能,用适当的溶剂、稀释剂、表面活性剂及减粘剂等,对油墨的粘度、表面张力、流动性及干燥速度等进行综合调整。如丝印细线和网点时,应使油墨流动性稍小,干燥速度可稍慢;粗网印刷时,粘度应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高速印刷时,流动性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车间温度高时,干燥应稍慢,粘度稍大; 承印物表面张力小时,油墨的表面张力亦应小些;承印面吸墨性强时,油

5、墨的流动性及表面张力均可大些,干燥速度可慢些。适性的调节技术,也有赖于实践的经验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 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 待与原稿相比, 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

6、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 b采用 “ 由浅入深 ” 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 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 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

7、、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略加蓝色(青色);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粉浆,再加微量的黑墨。配制浅色丝印油墨(印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 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必须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 油墨适合生产需要。 b. 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 在调墨中运用自如。 c. 对印刷的色 彩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对,两

8、色混溶,颜色发 生变化。 d. 调墨时还要注意油墨颜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尽量以原色来调配, 否则易使调出的墨“发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1. 调色。配墨前,先应计算每色印数的耗墨量,使调配的墨量适当。尤其对二液 反应型油墨,应据其固化速度和印刷速度来计算其调墨量。要获得正确的色彩,调墨应在稳定的自然光下进行,同时不可以数色并置观察, 免受错觉的影响。 配置新鲜墨时, 深色墨的加入要逐渐接近, 切忌一次加入过多, 再用大量浅色墨补救。同时应尽量减少混合的色相,色相愈多,灰度愈大。另外还应注意干燥前后的色彩变化,如吸墨量大的浅色承印物上, 干后的墨色往 往浅淡;发泡油墨的湿态、 干态及发包泡态

9、三相的色差较大;陶瓷印墨烧制后色 相殊变;白色油墨经高温会变黄等。 诸如此类的变色规律, 需要印刷者在实践中, 积累经验和样品,做出各自的色标。丝印油墨 (印料)的色彩调配是丝印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调配的 基本原理离不开色光的加色法和色料的减色法等基本原理。色料三原色中以任意两色等量混合,便能产生光的三原色的某一色相。这三种色 相从颜色的角度讲,称为间色( 或叫第二次色 ) ,如黄、青二色混合形成的绿色, 即为间色。间色与间色混合产生的色相称为复色(或称为第三次色 ) 。三原色油墨 混合成的间色、复色如图3-60 所示。图 3-60 三原色油墨混合成的间色、复色。2. 油墨调色方法。

10、 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 用少量的色彩邻接, 形成色彩的组合。 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 首先将色样上需 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 正确的分辨出原稿 ( 或原样 )色彩是原色、 间色,还是复 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 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 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 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 进行。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 a. 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 色墨种类越少, 混

11、合效果越好。 b. 采用“由浅入深”原则, 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 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 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 严重时会 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 c. 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 干燥的更浅, 深色烘干后偏深。 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 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 溶剂挥发型油墨 ) ,承印 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 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 只能凭经验来调色。 而对于通过热固、 光固来干

12、燥的丝 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 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 原油墨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 可以配出很多颜色的油墨, 如表 3-15 所例举。油墨颜色配方举例原色合成比例显色品红黄青05050011 绿 50050101 蓝紫 505050111 黑 25750130 深黄 02575013 深绿 75250310 橙 红 08020041 苹果绿 1002525411 红棕 2525100114 墨绿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 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 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 略加蓝色 (青色) ;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

13、 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 略加银粉浆, 再加微量的黑墨。 配制浅色丝印油墨 (印 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 必须做到: a. 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 墨适合生产需要。 b. 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 在调墨中运用自如。 c. 对印刷的色彩 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对,两色混溶,颜色发生 变化。d. 调墨时还要注意油墨颜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尽量以原色来调配,否 则易使调出的墨“发灰”, 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 3. 油墨印刷适性的调整。 通常 出厂的丝印油墨, 其粘度稍大,使用者应根据印刷图像的特点、

14、 丝网目数、印速、 车间温度、承印物的表面张力及吸墨性能,用适当的溶剂、稀释剂、表面活性剂 及减粘剂等,对油墨的粘度、表面张力、流动性及干燥速度等进行综合调整。如 丝印细线和网点时,应使油墨流动性稍小,干燥速度可稍慢;粗网印刷时,粘度 应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高速印刷时,流动性稍大,干燥速度可稍快;车间温 度高时,干燥应稍慢,粘度稍大;承印物表面张力小时,油墨的表面张力亦应小 些;承印面吸墨性强时,油墨的流动性及表面张力均可大些,干燥速度可慢些。 适性的调节技术,也有赖于实践的经验。信息来源:中国油墨网丝印调油是个比较复杂的事, 如无人指点只能靠自己慢慢体会,初入者建议最好 找本国际色卡对照,

15、 色卡上的每个颜色都注明了这个颜色是由哪几个颜色构成和 各个颜色所占的比例, 调油要调到跟样色百分之百相同是不可能的事,理论上楼 上的说的似乎也对, 但是要掌握得好还得靠自己慢慢实践的,比如说随便给个颜 色你就要知道这个颜色是由那几个颜色调出来的,本人从事丝印行业8 年,目前 自己经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欢迎询问,QQ171044417 印刷过程中对油墨颜色的调配心得体会 在印刷过程中, 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 也无论多色还是单色印刷, 印刷前遇 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调配,使之适应被印产品的需要, 因而,经常要进行 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 无论多么鲜艳的油墨, 如果操作者不懂一些油墨性能和 配

16、色知识, 混合出来的油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外观和应有的质量水平。为此,本 文想介绍一些调色方法,以供参考。一、配色原理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 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 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 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 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 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 近乎透明的树脂油, 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 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在油墨配色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印刷工 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 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1光泽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 亦可以凭肉眼判断, 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 察。 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 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同时,在选择油墨时, 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 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