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答案第二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98149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力学答案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理论力学答案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理论力学答案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理论力学答案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理论力学答案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力学答案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力学答案第二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论力学理论力学第二章第二章作业作业习题习题 2-52-5解:(1)以 D 点为研究对象,其上所受力如上图(a)所示:即除了有一铅直向下的拉力外, 沿 DB 有一拉力和沿 DE 有一拉力。列平衡方程FrTrETr0 0XYF F cos0 sin0EETT TF 解之得800 / 0.18000()TFctgN(2)以 B 点为研究对象,其上所受力如上图(b)所示:除了有一沿 DB拉力外,沿 BA 有一铅直向下的拉力,沿 BC 有一拉力,且拉力与 D 点TrATrCTrTr所受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列平衡方程TrTT rr0 0XYF F sin0 cos0CCATT TT 解之得800

2、0 / 0.180000()ATT ctgN答:绳 AB 作用于桩上的力约为 80000N。习题习题 2-62-6 解:(1) 取构件 BC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下图(a)所示:由于其主动力仅有一个力偶,那末 B、C 处所受的约束力、必定形成一个阻力偶与MBFrCFr2之平衡。列平衡方程( )0BMF r0CMF l所以 CMFl(2) 取构件 ACD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b)所示:C 处有一约束力与 BC 构件所受的约束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在 D 处有一约束力CFrCFr的方向向上,在 A 处有一约束力,其方向可根据三力汇交定理确定,即与DFrAFr水平方向成 45 度

3、角。列平衡方程0XFsin450o ACFF所以 222ACCMFFFl答:支座的约束力为,其方向如上图(b)所示。2M l习题习题 2-72-7解:(1) 取曲柄 OA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下图(a)所示:由于其主动力仅有一个力偶,那末 O、A 处所受的约束力、必定形成一个阻力偶与MOFrBAFr之平衡。列平衡方程0)(FMOr0cos MaFBA3所以 cosaMFBA(2) 取 B 点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b)所示:杆 AB、BC 及 BD 分别对 B 点有一作用力、及,其中 与在杆 AB 上为二力平衡关ABFrCBFrDBFrABFrBAFr系,即。列平衡方程BAABFFr

4、 00YX FF 0sinsincos0cossincosDBCBABDBABCB FFFFFF所以 2coscossin2sincos22 tgaMFFABDB(3) 取 D 点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c)所示:除了力外,滑块轨Fr道对其有一垂直支撑力,杆 BD 的作用力,而且与在杆 BD 上为NrBDFrBDFrDBFr二力平衡关系,即。列平衡方程DBBDFFr 0XF0cos FFBD所以 2costgaMFFBD答:机构平衡时,力与力偶矩的关系为。FrM2tgaMF 习题习题 2-92-9解:主矢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RFr)(6 .4375210121321NFFFFx4)(6

5、.1615110321321NFFFFy力系对 O 点的主矩:).(42.21439805120021100)(31mmNFFFFMMOOr由于主矢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均为负值而主矩为正值,合力的作用线应在原点 O 的左侧且方向向左下方,其大小为 )(5 .46622NFFFYXR其与 O 点的距离为:)(96.455 .46642.21439mmFMdRO答:力系向 O 点简化的结果得一方向向左下方的主矢和jiFRrrr6 .1616 .437一沿顺时针方向的力偶,力偶矩为 21439.42Nmm; 力系的合力的大小为 466.5N,处于原点 O 的左侧且与 O 点的距离为 45.96mm(如

6、图) 。合力作用线方程为:042.214396 .1616 .437yx习题习题 2-142-14解:分别以图 a、图 b 中得水平梁 ABC 和 DABC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 图所示:二者除了其上的主动力不同外,在支座 A、B 处的约束力的个数一致,即在 A 处的约束力可分解为、,在 B 处的约束力垂直向上。 图 bAXFrAYFrBFr中梁左侧的分布力可以合成为一集中力,其大小等于 qa,作用点位于 AD 中间。 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1)图 a: 000FMFMFBAxrr020320MaFaFMaFaFFAYBAX5所以:; ; 0AXF aMFFAY21aMFFB321(

7、2)图 b 000FMFMFBAxrr022503221022MaFaFqaMaFaFqaFAYBAX所以:; ; 0AXF aqaMFFAY25 21aqaMFFB21321答:支座 A、B 处的约束力分别为:图 a:, , ; 0AXF aMFFAY21aMFFB321图 b: , , 。0AXF aqaMFFAY25 21aqaMFFB21321习题习题 2-162-16解:(1)取整个起重机为研究对象;(2)受力分析:为使起重机正常工作,应使作用在起重机上的所有力满足平衡条件。起重机所受的力有载荷重力、自重、平衡块的重力1PrPr以及轨道的约束力、,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2PrANrBN

8、r6(3)列平衡方程:满载时,起重机有绕 B 点转动的趋势,平衡状态下:0)(iBFMr03105 . 1)3(12ANPPPx为保证起重机不绕 B 点翻倒,必须保证 A 点的支承力不小于零,即。因0AN此(1)0105 . 1)3(12PPPx空载时,起重机有绕 A 点转动的趋势,平衡状态下0)(iAFMr05 . 432PNxPB为保证起重机不绕 A 点翻倒,必须保证 B 点的支承力不小于零,即,因0BN此(2)05 . 42PxP联立方程,我们有 )(75. 6)(3 .3332 mxkNP答: 为使跑车满载或空载时起重机均不致翻倒,平衡锤的最小重量为333.3kN, 平衡锤到左轨的最大

9、距离为 6.75 m。习题习题 2-212-21解法一解法一 解:(1)以杆 CD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a)所示。在 C 处的约束力可分解为、,在 D 处的约束力垂直向上。 梁左侧的分布力可以合CXFrCYFrDFr成为一集中力,其大小等于 2q,作用点离 C 点 1m。列平衡方程:7(1) 0)(0)(0FMFMFDCxrr042302140CYDCXFMqMqFF因此:)(54401023 423)(154401021 4210kNMqFkNMqFFCYDCX(2)以杆 ABC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b)所示。在 A 处的约束力可分解为、,在 B 处的约束力垂直向上,在

10、C 处的约束力为、AXFrAYFrBFrCXFr的反作用力、。梁右侧的分布力可以合成为一集中力,其大小等于CYFrCXFrCYFr2q,作用点离 C 点 1m。列平衡方程,我们有(2) 0)(00FMFMFBAxrr02212042320CYAYCYBCXAXFqFFqFFF所以)(402541023 2423)(152521021 22210kNFqFkNFqFFFCY BCY AYCXAX答:支座 A、B、D 及铰链 C 处所受的力分别为:(向下) ,kNFA15(向上) ,(垂直方向) ,(向上) 。kNFB40NFC5NFD15习题习题 2-212-21解法二解法二 解:(1)以整体(

11、刚化)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c)所示。在 A 处的约束力可分解为、,在 B、D 处的约束力、垂直向上,梁中间的AXFrAYFrBFrDFr分布力可以合成为作用在 C 点的集中力,其大小等于 4q。列平衡方程,8(1) 0)(00FMFFAyxr08442040MFqFqFFFFDBDBAYAX式中有四个未知量,但我们可以求出,仍须列出补充方程。0AXF(2)以杆 CD 为研究对象,重复解法一中的第一步,可得)(54401023 423)(154401021 4210kNMqFkNMqFFCYDCX 0)(FMCr将 FD 的值代入方程(1) ,我们有 )(402158401044 28

12、44kNFMqFD B)(1540151044kNFFqFDBAY答:支座 A、B、D 及铰链 C 处所受的力分别为:(向下) ,kNFA15(向上) ,(垂直方向) ,(向上) 。kNFB40NFC5NFD15习题习题 2-382-38解:根据题意,各杆的重量分别为:,)(18003006NGAC,。 )(18003006NGCD)(15003004322NGBD9(1)以构架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a)所示,除了载荷 及各杆Pr的重力外,固定端 A 处还承受有约束力、及一个约束力偶 MA。根据平AXFrAYFr衡条件, 我们有:0)(00FMFFAyxr063200PGGMPGGG

13、FFCDBDACDBDACAYAX解之得: ).(8 .64)( 1 .150mkNMkNFFAAYAX(2)以 CD 杆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b)所示,除了载荷及重力Pr外,在铰接 C 和 D 处分别承受有约束力、及、。列平衡方CDGrCXFrCYFrDXFrDYFr程:0)(FMDr0214PGFBDCY所以)(55. 4412kNGPFBD CY(3)以 ABC 杆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c)所示,除了固定端 A 处的约束力、约束力偶 MA及重力外,在铰接 C 和 B 处分别承受有约束AXFrAYFrACGr力、及、, 其中、与 CD 杆所承受的约束力、CXFrCYFrBX

14、FrBYFrCXFrCYFrCXFr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列平衡方程:CYFr0)(0)(0FMFMFCByrr0360330ABXAXACXAXACCYBYAYMFFMFFGFFF解之得: )(8 .22)(8 .22)(85.17kNFkNFkNFBXCXBY答:固定端处的约束力为:,;B、C0AXFkNFAY1 .15mkNMA.8 .64铰链处的约束力分别为: ,kNFBX8 .22kNFBY85.17kNFCX8 .22。kNFCY55. 410习题习题 2-412-41解:根据题意知,当把力固定在铰链左侧时,DE 为二力杆。Fr(1)以杆件 CDE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下图(a)所示。除了铰链 D 处的力、滑轮上的铅垂重力外,在铰接 C 和 E 处分别承受有约束力、及FrPrCXFrCYFr,在滑轮与杆 BC 间的细绳上还有一拉力。列平衡方程:EFrPr0)(FMCr03)23(23aFPaaaPFaE故FFE2(2)以整体构件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上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