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148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湖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西湖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西湖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西湖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西湖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西湖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西湖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 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考试考试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 (共 12 分,每小题3 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慵倦( y ng)璀璨雾霭( i )玲珑剔透B. 瞻仰( sh n)战粟旌旗( j n)怦然心动C. 休憩(q)训诫栖息( q)疏疏朗朗D. 镶嵌(qi n)畸变啜泣( chu)返璞归真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唯有水。其亦硬亦软,或傲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时桃花流水而,时裂岸拍天而。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唯我黄河。其高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挟雷裹电,即因

2、时势而变。时滔天接地而,又拥地抱天而。 (选自淳语文第14 期 壶口瀑布记 )A. 低言狂呼狂放阴柔B. 阴柔狂放狂呼低言C. 阴柔狂呼狂放低言D. 低言狂放狂呼阴柔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接到群众举报后,他们马上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这次执法活动应注意的问题。B. 经过一夜的睡眠,人很容易脱水,清晨时分喝上一杯白开水,有益于身体健康。C. 环顾四周,我突然看见一枝腊梅正在那里释放幽香。D.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市教育局举行经验交流会,在全市推广新民中学的教学。4. 为下面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展的结果。其

3、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飘洋过海到达“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美洲。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扶桑国”说。A. B. C. D.二、 (9 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 题。“第二大脑”之腹脑自古以来人们就爱用“一肚子坏水”来形容某些奸诈小人,而把那些学识渊博的君子誉为“满腹经纶”。“坏水”也好,“经纶”也罢,都与才智、智慧有关。难道老祖宗

4、早就料到人的肚子也是智慧的“产地”吗?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除了位于一身之首的头部大脑外,还有一个大脑藏在肚子里,称为“腹脑”。“腹脑”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肚子里那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 神经细胞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相互进行信息传送,构成“腹部神经系统”。那么,造物主为何要对人体如此设计呢?科学家们将之归因于物种进化。在生命进化的最初阶段,一些生物(例如管状蠕虫)还没有大脑,其神经系统的直接产物就是“腹脑”,而“腹脑”也足以满足它们对于神经机能的需求。以后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腹脑”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它们需要功能更完备、信息更

5、灵敏的“指挥中心”,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大脑便应运而生了。但腹部神经系统并没有“下岗”,而是遵循自然选择的规律继续存在。于是,人体便有了两个脑。两个脑,一个高高在上,一个隐居在下,通过一种叫迷走神经的神经组织联系在一起,关系极其密切, 堪称“哥俩好”。首先,哥俩互通信息, 其中上传的信息 (由腹部传到大脑)比下传的信息 (由大脑传到腹部)要多。 由于“腹脑”能主动地储存身体对全部心理过程的反应, 并在需要时将信息调出上传给大脑,故大脑做出的一些决定中,“腹脑”的影响力功不可没。 其次,哥俩“患难与共”,一起感受肉体和心情伤痛。一般来说, 当你非常生气时,“腹脑”通常的反应就是吃不下饭,甚至发生胃

6、疼等。再次,哥俩“同病相怜”,“一损俱损”, 对某些疾病的反应出人意料地“同步”。比如,老年痴呆症患者,常在头部和腹部出现同样的组织坏死病变;得了疯牛病的人,在大脑受损而出现精神错乱时,胃肠也遭受极度损害;还有,当脑部中枢感觉到紧张或恐惧时,胃肠系统通常会痉挛和腹泻。此外,“腹脑”与大脑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能指挥,会做梦。就说做梦吧,不少胃肠患者总是噩梦频频,睡不好觉,其奥秘就在这里。“腹脑”与大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没有思维能力。那么,能不能通过训练和培养,使这一机能得到“复苏”呢?这并非异想天开,已经有专家尝试用一种古老的锻炼方法来达此目的,这就是太极拳。研究认为,太极拳独特的“松静自然”

7、、“气沉丹田”呼吸法,将大脑的“神”与“腹脑”的“气”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同一种“神经体操”,对“腹脑”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 在大脑的推动下, 唤醒“腹脑”的思维能力,如同“眉头一皱, 计上心来”一样, 达到“肚子一鼓计上心来”的境界。尽管这一探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科学家的态度是乐观的,变为现实的可能性相当大。5.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关于“腹脑”的概括, 最准确的一项是A. “腹脑”其实就是人肚子里那个复杂的神经网络。B. “腹脑”是由大量神经细胞组成的、大脑的兄弟。C. “腹脑”是由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神经细胞构成的“腹部神经系统”。D.

8、 “腹脑”是广泛分布于消化道内壁、胃部、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神经细胞。6. 文章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了“腹脑”与大脑的紧密联系,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腹脑”与大脑互通信息。B. “腹脑”与大脑“会一起感受肉体和心情的伤痛。C. “腹脑”与大脑对某些疾病会做出同步反应。D. “腹脑”与大脑一样也有思维能力。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腹脑”是神经系统的最早产物,它作用比不上后来出现的大脑。B “腹脑”在大脑作出决定时仍有重要作用。C. 目前已有专家用太极拳成功唤醒“腹脑”的思维能力。D “腹脑”与大脑通过迷走神经联系在一起。三、 (9 分,每小题

9、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810 题。列子为射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矢复沓,方矢 复寓。当是时也,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 “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注释】伯昏无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本句中的列御寇就是列子。镝矢:内部有三个小空洞的箭头。复寓:(箭)又搭上了弓;寓,寄寓。象人:木偶、泥俑之类。不射之射:忘怀无心的射箭。若

10、:你。逡巡:逡,音q n。逡巡,退却。闚:同“窥”。恂目之志:眴通眩,眼花。恂目之志,指恐惧之心。殆:(害怕)危险。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引之盈贯引:拉。B. 措杯水其肘上措:放置。C. 方矢复寓矢:箭头。D.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遂:就。9. 下列与例句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揖御寇而进之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B. 聚室而谋C. 面山而居D. 扬其目而视之第 II卷(非选择题,共93 分)四、 (17 分)10.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1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5 分)?杀黑龙以济冀州?河阳之北

11、?不若人有其宝?以待饥者而食之?曾不若孀妻弱子12.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 8 分,每空2 分)?,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人家在何处,。(梅尧臣鲁山山行 )?,貂裘换酒也堪豪(秋瑾对酒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花自喻,表现伟大情操的诗句是:。五、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16 题。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铁凝我母亲退休前是一名声乐教授。她对自己的职业是热爱的。因此她一开始有点不知道怎样面对退休。 她喜欢和她的学生在一起;喜欢听他们那半生不熟的声音是怎样在她日复一日的训练之中成熟、漂亮起来, 当然,我母亲有时候也喜欢对学生发脾气。一般是由于他们练声时和处理一首歌

12、时的“不认真”、 “笨”。不过在我看来,我母亲对学生发脾气稍显那么点可笑。 现在的年轻人谁会真在意你的脾气?但我观察我母亲的学生,他们还是惧怕他们这位徐老师 (我母亲姓徐 )。他们知道这正是徐老师在传授技艺时没有保留没有私心的一种忘我表现,他们服她。可是我母亲退休了。我记得退休之后的母亲曾经很郑重地对我说过,让我最好别告诉别人她的退休。我说退休了有什么不好,至少你不用每天挤公共汽车了,你不是常说就怕挤车嘛,又累又乏又耗时间。我母亲冲我讪讪一笑,不否认她说过这话,可那神情又分明叫人觉出她对于挤车的某种留恋。我母亲的工作和公共汽车关系密切,她一辈子乘公共汽车上下班,公共汽车也使她几十年间饱受奔波之

13、苦。我母亲就在常年的盼车、赶车、等车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上车经验。有时候我和我母亲一道乘公共汽车,不管人多么拥挤,她总是能比较靠前地登上车去。她上了车, 一边抢占座位(如果车上有座位的话) 一边告诉我, 挤车时一定要溜边儿,尽可能贴近车身,这样你就能被堆在车门口的人们顺利“拥”上车去。试想,对于一位年过60 岁的妇女,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行为啊。远远看见车来了,她定会迎着车头冲上去。这时车速虽慢但并无停下的意思,我母亲便会让过车头,贴车身极近地随车奔跑,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她上去了, 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她这种情态让我在一瞬间觉得

14、,抱怨挤车和对自己能巧妙挤上车去的得意相比, 我母亲是更看重后者的。她这种心态也使我们母女乘公共汽车的时候总仿佛不是母女同道,而是我被我母亲率领着上车。近几年来, 我们城市的公共交通状况逐渐得到了缓解,可我母亲在乘公共汽车时仍是固执地使用她多年练就的上车法,她制造的这种惊险每每令我头晕,每次望着母亲找到一个座位之后心满意足的神情,我忽然觉得母亲练就的所有“惊险动作”其实和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有关联。在我童年、少年的印象里,我母亲就总是拥挤在各种各样的队伍里,盼望、等待、追赶:年节时买猪肉、鸡蛋、粉条的队伍;凭票证买月饼、火柴、洗衣粉的队伍;定量食油和定量富强粉的队伍每一样物品在那个年月都是极其

15、珍贵的,每一支队伍都可能因那珍贵物品的突然售完而宣告解散。我母亲这一代人就在这样的队伍里和这样的等待里练就了常人不解的“本领”而且欲罢不能。我渐渐开始理解我母亲不再领受挤车之苦形成的那种失落心境,我知道等待公共汽车挤上公共汽车其实早已是她声乐教学事业的一部分。她看重这个把家和事业连接在一起的环节,并且由此还乐意让她的孩子领受她在车上给予的“庇护”。那似乎成了她的一项“专利”,就像在从前的岁月里,她曾为她的孩子她的家,无数次地排队、拥挤、等待一样。不久之后, 我母亲同时受聘于两所大学继续教授声乐。她显得很兴奋, 因为她又可以和学生们在一起了,又可以敲着琴键对她的学生发脾气了,她也可以继续她的挤车

16、运动了。我不想再指责我母亲自造的这种惊险,我知道有句老话叫做“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可是,对于挤公共汽车的“爱好”,难道真能说是我母亲的秉性吗? 13. 从文中来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 分)14. 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语意。(6 分)? 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 那似乎成了她的一项“专利”? 可是,对于挤公共汽车的“爱好” ,难道真能说是我母亲的秉性吗?15. 母亲对挤公共汽车为什么那么留恋?(4 分)16. “我”对母亲在公共汽车的表现经历了怎样的态度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 分)六、 (共 8 分)学校组织了以“我们的校园环保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解决在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