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142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姓名_ 班级_ 第四章第四章 第第 2 节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一 风向标风向标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 P65-68,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提示,进行预习。2、将预习时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及时纠错反思,并落实在纠错本上。二二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三三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本节聚焦本节聚焦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从生理功能

2、入手的科学探究实验一:实验一:18951895 年欧文顿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他选取用年欧文顿用植物细胞研究细胞膜的通透性。他选取用 500500 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脂溶性分子易透过细胞膜;而非脂溶性分子则难以通过。问题: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问题: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问题: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实验二:实验二:20

3、20 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问题: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问题:在此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红细胞膜来进行分析?实验三:实验三:1925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做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年,两位荷兰科学家做了丙酮抽提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抽提出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的面积相当于

4、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占的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 2 2 倍。倍。问题: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思考: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2 2)单位膜模型的提出实验四:实验四:19591959 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暗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暗亮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单位膜结构模型。暗的三层结构,提出单位膜结构模型。问题:单位膜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题:单位膜结构有什么缺陷?问题:有哪些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3 3)新技术带来新模型实验五:展示实验五:展示 19701970 年人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鼠细胞融合实验。问题:该实验表明什么?问题

5、据已有的生物知识或生活经验,你能列举哪些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实验六:实验六: 1972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问题: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的?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2例 1维生素 D 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例 2.生物膜的“蛋白质一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

6、优先通过细胞膜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例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反映该特点的实例有 ( )白细胞吞噬病菌 蛋白质不能通过细胞膜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水分子能够自由进出细胞 细胞融合A B C D【本节聚焦本节聚焦 2】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膜型认为, 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 的,而是具有 的;蛋白质分子有的 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2、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成的 ,叫做糖被。它

7、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如细胞识别、信息交流、保护和润滑等。3、生物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_;功能特性是_。例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静止的 流动的 ( ) A B C D例 2异体器官的移植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细胞膜表面具有糖蛋白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例 3细胞膜在结构功能上的特性依次是( )选择透过性 流动性 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 信息交流 控制物质出入A、 B、

8、C、 D、3四四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在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时(1)应选取人的哪种细胞做实验 ( )A神经细胞 B口腔上皮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白细胞(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 ,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然后再用 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3)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经过充分搅拌后,能正确反应其分布的图是 ( ) (4)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 2 倍,说明 五五 课后练习与提高课后练习与提高1.下列哪一种膜结构能通过生物大分子 ( )A 细胞膜 B 核膜 C 线粒体膜 D 叶绿体膜2 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叶叶绿体基质内

9、,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 A 5 B 6 C 7 D 8 3 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来A 糖蛋白 B 磷脂 C 脂肪 D 核酸4 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 )A 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 C 主动运输 D 选择透过性5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 ( )来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生生物物膜膜模模型型知知识识阅阅读读结结构构模模型型的的研研究究进进

10、程程 19 世纪中叶 K.W.Mageli 发现细胞表面有阻碍染料进入的现象, 提示膜结构的存在; 1899 年 E.Overton 发现脂溶性大的物质易入胞,推想应为脂类屏障。 1925 年荷兰人 E.Gorter 和 F.Grendel 用 丙酮抽提红细胞膜结构,计算出 红细胞膜平铺面积约为其表面积的两倍,提出 脂质双分子层 模型.成立前提:a.红 细胞的全部脂质都在膜上; b.丙酮法抽提完全; c.RBC 平均表面积估算正确。( 70%80%偏低);40 年后 Bar 重复这一试验发现红细胞膜平铺面积应不是70%80%,而是 1.5 倍还有蛋白质表面,同时干膜面积是 99m2,湿膜面积则

11、为 145m2。两项误差相抵,结果基本正确 。根据细胞的生理 生化特征,曾先后推测质膜 是一种脂肪栅、脂类双分子层和由蛋白质 -磷脂-蛋白质构成的三夹板结构。同时 电镜观察也证实质膜确实呈暗 -明-暗三层结构。随后 冷冻蚀刻技术 显示双层膜中存在蛋白质颗粒; 免疫荧光技术 证明质膜中蛋白质是流动的。 据此 S.J.Singer 等人在 1972 年提出生物膜的 流动镶嵌模型 ,结构特征是:生物膜的骨架是磷脂类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其中,细胞膜的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形成 糖脂、糖蛋白;生物膜的内外表面上, 脂类和蛋白质的分布不平衡,反映了膜两侧的功能不同;脂双层具有流动性,其脂类分

12、子可以自由移动,蛋白质 分子也可以在脂双层中横向移动。 尽管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直接观察膜的分子结构的较为方便的技术和方法, 但从研究中 30 年代以来提出了各种假说有数十种,其中得到较多实验事实支持而目前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 美国的 S.J.Singer 和 G.L.Nicholsom 于 1972 年提出的流体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这一假想模型 的基本内容是: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 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后者主要以-螺旋或球型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其局限性在于未表达出流动性不均一, Jain 与 Whit

13、e 提出了“板块与镶嵌模型 ”。 4单单位位膜膜模模型型 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 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膜中含有蛋白质,从而提出了 ”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认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 质构成的。1959 年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修正模型,认为膜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通过。 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 -明-暗三层结构,厚约 7.5nm。这 就是所谓的“单位膜”模型。它由厚约 3.5nm 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

14、构成。 单位膜模型 的不足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构描写成静止的不变的。 流流动动镶镶嵌嵌模模型型 流动镶嵌模型突出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 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 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 或横跨整个脂双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 质质膜膜的的的的结结构构模模型型 晶晶格格模模型型流动镶嵌模型的补充,强调流动的整体性。 脂脂筏筏模模型型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 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 microdomain)。大小约 70nm 左右,是一 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由于鞘磷脂具有较长的饱和脂肪酸链,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所以这些区域 结构致密,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间,称为有序液体( Liquid-ordered)。在低温下这些区域能抵抗非 离子去 垢剂的抽提,所以又称为抗去垢剂膜( detergent-resistant membranes,DR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