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语文科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140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语文科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年语文科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年语文科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年语文科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年语文科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语文科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语文科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页1 福建省南安一中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二年语文科试卷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共36 分)(一)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2)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3)宫女如花满春殿,。 越中览古(4)心非木石岂无感?。 拟行路难(其四) (5)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6)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二)课内文言文( 9 分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碧峰巉然孤起然:, 的样子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B.批大郤,导大窾导:顺着、循着信造化之

2、尤物也信:确实,实在C.技盖至此乎盖:大概尝加营葺营葺:修缮D.视为止,行为迟为:因为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往,去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 分)A.岸土赤而壁立。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良庖岁更刀。D.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4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 分)A.若稍饰以楼观亭榭。B.秦人不暇自哀。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题。(15 分)抱膝轩记【清】管同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

3、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第页2 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臵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臵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

4、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柏川桥者,与予所居后户对。其前户所临街,称名多异。或曰:其地古属绵乡,名曰绵乡营。或曰:柏川桥北百余步外,其地为明之东厂;至今犹名曰东厂;而此地则明之饷营也。是二说者,今皆不可考云

5、。(选自因寄轩文集 )【注】僦: (ji )租赁。廛:(ch n)集市。饷营:军营。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东岸率果园菜囿率:皆,都B家凡六徙凡:总共,一共C但笑而不言但:只是D予之名轩名:著名的,有名的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在抱膝轩安然自得的一组是() (3 分)偃仰啸歌,即获其所前近市廛,后连闺闼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斗室一间,讽书不辍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本文是一篇书斋记,作者在文中详细叙述了抱膝轩的地理环境和名称的由来。B作者对

6、于居于隆中的诸葛亮并不十分仰慕,所以不愿意效仿诸葛亮来给自己的小屋命名。C作者效仿“结庐在人境”的陶渊明,在容膝小屋之中、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抗声高诵” ,读书自娱。D全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读者也可借此文窥知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对作者的深远影响。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第页3 (1)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3 分)译文:(2)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3 分)译文:( 四) 9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 分)归自遥【南唐】冯延巳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注】归自谣,古词牌名

7、。(1)上片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2)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3 分)二、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共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10.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初春时节, 黛玉所作的 桃花行 一诗触动了宝玉及众姊妹。大家商议后决定把“海棠社” 改为“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 (第 70 回)B.贾母提起宝玉亲事,贾政却忧心宝玉不肖,耽误人家女孩子,贾母听了十分不喜,直说自己觉得宝玉模样儿好,心性儿实在。(第 84 回)C.夏金桂因为宝蟾无意中破了她设计的与薛蝌的“

8、好事”而深结仇怨,想要用砒霜毒死她,结果老天有眼反毒死了自己。 (第 91 回)D.凤姐等奉命抄检大观园,王善保家的一路不消停。到查看她的外孙女儿司棋时,周瑞家的刻意留神,抄出一双男子的鞋袜、一个同心如意和其表弟潘又安送的帖子。王善保家的被众人好一阵嘲笑。(第 74 回)E.办理贾母丧事时,因支不出银钱,王熙凤显得捉襟见肘,黔驴技穷,虽尽心尽力,上下左右却都有怨言,独有宝钗瞧出凤姐的苦处。(第 110 回)11.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及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把个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

9、伶俐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把刘姥姥“唬怔了”的是什么事?平儿如何处理这件事?请简述。(5 分)(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12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第页4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2 分)(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

10、。(4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 (共 15 分)葬石记韦 名老李头一生只打过一次仗,在一个遍布雨花石的山头上打了一次惨烈无比的仗。那一仗回来, 老李头左裤袋里装了大小不一的20 块雨花石,右裤袋也有16 块。几十块雨花石中,有扁圆、椭圆、鼓圆、鸭蛋圆,形状各异;有桃红、柳绿、杏黄、青紫,五彩斑斓。这些雨花石伴随着老李头走过辉煌的几十年。老李头带着这些雨花石,一次次去演讲,感动了无数的人。“一个胖子兵,大大咧咧地攻上山头来。我斜靠着一颗松柏树,举枪瞄准他的大脑袋”老李头从左裤袋里掏出一块圆圆鼓鼓紫罗兰色的雨花石,“枪响人倒,这个胖子兵立马见阎王去了”“一个矮子兵,往山上攻了几

11、次,都被打回去后,想从侧面偷袭”一块扁平的桃红雨花石被老李头拍到桌子上,“我掉转了枪口,屏住呼吸,看着他慢慢上来近了,近了,近得不能再近了,我扣动了扳机”左裤袋里 20 块雨花石一一被老李头摆到了讲演的桌子上。一块雨花石代表一个被老李头击毙的敌人。台下,热血沸腾。“这个是敌人的探子,贼眉贼眼的,趁我们歇息,偷偷出来打探情况。我发现时,探子正往山下跑。”老李头从右裤袋掏出一块三角形的黄褐色雨花石,“说时迟,那时快,我举起了枪。可惜了,那一枪只击中他的左肩。我再次举枪时,埋伏着的敌人向我反击了让他捡回一条狗命!”“总攻开始了,我们像猛虎下山,一个正在逃窜的敌人被赶上了,我二话没说,冲上去就是一枪托

12、。”老李头从右裤袋里掏出一块色彩斑驳陆离的雨花石,“一枪托下去,敌人在地下打滚。顾不了结束他了,我们一路冲下山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右裤袋里16 块雨花石也一一被老李头讲演过后摆在桌子上。一块雨花石代表一个被老李头击伤的敌人。台下,掌声雷动。那次战斗,老李头以击敌20,伤 16,名噪全军。这次战斗,老李头也付出惨重代价,身中三弹等老李头从医院出来,全国解放了,没仗可打了。没仗打的战斗英雄老李头一次又一次被请去作演讲报告。老李头和他的雨花石名扬天下。多年后, 请老李头作演讲报告的越来越少了。但老李头每天仍然把雨花石分装在两个裤袋里,到处走。石头把草绿色的军装撑得鼓鼓的,老李头一有空就把雨花石掏出

13、来,一遍又一遍地看,一遍又一遍地数,然后自言自语。这是战斗英雄老李头不作演讲报告的生活全部。第页5 生活虽然单调,老李头却幸福无比。就是在中风最严重的日子里,老李头讲话异常艰难,也每天看雨花石,数雨花石,一脸满足。老张头从台湾回来,专程到干休院找老李头。两个老头相见,抱头痛哭老李头和老张头是光屁股长大的兄弟,老李头大老张头三岁,老李头参加革命后,两人就失去联系。解放后,老李头到处查找老张头的下落,无果。“你参加革命走后,我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我那一批被抓壮丁的,有二十多人,都是穷苦人家。苦啊!一路上跑了两个, 一个被抓回来打断了腿,其他糊里糊涂上了战场,最后只剩下两个活着到了台湾”老张头老泪纵

14、横。老张头走后,老李头很长一段时间不看不数雨花石。后来,他把雨花石从裤袋里掏出来,堆在了房间的角落里。大病了一场,老李头出院后,行动不利索了,每天靠着干休院的北墙晒太阳。秋风把院子里的落叶一片片吹落。黄叶随风四处飘,好像在寻找自己的归宿:有的飘进水沟,东流去;有的飘进花丛草丛,化作春泥看着落叶飘飞,老李头眼角潮湿。“回回房间。”老李头让护士推他回房间。在房间角落里,看着两小堆雨花石布满蜘蛛网,一只细小的蜘蛛还在辛勤地织网,“装装起来!”护士好不容易才弄明老李头要把房间里的这两小堆雨花石装回裤袋:“首长,您装这些石头干吗?”“埋埋了”老李头示意护士推他出房间,“生生命”在干休院南边的一杂草丛里,

15、老李头让护士扶他坐到草地上,用手一丝不苟地刨开两个深深的土坑。老李头哆嗦着手先从左裤袋里一块块掏出雨花石,然后异常庄重地放进坑里,填土,压实完了,又把右裤袋的雨花石掏出,放进另一个土坑两个裤袋的雨花石分别放进了土坑,埋成了两个小土堆。做完了这一切,老李头呆呆坐着一动不动,泪流满面:“生生命”夜晚,下起了冬天的第一场雪。早上雪停,干休院银装素裹,阳光把两个雪白的土堆照得异常耀眼。老李头随着冬天的第一场雪走了。13.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该篇作品情节曲折,故事复杂,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B.文章开头描写雨花石,一是为了突出老李头战绩的辉煌,为后文作铺垫; 二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C.作者写老李头的精彩演讲及台下的热烈反应,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战争存在着大致相同的观点。D.老李头之所以葬石,是因为他从老张头那里得知被他打死的所谓“敌人”都是被抓壮丁的穷人。E.对比是本文的突出特色,作品对老李头人性复苏的赞美正是通过作品内容的前后对比表现出来的。14. 小说中的老李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15. 有人认为: 让故事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就是老张头的突然出现。你是否赞成这一说法?请结合作品的情节、人物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