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132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习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答案提示: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2、和规定等级秩序。2、比较西周的分封制,分析秦朝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答案提示: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3、学习延伸:想一想,人们对长城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你怎么看秦修长城?答案提示:原因:看问题的立场

3、和角度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看法: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长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修建长城给当时的人民确实造成沉重的徭役和苦难,这也是文明演进所付出的代价。4、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答案提示: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集体行使相

4、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例由太子兼任,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但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综上所述,从汉至元,通过削弱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5、学习延伸: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答案提示:特点:中央集权,即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利:在防止地方割据势力上很成功。弊:过度限制地方权力,层层严加控制,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是北宋后来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5、。6、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答案提示:明朝内阁是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负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权构或决策机构。阁臣虽有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因此,内阁的出现有利于加强皇权。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 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7、学习延伸:分析上表,体会“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是世

6、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进而探究这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关系。答案提示:解读年表可以看出:从秦朝统一中国的两千多年中,出现了秦汉、隋唐、元明清三次大一统,时间长达一千三百余年,统一或基本统一(北宋)的时间占三分之二以上。虽然历史上也出现过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等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但其结局都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统一。因此,“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延绵不断”是中国历史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历史显著的不同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在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进程中,皇权与相权之间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

7、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创立与不断强化,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助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8、结合史实,分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答案提示:雅典民主政治追求的理想是全体公民参政,全体公民都是统治者。公民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2 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如: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为鼓励和保证所有公民、特别是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制定“公职津贴”制度,国家给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9、学习延伸:讨论处于同一时代,但相隔万里、彼

8、此隔绝文明中的两大思想家,对上述问题的看法为什么会如此接近?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答案提示:第一要结合材料指出孔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内容;第二在比较中找出二者对妇女地位看法的接近之处,他们都对妇女有偏见,蔑视女性的社会地位;第三分析二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其思想观点接近的原因;第四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问题。10、简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它的作用、影响及利弊得失。答案提示:罗马法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

9、人人平等。作用: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影响: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11、学习延伸:回顾雅典城邦中妇女的地位,评价罗马法律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妇女地位。探讨内容:第一,回忆希腊雅典城邦中妇女地位的有关知识;第二,联系罗马法中关于妇女地位的法律条文,明确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妇女地位;第三,在比较中找出他们在对妇女地位的规定或法律条文中的相近之处,他们都对妇女有偏见,蔑视女性的社会地位。在

10、罗马法中的法律条文,充分体现了罗马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与男子是不平等的。罗马法律维护夫权和父权,即使拥有自由公民权的妇女也不能被保证视为平等。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妇女,地位比较低下。可见,罗马法所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条件的。12、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答案提示:特点: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

11、,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13、学习延伸:阅读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今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看法。答案提示:在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王远离至上权力,“临朝不理政”,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但英王又是国家元首,在对

12、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14、美国 1787 年宪法和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有哪些?答案提示:相同点:都初步确立了法治的原则;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不同点:美国1787 年宪法的内容更为全面、充实、完善;如:确立美国联邦体制,划分了中央政府和各州的权力;明确地以三权分立原则为指导,对国家权力进行了分配;而权利法案的重点在于制约王权。15、学习延伸:阅读表格内容,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请对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作

13、一简要评价。答案提示: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相同,但政体有差异。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即有。但在近代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较大权力,但要受到政府中立法和司法分支的制约。16、本课测评: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答案提示:在形式上:德国君主立

14、宪制有世袭君主;而法国共和制的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在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上: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3 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掌握行政权;德国政府首脑(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拥有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实际权力。17、学习延伸:阅读以上材料,你觉得拿破仑的辨词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答案提示:本题属开放型设问,答案没有唯一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言之有据即可。18、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答案提示:古代史上中国也曾遭受一些国家的侵略,如明朝时葡萄牙骗据澳门、荷兰殖

15、民者侵占台湾、日本倭寇骚扰沿海,清朝时沙俄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等。但鸦片战争与这些侵略不同。首先,以前的战争,敌我力量对比上中国明显占优势,而鸦片战争中,农业经济的封建帝国中国与工业化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交战,力量比较,差距悬殊;其次,以前的战争结果,中国基本都能捍卫领土主权,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几乎每战必败;第三,以前的战争或者驱逐侵略者,或者在战胜之后通过平等的外交谈判来解决争端,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只能被迫签署城下之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带给中华民族沉重的灾难。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及附件中,涉及政治权利损失的方面有割占领土、侵犯司法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外交等方面;经济权利损失为赔款

16、、开通商口岸、关税主权、不平等的贸易关系等。具体来说,政治方面有:英国利用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经济方面有: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100 万银元,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关税协商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19、学习延伸:上面这段文字是当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的说辞,你认为他说得对不对?为什么?答案提示:义律的说辞根本错误。首先,他无视英国鸦片走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已经造成的巨大伤害,反而指责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是“残酷的战争罪行”“一种侵略”,纯属颠倒黑白;其次,他故意将被中国政府没收的鸦片说成“英国人的财产”,意在打动坚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英国资产阶级,使他们的代表能够在议会中支持对华战争的议案;第三,他提出中国政府没收及销毁鸦片“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旨在让那些反对鸦片贸易的议员相信他是在为英国的正当贸易“据理力争”。因此,义律此举属于编造事实、偷换概念,再一次印证了“强盗的逻辑就是不讲逻辑”这一公理。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