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7981300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四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2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由数以亿计 的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不是单独进行活动 的,而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以神经 反射的方式调节机体内、外的各种复杂活动。 各神经元之间连接部位形成的突触是传递 信息及实现调节功能的关键部位。而哺乳动物 中的突触传递绝大多数是化学性传递。 3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中心问题和外周神 经系统一样,基本上亦是递质和受体问 题。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 是影响递质和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但神经递质种类 较多,而且神经激素及神经调质等亦起 重要作用。 4 第四章

2、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中心问题和外周神 经系统一样,基本上亦是递质和受体问 题。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主要 是影响递质和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但神经递质种类 较多,而且神经激素及神经调质等亦起 重要作用。 5 一、全身麻醉药 二、化学保定药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与化学保定药6 (一)概念与分类 1.概念 全身麻醉药简称全麻药。 能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部分功能暂停的药 物,是一类能可逆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 药物。 表现为意识丧失、感觉及反射消 失、骨骼肌松弛等,但仍保持延脑生命中枢的 功能。 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的麻醉。 一、全身麻醉药7 2分类 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全麻药的作

3、用 特点及应用等,对其进行分类。 由于依据不同,分类各异。多按理化性 质与使用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吸入性麻醉药、 非吸入性麻醉药(或静脉麻醉)。 (一)概念与分类8 关于全麻药的作用机理,曾出现多种学说,如 :类脂质学说、网状结构学说、神经突触学说、麻 醉的分子学说等。 全麻药的效应与脂溶性有 密切关系,全麻效应的强弱与脂溶性高低呈正相关 。 全麻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膜的脂 质层内,药物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疏水部分相结合 ,扰乱了双层脂质分子排列,使膜蛋白变构,阻断 了神经冲动的传递,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抑制, 导致全身麻醉。 (二)麻醉机理9 麻醉分期: 随着麻醉药在体内浓度的增加,麻

4、醉作用 亦发生相应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为了取得满意 的麻醉效果,避免意外事故,熟悉和掌握全麻 药的麻醉分期(麻醉深度)十分必要。 一般人为地将麻醉过程分为三期(有的分 四期),但各期间并无明显界限。 主要分期指标意识、感觉、呼吸次数 与深浅、血压高低、脉搏次数与性质、瞳孔大 小、角膜反射有无、骨骼肌张力变化等,作为 判断各期的指征。 (三)麻醉分期10 第一期 诱导期 又分为镇痛期和兴奋期。 镇痛期 (随意运动期): 指从麻醉给药开始,至意识消失为 止。此期主要是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和大脑皮层受抑制。动物只是痛觉的迟 钝,但意识尚有,呈现有意识的活动。 (三)麻醉分期11 兴奋期 (不随意运动

5、期) 指从意识丧失开始,此期大脑皮层功能抑制加深 ,使皮层下中枢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与调节,动物表 现不随意运动性兴奋、嘶鸣、挣扎、呼吸极不规则, 兴奋期易发生意外事故,不宜进行任何手术。 此时动物已失去意识,但仍未进入麻醉程度,出现无 意识的不随意动作,兴奋、挣扎、呼吸不规则、脉搏 频数、血压升高,瞳孔扩大,肌肉紧张等。 处于镇痛期与兴奋期合称诱导期。 (三)麻醉分期12 第二期 外科麻醉期 指从兴奋转为安静、呼吸转为规则开始 ,麻醉进一步加深,大脑、间脑、中脑、桥 脑依次被抑制,脊髓机能由后向前逐渐抑制 ,但延髓中枢机能仍保持。 据麻醉深度可分为浅麻醉和深麻醉,兽 医临床一般宜在浅麻醉期进行

6、手术。 注意:呼吸、心跳、体温等 。(三)麻醉分期13 浅麻期 痛觉、意识完全消失,肌肉松弛、 呼吸浅表均匀、痛觉反射完全消失;角膜 反射和趾反射还存在。可进行一般外科手 术。 深麻期 动物出现以腹式的呼吸,角膜反射 和趾反射也消失,舌脱出口而不能回缩。 接近麻痹程度。 (三)麻醉分期14 第三期 麻痹期 (中毒期)及苏醒期: 麻痹期 指从呼吸肌完全麻痹至循环完全衰 竭为止为麻痹期。麻痹期表明延脑已经 麻痹。外科麻醉禁止达到此期。 苏醒期 麻醉后到苏醒为苏醒期,按与麻醉 相反的顺序逐渐进行。 (三)麻醉分期15 应该说明,上述典型分期情况 ,一般出现于吸入麻醉,当前多采 用复合麻醉,已很难看到

7、,为此在 实践应用时,要仔细观察,综合分 析,才能正确判断。 (三)麻醉分期16 麻醉方式: 目前使用的全麻药种类虽多,但各种 全麻药单独应用都不理想,为了克服全麻药 的不足,增强麻醉作用,减少毒副反应,增 加麻醉安全性,扩大麻醉药应用范围,临床 上常采用复合麻醉方式,即同时或先后应用 两种以上麻醉药物或其他辅助药物,以达理 想的外科手术麻醉效果。常用的复合麻醉有 下列几种: (四)麻醉方式17 1、麻醉前给药 在应用全麻药前,先用一种或几种 药物以补救麻醉药的不足或增强麻醉效 果,减少全麻药的毒副作用和用量。 如给予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以减少乙醚刺 激呼吸道的分泌,防止由于迷走神经兴 奋所致的心

8、跳减慢。 (四)麻醉方式18 2、诱导麻醉 为避免全麻药诱导期过长的缺点,一般 选用诱导期短的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使之 快速进入外科麻醉期,然后改用乙醚或甲氧 氟烷等其他药物维持麻醉。 3、基础麻醉 先用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 醛等,使其达到浅麻醉状态,在此基础上再 用其他药物麻醉,可减轻麻醉药不良反应及 增强麻醉效果。 (四)麻醉方式19 4、配合麻醉 常用局麻药配合全麻药进行麻醉。如先用 水合氯醛引起浅麻醉,再在术野或有关部位施 用局麻药,以减少水合氯醛的用量及毒性。 为满足手术对肌肉松弛的要求,往往在麻 醉同时应用琥珀胆碱等肌松药。 5、混合麻醉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在一起进

9、行麻 醉,以达取长补短目的。如氟烷与乙醚混合使 用、水合氯醛硫酸镁注射液等。 (四)麻醉方式20 注意事项 1麻醉前对动物要有全面的了解,体质、 呼吸、心脏等,适合于否。 2麻醉过程中 时刻注意动物的呼吸、心搏、瞳孔、等变化 ;如麻醉程度不足可适当追加麻醉,如麻醉过 深,应及时解救。 3准确选用全麻药根 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剂 量等, 能局部麻醉,不用全麻,能浅不深! (五)应用麻醉药的注意事项21 1、水三氯醛 ( 水合三氯醛、水化氯醛 ) Chloral Hydrate ( hlorali Hydras ) 理化性质 为白色或无色透明棱柱形结晶。有 穿透性刺激性特臭,具腐

10、蚀性,味苦。 极易溶于水和热乙醇,易溶于乙醚 和氯仿。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有挥发性和引湿性,水溶液久置或 遇碱性溶液、日光、热逐渐分解,产生 三氯醋酸和盐酸,酸度增高。应密封遮 光保存。 CCH2OHC2H3O1Cl3ClClCl(六)常用麻醉药物22 药动学 内服与直肠给药均易吸收。犬内服 后1530分钟血中浓度达峰值。 广泛分布机体各组织。在肝或肾中还原 成仍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三氯 乙醇,小部分氧化成无活性的三氯乙酸 。 代谢物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成氯醛尿酸,从肾迅速排出。 (六)常用麻醉药物23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首先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使动物肌肉活动 不协调,对

11、感觉区作用较差,只有微弱的镇痛效 果。麻醉时解除疼痛能力弱,往往配合局麻药以 加强镇痛效果。 水合氯醛及代谢物三氯乙醇均有中枢抑制作 用。三氯乙醇极性较小,中枢抑制作用较强。 水合氯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随着 药量增加,产生不同作用,即小剂量镇静、中等 剂量催眠、大剂量麻醉与抗惊撅。 (六)常用麻醉药物2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对心脏作用表现非迷走神经效应和 迷走神经效应的双重作用。 非迷走神经效应是对心脏代谢的抑 制,而迷走神经效应表现心动徐缓,是 加强迷走效应的结果。 长时间麻醉,红细胞数量减少,有 时血红蛋白含量也降低。 幼畜往往发生短时淋巴细胞增多。 (六)常用麻醉药物25 对代谢

12、的影响 能降低新陈代谢,抑制体温中枢,体温 可下降15。麻醉愈深,体温下降愈快。 尤其与氯丙嗪并用,降温更显著。 恢 复体温需经1024h以上,此阶段应注意动 物保暖,以防感冒等病症发生。 (六)常用麻醉药物26 应用: 镇静、解痉 常用于马属动物急性 胃扩张、肠阻塞、痉挛性 腹痛;子宫及直肠脱出; 食道、膈肌、肠管、膀恍 痉挛等。 对抗破伤 风、脑炎、士的宁及其他 中枢兴奋药中毒所致的惊 撅。用于抗惊撅时,剂量 应酌情增加。麻醉 用做马、骡、 驴、骆驼、猪、犬 、禽类麻醉药或基 础麻醉药。 牛、羊敏感, 一般不用。全麻以 静脉注射为优,亦 可内服。猪可腹腔 注射。(六)常用麻醉药物27 不良

13、反应: 水合氯醛具刺激性,易引起恶 心、呕吐。对肝、肾有一定损害作 用。 应用注意: 对局部组织有强烈刺激性,不 可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勿 漏于血管外。 (六)常用麻醉药物28 2、盐酸氯胺酮 (开他敏) Ketamine Hydrochloride 理化性质 药用盐酸盐。白 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能溶于水,水溶液 呈酸性。在热乙醇中 能溶解,在乙醚和苯 中不溶。C13H16N1O1Cl1 HClONH CH3Cl HCl(六)常用麻醉药物29 药动学 静注后首先进入脑组织,脑内浓度可 高于血浆浓度的6.5倍。肝、肺与脂肪内也 有较高浓度,可重新分布。 肌肉注射后,猫于10分钟达峰值。

14、易通过胎盘屏障。 在肝脏代谢转化成去甲氯胺酮,仍具 镇痛作用,效力为氯胺酮的1/3左右。 去甲氯胺酮再转化成为无活性化合物 并与约5%原形药从尿排出。 (六)常用麻醉药物30 药理作用 氯胺酮是一种新型镇痛性麻醉药,其脂溶性高 ,比硫喷妥钠高510倍。肌注或静注能快速产生 作用,但时间持续短暂。 作用与经典的全麻药不同,它能阻断痛觉冲动 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又能 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引起感觉与意识分离,这种 双重效应称为 “分离麻醉”。 所以称氯胺酮、苯环利定等为分离麻醉药。 (六)常用麻醉药物31 附:分离麻醉药 临床表现区别于传统麻醉药,动物意 识模糊而不完全丧失,麻醉

15、期间眼睛睁开 ,咽、喉反射依然存在,肌肉张力增加呈 木僵样,故又称为 “木僵样麻醉”。 能明显兴奋心血管系统,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对呼吸影响轻微。 (六)常用麻醉药物32 应用 用做马、牛、猪、羊及野生动物的基础 麻醉药、麻醉药、化学保定药 (麻醉前给药 有阿托品,复合麻醉可用塞拉臻、氯丙臻等 )。 注意: 禽类用氯胺酮可致惊厥。 静注宜缓慢,以免心跳过快等不良反应 发生。 (六)常用麻醉药物33 3、巴比妥类 巴比妥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 惊厥和麻醉作用。 根据不同的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 长效(苯巴比妥)、 中效(戊巴比妥钠)、 短效(硫喷妥钠)。 (六)常用麻醉药物34 (1)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um ( 鲁米那 Luminal ) 理化性质 为白色的片状结晶或白色 结晶性颗粒或白色有光泽的粉 末。无臭,味苦。 露置空气中有引湿性。极 微溶于水。在乙醇或乙醚中溶 解,在氯仿中略溶,在氢氧化 碱或碳酸碱溶液中能溶。C12H12O3N2OCC NHNHCOCOC2H5(六)常用麻醉药物35 药动学 内服、肌内注射均易吸收。广泛分布各组 织及体液中,其中以肝、脑浓度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