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8126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2 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卫生部2007 年 4 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现况分析 . 2 第二章麻风病院村的建设目标和原则4 第三章麻风病院村主要职能 . 5 第四章建设任务6 第五章组织实施与建设周期 7 第六章政策和保障措施 8 第七章预期建设效果 . .9 附件 1 : 麻风病院村房屋建设标准10 2:麻风病院村生活设施配备标准11 3: 麻风病院村基本医疗设备装备标准 .12 1 前言麻风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该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和皮肤接触传染。麻风杆菌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并损害周围神经功能,导致患者肢体畸残。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由于缺乏

2、有效的药物治疗,麻风病被视为不治之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麻风病已经能够治愈,但仍有部分病人由于延误最佳治疗期,虽经治愈却造成畸残。这些麻风病患者因畸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麻风病的防治主要采取隔离措施,各级政府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地方建立麻风病院或麻风病村(以下称“麻风病院村”) ,收容和治疗麻风病人。1986年起,我国开始对麻风病采取“从隔离治疗为主转变为社会防治为主”的防治措施,新发现的病人一般在家接受治疗,原麻风病院村的大部分病人治愈后逐渐出院,回归社会。小部分治愈者因年老畸残、生活无法自理或终身未婚,以及社

3、会上对麻风病及其患者产生恐惧和歧视,使他们无家可归、无人收留,仍长年居住在麻风病院村内,无法回归社会。麻风病院村多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长期缺乏维护,大多数已残破不全,甚至是危房,已不适宜居住。为了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2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现有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居住及生活条件,体现党和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爱,制定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现况分析第一节现状2005 年初全国有麻风病现症病人6000多名。 近几年, 每年新、复发病人 1600 多名。现有治愈存活的麻风病人约21 万,其中约10 万人存在不同类型的可见畸残,居留在麻

4、风病院村的有2.1 万人。全国现有麻风病院村600多所,分布在除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及宁夏以外的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各地麻风病院与麻风病村的名称各异,不完全统一。麻风病院村收容的2.1 万名居留人员中,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个别院村混居有健康家属及其子女。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平均年龄约 65 岁,其中 64% 有手、足、眼部的可见畸形或残疾。全国三分之一的麻风病院村地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麻风病院村的规模不一,多的收容近300人,少的仅 1 人, 平均每处收容 31 人。第二节存在问题一、麻风病院村地处偏僻,生活条件差。因当时防治措施的原因,麻风病院村建设

5、地点多在远离城镇的深山或孤岛,交通不3 便。许多院村至今不通公路;不少院村缺电少水无电话,生活条件很差。二、麻风病院村房屋简陋破旧,危房比例高。由于建设时间早,不少由民房、庙宇改建,房屋简陋,年久失修,危房比例高。据 2005 年 4 月卫生部门统计,全国麻风病院村危房比例高达46.45%。三、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生活水平低。据国家麻风病控制中心统计,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每人每月生活费在50 元以下的占38% ,超过 200 元的仅占 2% 。由于生活费不足, 院村居留人员生活水平低。一些居留人员为了增加收入,带着伤残劳动,造成手足溃疡长期不愈或癌变,严重的导致截肢。四、医疗费用及生活护理问题日益

6、突出。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医药费用保障水平低,近90的麻风病居留人员每月医药费用不足 60 元。大部分院村没有必要的康复设施和器械,居留人员无法进行愈后功能康复。 37% 以上居留人员生活不能自理,多数麻风病院村缺少护理人员,居留人员处于无人照料的窘境,互相代医、代护现象十分普遍。五、一些地区麻风病院村数量多,占用大量土地,但收容规模小,造成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第二章麻风病院村的建设规划目标和原则建设规划目标 : 利用 12 年的时间,在对全国现有麻风病院4 村调整合并基础上,改扩建麻风病院村基础设施,配臵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康复设备器材,改善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生活质量,使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

7、这一弱势群体能享受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建设规划应依据以下原则: 一、加强领导,多部门合作。各地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完成麻风病院村调整合并工作。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明确落实各部门责任,统一组织实施改造建设,保障机构在建设过程中正常运转。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现有院村内居留人员为基数, 按照规划确定的收容规模, 测算需要改造建设的麻风病院村机构数。现有条件差、交通不便、人数少的麻风病院村要撤、并、转,可以将邻近数个市(地、州)的合并为一所,以改变现有分散收容、不利管理的现状,为居留人员

8、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为今后向其他功能如老年病、慢性病、职业病养护或养老院转向,充分发挥建设房屋的长远用途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三、规模适度、功能齐全。原则上调整后的麻风病院村规模为每所收容250 人左右。建设生活、公共、医疗服务等用房及康乐场所。确有需要,可设臵为现症麻风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功能用房。四、依照标准,填平补齐。优先选择交通便利、通水通电、5 规模较大的麻风病院村进行改造建设,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麻风病院村改造建设要依照统一标准,根据填平补齐的原则确定建设内容、规模和装备。个别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择址新建,建设用地由当地政府无偿划拨。五、充分发挥调整后麻风病院村的作用。新建和改扩建麻

9、风病院村要与落实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相结合,以确保建成后的院村充分发挥效益,改善居留者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第三章麻风病院村主要职能麻风病院村具体名称由各地按有关规定确定。改造建设后麻风病院村主要职能为: 1、负责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的收容及日常管理;2、居留人员的基本医疗服务; 3、居留人员的康复服务; 4 、必要时为现症麻风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第四章建设任务第一节 建设内容、规模和标准一、建设内容依据统一的建设标准,在整合现有麻风病院村的基础上,对麻风病院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配臵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医疗、康复设备器材,使其具备开展收容和基本医疗康复服务的条件。二、规模和标准经对麻风病院村及居

10、留人员现状情况进行初步测算,全国新6 建或改扩建麻风病院村80 所左右,总建设规模约24 万平方米。麻风病院村房屋包括三部分:生活用房、公共用房、医疗用房(建设标准详见附件1) 。生活用房以平房为主,按每人10 平方米测算,配臵洗衣机和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 (详见附件 2) ,有条件的院村可以设卫生间。公共用房为餐厅、厨房、阅览室、影视室、健身活动室、库房、车库、工作人员办公用房等。厨房配备必要的食品加工设备,餐厅安装固定就餐桌椅。医疗用房为诊断室、检验室、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药房、理疗室等。配臵普通手术台、12 孔手术无影灯、生物显微镜等必要医疗设备(详见附件3) 。麻风病院村用房要按无障

11、碍设计。建设完成后的麻风病院村应具备完善的基本设施。第二节 资金筹集与安排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 所需建设投资以中央专项资金为主。东部地区 60的投资由中央专项安排, 其余投资由省级财政安排。中西部地区全部投资由中央专项安排。规划测算总投资27637 万元, 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22000万元,地方配套 5637万元 (含预备费)。总投资中土建投资22391 万元,设施及设备投资2736万元,预备费 2510万元。7 第五章组织实施与建设周期卫生部编制全国麻风病院村整体改造建设规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实施的整体规划,落实项目选址、集中收治和有关机构运行保障等问

12、题,编制分省项目建设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同级发展改革部门,按有关程序审批。各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负责组织项目实施。本规划在批复后12 年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第六章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强麻风病院村调整建设,改善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生活条件,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麻风病院村调整建设作为执政为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程来抓。各地要在工程建设的同时,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麻风病院村建成后的正常运转。一、麻风病院村调整建设是社会公益性工程,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需要中央

13、、地方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中央政府给予一次性投资补助,不足部分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解决。各地要无偿划拨建设用地、减免各项规费,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二、麻风病院村实行分散管理政策的地区,要结合本次规划建设,研究改革管理体制,将所有麻风病院村收归省集中管理。8 各地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院村居留人员生活保障费、运行管理经费和设施维修更新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三、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麻风病治愈者回归社会。要加强对当地麻风病院村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责任,保障居留者的基本生活费和医疗费,并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增长,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四、在麻风病院村调整建设过程中,各地要认真清理原有

14、的麻风病院村房屋、设备、土地、森林等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五、要加大麻风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在巩固现有队伍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各类卫生机构麻风病防治水平。第七章预期建设成效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取得以下主要建设成效:充分整合现有资源, 全国麻风病院村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因地制宜规划,整合现有资源,保持合理规模,基本改变全国麻风病院村现有的房屋破旧、设施短缺、功能缺位的现状。规划建设麻风病院村约80 所左右,建设后的麻风院村设施比较完备,功能基本完善,能够改善1.8万人左右居留人员的基本生活、康复和医疗的需求。建立

15、麻风病院村的管理机制,有效运转,保障有力。在省政府的统筹规划领导下,卫生、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合法9 权益。财政部门就麻风院村工作列入预算,保证人员、运行经费投入;民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对居留人员予以合理救助;卫生、残联等部门提供必要的畸残预防、医疗、康复等服务。对于居留麻风院村的其他人员,由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妥善安臵,逐步回归社会,保障其相关权益。以麻风院村建设项目实现麻风防治工作的整体推进。作为麻风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目对于落实以社会治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解决麻风院村这一历史形成的问题,各部门将进一

16、步明确职责,集中力量,研究并出台新的政策,使麻风防治的相关社会问题逐一获得解决。附件:1、麻风病院村房屋建设标准2、麻风病院村生活设施配臵装备标准3、麻风病院村基本医疗设备装备标准10 附件 1:麻风病院村房屋建设标准房屋名称标准(平方米)生活用房住房10 平方米 / 人公 共 用 房餐厅120 平方米厨房80 平方米阅览室20 平方米影视室100 平方米健身活动室80 平方米车库20 平方米库房20 平方米工作人员办公用 房180 平方米医 疗 用 房诊断室30 平方米检验室20 平方米治疗室20 平方米药房10 平方米换药室20 平方米手术室40 平方米理疗室40 平方米其 他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