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复习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980347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动控制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复习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填空题 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 ,被控量为 。水箱;水温 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 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 ;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 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 ;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 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 。 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 则该系统 。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 采用 ;在频域分析中采用 。 稳定;劳斯判据;奈奎斯特判据 4、传递函数是指在 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 与 之比。零; 输出拉

2、氏变换;输入拉氏变换 5、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 和 ,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 。 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 稳定性6、若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的开环传( )G s递函数为 。;( )G s7、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数 学模型,在古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 、 等。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或结构图 信号流图) (任意两个均可) 8、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可采用 、 、 等方法。劳思判据 根轨迹 奈奎斯特判据9、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 12(1)(1)K s TsT s, 相

3、频特性为 。; 22 12( ) ()1()1KA TT 011 12( )90()()tgTtgT 10、PID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0( )( )( )( )tp pp iKde tm tK e te t dtKTdt1( )(1)Cp iGsKsTs211、最小相位系统是指 。S 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12、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 2(1) (1)Ks s Ts ,相频特性为 。;(或:)2222211KT arctan180arctanTo 2180arctan1T T o13、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

4、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 c。 调整时间;快速性st14、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 与反馈量的 差值进行的。 给定值 15、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 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 的前馈复合控制。输入;扰动;16、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1(s)与G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则G(s)为 (用G1(s)与G2(s) 表示) 。G1(s)+G2(s);( )G s17、已知单位闭环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0, 0(,) 1(TkTssk该系统的阻尼比为 。自然振荡频率为 。当n时,该系统的阶跃响应曲

5、线为 曲线,当时,该系统的101 阶跃响应曲线为 _曲线。, 衰减振荡曲线, 非周期的指数曲线,Tk,kT n2118、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0.20.5( )105ttg tee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 。;105 0.20.5ssss19、根轨迹起始于 ,终止于 。开环极点;开环零 点20、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则该系统101( )()90()tgtgT 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1)Ks s Ts 2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 、快速性3和 。稳定性(或:稳,平稳性);准确性(或:稳态精度,精度) 22、控制系统的 称为传递函数。一 阶系统传

6、函标准形式是 ,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 ; 1( )1G sTs(或:)222( )2nnnG sss 221( )21G sT sT s2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根轨迹法或 等 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劳斯判据(或:时域分析法); 奈奎斯特判 据(或:频域分析法) 2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 和 , 与外作用及初 始条件无关。结构; 参数 5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 ,横坐标为 。(或:);(或:按对数分度)20lg( )A( )Llg2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 P 是指 ,Z

7、 是指 ,R 指 。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或:右半 S 平面的开环极点个数);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或:右半 S 平面的闭环极点个数,不 稳定的根的个数);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 (-1, j0 )整圈数。2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定义为 。是 st%。系统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误差内所需的最短时间(或:调整5%2%或时间,调节时间);响应的最大偏移量与终值的差与的比的百( )ph t( )h ( )h 分数。 (或:,超调)( )( )100%( )ph thh28、PI 控制规律的时域表达式是 。P I D 控制规律的 传递函数表达式是。(或:) ; 0(

8、 )( )( )tp p iKm tK e te t dtT0( )( )tpiK e tKe t dt(或:)1( )(1)Cp iGsKsTsi pdKKK ss429、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其开环幅频特性为 12(1)(1)K s TsT s,相频特性为 。; 22 12( ) ()1()1KA TT 011 12( )90()()tgTtgT 30、PI 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时域表达式是 ,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 ,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 系统的 性能。; 稳态性能1( ) ( )( )pu tKe te t dtT11pKTs31、表征一阶系统 K/(Ts+1)静态特性的参数

9、是_,动态特性的参数是_。K;T32、如图所示:RC 网络,其输出与输入的微分方程描述为 )(tuc)(tur,假定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传递函数= ,该系统在)(s作用时,有= 。)( 1)(ttur)(tuceuuutRCrcc RCSttdttdRC1 111)()()( 33、系统结构如图,该系统是 反馈系统,是 _阶系统,是 型系统,若要使系统的放大系数为1,调节时间为 0.1 秒(取的误差带) ,应为 ,应为 %0ktk。负,1 ,I,30,1,34、如果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该系统是 )()()(bsascsksG_阶系统,是 型系统,该系统的稳态位置误差系数5为 ,稳

10、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为速度误差系数为 。2,0, 00avpk,k,abkCk二、选择题1有串联矫正环节是属于( A ) 。s.s.)s(Gc11012701 A、相位超前矫正; B、相位滞后矫正;C、增益调整; D、相位矫正 超前矫正。2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其极点是(B ) 。)s)(s()s(G161318 3.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函数则与( A ) 。)s(G),s(G)s(F1)s(G)s(FA、极点相同; B、零点相同; C、零极点都相同; D、零极点都不同。4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为 I 型系统,开环增益为 k,则在输入下,此系t) t ( r统的( D ) 。A、

11、稳态速度误差是; B、稳态加速度误差不是; C、稳态速度误差是; D、稳态位置误差是。k1 k15已知系统频率特性为,则该系统可表示为( B ) 。15 j. 111115;5; 15;5 22 jtgjtgjtgjtgeDeCeBeA、6对欠阻尼系统,为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可以( C ) 。A、增大系统的固有频率; B、减小系统的固有频率; C、增加阻尼; D、减小阻尼。7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C ) 。)s(GA、随着输入的该变而变化; B、代表了系统本身的物理结构;C、取决于系统本身的多态特性 D、仅于系统的结构 参数有关。8将系统的输出不断的全部或部分的返回输入,成为( D ) 。A

12、、调整; B、测量; C、矫正; D、反馈。9若要求在基本保持原系统的稳定性和频带宽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61s ,31sD 6;s3,sC ;61-s ,31sB -6;s-3,sA、6减小稳态误差,则通常较有效的措施是采用( A ) 。A、提高开环增益,且串联相位滞后矫正; B、单纯的提高开环增益;C、不提高增益,单纯的采用相位滞后矫正;D、提高开环增益,且串联相位超前矫正。10.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具有( A );)s(G)s(G)s(F1A、相同的极点; B、相同的零点; C、相同的零极点; D、不同的极点,不同的零点.1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D )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