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963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一、信息归集1、2015考试说明解读2015 年全国新课标语文考试说明和2014 年相比,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默写范围、能力要求、时间、分值、难度等方面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可谓一脉相承,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原则,这是基于社会大背景和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而需要阶段性稳定的考虑。只是题型示例有两处变化:(1)2015 年文言文阅读新增了“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的新题型; ( 2)实用类文本阅读新增了“新闻材料阅读”的题。2、2014 年高考考情报告(1)论述类文本阅读。卷选的是关于“悲剧”的材料,着重考查考生的“审美”水准和情趣,知识

2、性和文艺性很强;卷选了关于“食品安全”的材料,考查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时代性和现实性很强。设题中规中矩,难度适中。(2)文言文阅读。卷选了旧唐书于休传,卷选了明史韩文传,均为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选文长度均为650 字左右。题型有:文言实词、断句、文意概括、文句翻译。(3)古代诗歌阅读。卷选了宋词,卷选了唐宋诗(两首),考查点相对稳定,突出考查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情景关系、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等。(4)名句名篇默写。卷、卷的题型均为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句子,注重经典篇目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和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不偏不怪。(5)文学类文本阅读。卷选了叶紫的古渡头,卷选了刘庆邦的鞋 ,均为中国小

3、说。均有一定的深度,体现出不同背景下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材料长度均为1500 字左右。注重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构思技巧,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6)实用类文本阅读。卷、卷均选了科学家的题材,卷选了邹丽焱的玻尔传,卷选了爱国科学家邓叔群,一为外国科学家,一为中国科学家。所选传主多为在不同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7)语言文字运用。卷、卷考点均为成语、病句、连贯、图文转换等;成语考点,考查成语辨析能力,题型为选填成语。图文转换,主要是考查根据图中的活动构思框架写一段话。(8)写作。 2014 年高考和以往一样,作文考查均为新材料作文。卷选了关于“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

4、,卷选了关于给动物“喂食”的材料。切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考生实际,考生有东西可写。二、命题预测(1)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5 年高考,考社科类文的可能性大。(2)文言文阅读2015 年高考,考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3)文学类文本阅读2015 年高考,考中国小说的可能性大。(4)实用类文本阅读2015 年高考,考新闻阅读的可能性大。(5)写作 2015 年高考,考贴近生活实际、蕴含丰富的材料作文。三、典题示例(一)现代文阅读【2015 届全国 100 所名校最新高考联考卷(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应

5、该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中介转化地位决定了教育只能着眼于人的发展。然而,教育培养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无价值内涵的人,而应该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实践的人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和能动的存在物,这表现在以“主体性意识”为核心的自- 2 - 为、自觉、自主、自由、自创等诸多方面。主体虽然特指人,但人并不因此就能自然而然地成为真正的主体。即使在某种意义上人都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主体,也有一个主体性强与弱的差异。真正作为主体的人或主体性强的人,必须具有相应的主体价值、主体能力、主体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人在实践活动中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主

6、体力量,并正确地使用和发挥这种力量。为此,人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外界客体和正确地认识主体自身,这是人获得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教育要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引导人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二是要引导人去充分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价值。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他越能科学地认识把握客观规律,越了解客体,越具备实践活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他的主体力量就越强,就越能适应和超越客观现实。因此,认识和把握客体,是人确立自己主体地位的必要条件。但是,认识和把握客体,具备与客体交往的实践活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只是客观地赋予了人以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能

7、否得以发挥和确证,还取决于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的强弱。要提高人的主体性和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教育就必须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即充分认识人在客观规律和客观环境面前的潜在的巨大能动性。据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意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人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和人自身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主体化,增强主体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自由度和自觉度。教育只有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才能更有效地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同时也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必须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

8、培养,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趋势和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坚持从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并依据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发挥和发展了人的主体性来审度教育,这为评判教育的现代性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价值标准,也为教育实施的全过程提供了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思想。(选自扈中平教育目的论)1.下列有关“教育”和“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在自身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处于中介转化地位。B.教育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也就是引导人充分认识自己在客观规律和客观环境面前的潜在的能动性,从而提高人的主体性。C.引导人认识外部世界的

9、规律和自身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人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此。D.教育要有效地解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答案】 D(选项表意与原文不符。原文“有效”前有“更”字修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参与社会历史实践活动的人具有能动性,具有主体性意识,他们表现出自为、自觉、自主、自由、自创等特点。B.不同的人,主体性强弱不同,在主体价值、主体能力、主体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方面会存在差异。C.人们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前,就应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自己

10、的主体力量,并正确地使用和发挥这种力量。D.人们在获得主体力量和主体地位后,才能客观认识外界客体和正确认识主体自身,所以人应该争取尽早成为实践的主体。【答案】 D( “, ,才能 , ”颠倒了条件关系。且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3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要把抽象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把无价值内涵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B.主体力量较强的人,能科学地认识、把握客观规律,具备实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适应和 超越客观现实。C.现代教育呈现出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的趋势,现代教育目的的核心也在于把人作为主体来看待和培养。D.评价教

11、育的现代性,最根本是看教育的目的是否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其是否注重人的主体性。【答案】 A( “把抽象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把无价值内涵的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理解错误。原文只是说“教育培养的不是抽象的人,不是无价值内涵的人,而应该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并不涉及转化的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 100 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冲刺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石青嫂子艾芜早上太阳仍象往天一样,把晴美的阳光抹上满峡的树林,叫带露的树叶草叶都亮得耀人的眼睛。只是石青嫂子的心上却阴暗极了,阴暗得象夏季乌云满布的天空一样,随时都会雨点似的落下泪来。看见

12、屋里踢倒的板凳,打烂的灯,再看见门前地里一片乱踏的脚迹。菠菜的叶子,踩来变成烂泥;番茄踩成一滩一滩的红浆。那些红浆很使石青嫂子疑心,怕是夜来扭扯的时候,石青身上流出来的血。有石青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她这间山峡中唯一的茅屋是孤独的、寂寞的、可怕的。她只觉得面临小河、背靠山岭的一片斜坡,给予她无限的繁忙和劳碌。她终天头上包着一张蓝布帕子,不是拿锄头挖地、镰刀割草,就是手腕上挂个篮子,采摘什么东西。晚上星子都现在山峡的高空了,树林茅屋全隐藏在轻雾里面,小的孩子,坐在门前哭着喊妈的时候,她还在地里摘着苦瓜豇豆或是茄子辣椒,准备明天一早挑到五里以外的镇上去卖,好换点米回来。但自当家人被抓壮丁后的第四

13、个月,有一天,忽然有三个人大模大样踏进了她的菜地,拿一根带子在东量西量的。她大声地加以阻止。“呵呀,你们踏着人家的菜地哪,那是才撒下种的!”一个站在斜坡边上的人,穿着长衫, 悠悠然吸着香烟的,露出轻蔑的神色,叱责地说:“你在吵个鬼呀,这样叽叽喳喳的!”“这是我的地呀,我不该吵么?”吸着香烟的人眉头一扬,轻蔑地说:“这是吴老爷的! ”“你们还是搬走的好,没有看过你们这里,人凶狗也恶的!”“要我搬走,那容易!人家苦了十年,不说啥子,就是汗水也流了几十百桶去了嘛!你就拿棒棒来赶,我都不会搬的!”半晌,才望下屋后的斜坡,恨恨地说。三个人走了以后,峡谷里又重新平静了。风在林间吹过,叶子微微作着声响。有一

14、天半夜后,石青嫂子突然被狗的凶猛叫声弄醒,同时又听见什么东西在毕毕啪啪地爆响,睁开眼睛一看,满屋通明透亮,不住地冒进烟子来,她明白隔壁灶房起了火了。火在茅屋上吼着、跳着、笑着,尽量发挥暴虐的能事,不到一顿饭功夫,就把屋子和屋里的一切,烧成平地了。连屋子侧边广柑橘子的树叶,都烧得焦黑。火光没有了的时候,一坪炭屑还在黑暗中发着红焰,冒着烟子。石青嫂子想着她这年年都在培修的屋子,想着慢慢买来的家具,想着那条没有跑出的猪 , 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把这半年来所受的冤屈和痛苦,都借声- 4 - 音发泄个一干二净。第二天早上起来,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路咒骂,直朝吴大老爷住的地方冲去。“快开开,我要去看吴大

15、老爷!”石青嫂子一面打栅栏,一面乱骂起来:“你这狗,你为啥不开门!”骂了好久,手也打痛了,栅栏门还是紧紧地立在那里。石青嫂子累极了,便只好坐在那里喘气。石青嫂子休息了半天,觉得对于栅栏门简直无法可想。于是,她只得慢慢地走回家去。斜坡上的菜,一给人扯光踏坏,火烧过后的地方,就更加显得荒凉了。在这里既无房子躲避风雨,地上又没出产给她生活上的希望,而那恶人暗中还不晓得更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唯一的法子,就只有离开这个地方了。到什么地方去呢?她不知道,单觉得离开好些,离开这里,孩子们或许不至于饿死。她背上背着铺盖卷,怀中抱着婴儿。他们一家大小顺着小河边,直朝镇上走去。绕到山半腰上的公路时,便又看见峡谷

16、里他们住过的地方了。峡谷里蒙着轻微的白雾。金灿灿的早上阳光,照着岭上的松林。小河边的果木树和那片垦 过的黑土,还阴沉沉的,留有夜来的阴影。孩子们首先看见了,便欢叫起来:“妈妈,我们的家呀,你看,在那里!”妈妈只瞟了一眼,不敢多看,怕流出眼泪,便低头走她的。但孩子们却都问了起来:“妈妈,我们啥时候回去哪?”妈妈忍着眼泪,哄他们说:“等橘子柑红的时候,我们就回来!”孩子们都感到满意了,走了一会,他们又问:“妈妈,我们到哪里去呢?”妈妈怔了一下,半晌才想出哄他们的话来:“我们去找爸爸! ”孩子们更加快乐了,连声发笑地喊着爸爸,但作妈妈的却忍不住了,眼泪双双地滴落下来。她走了一会儿,眼泪流够了,心里清爽些了,还听见孩子们一路满有生气的笑声,便又鼓起勇气,咬定牙巴地想:“不论啥子艰难困苦,我都要养大他们的!”1947 年 9 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小说描写了抗战胜利后一个农村劳动妇女倔强的生活意志和艰辛的生活道路,表达了作者对石青嫂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