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97670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小学低中段儿童诗阅读欣赏的实践研究茅盾实验小学 俞春燕一、问题提出一、问题提出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早在公元前六世纪诗经就已诞生,并以其辉煌著称于世。爱诗、诵诗、作诗,中华民族这一深远的诗教传统,使历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作为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对小学生进行诗歌的熏陶。小学低段儿童接触最早的语言形式是儿歌,在幼儿园他们背诵了大量形式活泼且寓教于乐的儿歌,富有节奏、韵味的儿歌广受儿童的喜爱。儿歌是儿童诗的一种,是儿童诗更直白的表达形式。幼儿园大量的朗诵为学习儿童诗奠定了基础。从儿童心理特点看,儿童诗依附于生动、美妙的形象;音节铿锵,节奏明快,琅琅上口,对

2、儿童最具吸引力。优美的诗歌旋律,能使孩子们愉快、热烈的情绪持久不衰。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诗是一种良好的载体,能承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诗言志”就是说诗不是空洞的口号,概念化的思想,抽象的语言,而是从生活中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对学生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素养的提高,是其他样式所不能替代的。 而今儿童诗普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众多的少儿报刊辟有儿童诗专栏,其间有作家、诗人的作品,又有学生的园地。同时各种儿童诗的普及活动也在各地红火开展,有关儿童诗教学的书籍、网站、博客也新鲜出炉。这些都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

3、障。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描写对象,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有感情、最凝练、有韵律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受到特定的读者心理的制约,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是符合儿童心理的,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一)传统诗歌教学为我们积累了大量可行的经验。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是一部诗教的历史,从文学史上最早记录的文字,到诗经 离骚 ,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路走来,传统诗教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幼童的启蒙一般以诗(包括韵文)教学为主,如、等。给孩子以诗的熏陶是一个民族文化进步的象征,直至

4、今日,许多学校和家长仍把诗歌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学生从小就受到诗美的熏陶。诗歌有着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畅而优美的音乐性、参差不齐的形体美、天真活泼的趣味性等特性,而深得孩童的喜欢,对于他们丰富词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郭沫若先生等先后提倡以歌谣用来表见文化,辅翼道德,辅翼教育。(二)童诗欣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的逻辑思维还处在起始阶段。儿童诗所表现出来的既包含情趣、意境深远,又浅白晓畅的这些特性,一方面,使那些刚进

5、入探知事物本质属性的孩童,在认知过程中铺设一个缓冲地带,另一方面,诗歌巨大的内涵容量、精练准确的语言表达及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为高年级学生对构图、选材、表现力等更好的把握提供了练习的阵地,更好的促使他们的语文能力整体和谐的发展。诗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 ,(三)童诗欣赏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儿童文学教程指出:“儿童文学能力包括三个层面:生理的感觉运动层面,心理的意识符号层面,文化的审美经验层面。而心理经验必然要伴随着生理过程一同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儿童对文学的接受能力是以儿童生理感官的感觉、运动机能为生物条接件和基础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

6、幻想,这是儿童诗欣赏的心理基础。事实上儿童诗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是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儿童诗教学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儿童富于想象,这同诗歌需要想象有着一致性,诗歌体现的美,同儿童的唯美的追求也有一致性,儿童对诗歌似乎有着天然的需要,这正是诗歌能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引起儿童注意的原因。二是儿童想像力发展较早,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像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儿童对音乐的敏感几乎是本能的,先天的。诗歌这个特殊的文学样式音韵优美,音调和谐,刺激着儿童听觉等感官的协调参与,会引起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往往可以碰到这样的场面,面对朗朗

7、上口的语言,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摇晃着身体,打着节拍,完全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气氛中。三、研究对象三、研究对象茅盾实验小学 14 年级学生四、研究目标四、研究目标1、通过多渠道的儿童诗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儿童诗的喜爱和兴趣,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2、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升教师对儿童诗的鉴赏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积累经验,形成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阶段性儿童诗欣赏内容。五、研究的内容和措施五、研究的内容和措施1 1、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1)创设出诗的氛围,让诗进入学生生活用孩子们喜欢的优秀诗句布置教室。如植物角写上“伸出我的眼睛,

8、伸出你的双手,在这里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在教室的墙上挂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在班级的展示台中开设诗歌专栏,每星期推荐一篇优秀的儿童诗作品或发表孩子们自己写的诗;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儿童诗句写在作业本的扉页、课本的扉页,让孩子们生活在浓厚的诗的氛围里。(2)介绍儿童诗人,拉近与儿童诗的距离圣野、金波、叶圣陶等著名的儿童诗人,他们都具有天生的与儿童的亲和能力。他们创作的许多儿歌都早已被学生所熟悉,如叶圣陶爷爷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早在幼儿园就能朗朗背诵了。通过介绍这些儿童诗人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

9、拉近诗人和孩子们的距离,增进孩子对诗歌的理解。(3)举办诗歌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让诗歌也成为学生交流的一种工具。在班级中举办诗歌节。通过开展诗歌朗诵会、原创诗歌大赛、诗配画比赛、诗歌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营造班级中浓浓的读诗氛围。还在班级评选最受人喜爱的十首儿童诗、十佳小诗人等评选。这样的主题活动为孩子诗情的飞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纵深的空间。2 2、拓展学生阅读儿童诗渠道、拓展学生阅读儿童诗渠道(1)熟读新编儿歌 365儿歌是儿童诗的“童年”。儿歌在词语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追求幽默、机警的谐趣,适宜于歌唱游戏,因此,最容易被刚入学的学生接受和喜爱。老师结合课文中的儿歌

10、儿童诗教学,让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诵读新编儿歌 365 首这本书需求,金波、圣野等一大批著名儿童诗人专门为低龄儿童创作的儿歌贴近他们的生活和认知水平,符合他们的心理,同时也为识字提供了很大的实践空间。(2)阅读课外读物,分享同龄人的儿童诗儿童诗是全国唯一供少年儿童阅读的诗刊,发表了近期诗人、小作者的优秀作品。每班订阅一本儿童诗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进行有效的评析,让学生关心儿童诗的动态。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 小作家 、 少年日报 、 小学生世界 、 小学生阅读世界这些优秀的少年儿童刊物上每期都会发表优秀的儿童诗,鼓励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阅读、班级订阅,家庭订阅,让这些优秀的儿

11、童诗进入学生的课外书队伍。利用班级的班委费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台湾优秀儿童诗作品成立班级“小小书虫吧”,努力营造和形成“三三两两结伴读诗,七嘴八舌争相斗诗”的读诗氛围。(3)课内外结合,让儿童诗走向全体学生每一册语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级教材,安排了大量优秀的儿歌、儿童诗作品。在教好这些儿歌、儿童诗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当重视抓住时机,相关延伸,学习或者是同一作者的、或者是相同主题的、或者是类型一致的儿童诗。(4)多读多背多积累,在实践中发展赏析能力教师编写茅盾实验小学儿童诗欣赏 200 首 ,集中优秀的儿童诗,每个星期抽出一节语文作业整理课(一学年约有 35

12、 节作业整理课,完成 50 首儿童诗教学任务)由老师专门进行赏析指导。3 3、探索儿童诗课堂赏析的指导方法、探索儿童诗课堂赏析的指导方法课堂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以促使学生诗情激荡,思维飞扬,使课堂诗意弥漫。(1)营造气氛,启迪诗思)营造气氛,启迪诗思一首诗就是一个意境,走进去,感受到浓浓的情,走出来,体会到幽幽的美。因此一首儿童诗的教学,开始时意境的营造非常重要,或音乐、或图片,可以是谈话式的轻松回忆,也可以是链接式的作品回顾,总之唯一的目的就是带着学生不知不觉地悄悄走进诗的意境。如在指导赏析梦中一首诗时,先让孩子们背诵了

13、游子吟,感受母爱的无处不在。然后再来读“梦中,/我把小手伸出来,/让它透透气。/梦中,/我把小脚踢出来,/让它散散步。/梦中,/我把小屁股钻出来,/让它乘乘凉。/梦中,/我一个喷嚏,/吓得妈妈跳了起来,/惊醒了。/看着我的睡相,/妈妈心疼得/把我的小手、小脚、小屁股/一个一个藏进暖融融的被窝,/于是,香甜的梦又开始了。”正因为有前面游子吟的铺垫,学生很快进入那种不着痕迹,却写出了母亲绵绵不尽、无微不至的爱的意境中去,体会那种浓浓的,母亲疼爱儿子,儿子享受母爱的情感。(2)入情美读,感受诗情)入情美读,感受诗情 当诗句抑扬顿挫的声韵和句式,有着连续反复或间隔反复的的稳定变化样式时,就会形成朗朗上

14、口的韵律和节奏感。阅读欣赏诗歌,一定要反复诵读,读得熟记于心,但这不同于死记硬背,而是为了能让孩子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并为下一步仔细体味诗歌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熟记诗歌,在竞争中掌握诗歌和配乐朗读是确实可行的办法。比赛读,可以先小组比,比读得正确流利,然后让学生自由读,细细体会怎么读,诗歌才更好听,最后让学生个别比赛,提高朗读的技巧。最后同位互相练习朗读,以使他们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通过声调、节奏和内容 ,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配乐朗读,首先要感受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通过反复朗读,体味不同段中情感间的差异,最后配上合适的音乐。用音乐来渲染优美的情境,用音乐来补充余

15、绵的思绪,用音乐来烘托内心的呼唤,达到两种声音的完美融合。在阅读欣赏诗歌时,要从中体味、感受作者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使自己内心的情感得到升华。在反复地吟诵品味中,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调、动听的韵律,领略诗歌的音乐美。领会作者的诗情画意,必须在“品读”语言中体会,在“吟读”想象中再现,在“美读”欣赏中感悟,在一行行、一节节跳跃的字句中,读诵徜徉。(3)自主创作,形成诗语)自主创作,形成诗语儿歌诗歌多采用诗句,诗节连续反复或者间隔反复的语言结构,便于读者领会主旋律。排比的运用增添诗歌节奏感的功效。排比和重复常常同时使用,不仅仅可以营造强烈激昂的语气,还可以赋予诗歌百转回肠,绵远悠长的效果

16、。诗歌是一种富于想像的载体,因此如果在诗歌的教育中,能触类旁通地激发学生的想像,结合赏析材料,根据诗歌内容来模仿段落创作,那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利于思维的碰撞、学习的借鉴和时空的交流。如走进大自然一诗中写道:“把自己变成大树/去体验大地的深沉/把自己变成白云 /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这时就让学生模仿这种形式,来写一写有关描写投身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诗句,学生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铺垫,心中已澎湃着诗情,兴致很高,照着样子就开始创作起来,比如:“把自己变成蝴蝶/去采集大地的芳香 /把自己变成镰刀/去感受丰收的喜悦 /把自己变成沙粒/去触摸大海的脉搏 ”4 4、研究各阶段儿童诗阅读赏析的内容和目标、研究各阶段儿童诗阅读赏析的内容和目标一年级:读短小有趣的诗,乐读成诵,让孩子喜欢诗。一年级:读短小有趣的诗,乐读成诵,让孩子喜欢诗。儿童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相对于其它文学样式,是最富有想象特征的产物。儿童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和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它使平凡的生活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