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4721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言: 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后,为使读者了解目前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总结前 人的研究成果特作此文献综述。 本文献综述主要总结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得应 用研究成果, 主要是研究国内的应用情况,同时和国外的应用情况相对比,以此 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字: 作业成本法、制造业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一、作业成本的起源及在我国的起步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简称 ABC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成 本更准确的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的一种成本核算方 法。最早产生于美国,1952 年美国著名会计大师埃.克 .科勒( EricKohl

2、er) 教授在其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 等概念。但全面解释“ 作业” 、“ 成本” 、“ 作业会计 ” 、“ 作业投入产出系统 ” 概念 是在 1971 年乔治斯托布斯 (GeorgeStaubus )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 会计 (ActivityCostingandInputOutputAccounting)中,这是理论界的一个里程碑。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信息处理系统(MRP)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全面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MRPII) 、制造系统 (FMS)、现代集成制 造系统( CIMS)等一系列现代管理系统的兴起,

3、美国实业界普遍发觉产品 的成本与实际相差甚远,这是当时学术界进行探究的一个背景条件。80 年 代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罗宾.库伯( Robin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罗 伯特 .卡普兰( RobertSKaplan)在乔治斯托布斯的理论基础上全面的提出了以 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自此作业成本法问世。 在我国国内,最早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1988 年易中胜编译并发表的的 管理会计: 挑战、对策与设想,到 90 年代以著名管理会计学家余绪缨为代表 的学者们掀起了一股对作业成本法的探究热潮,但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外著作的 编译,理解阶段, 发展较为缓慢。 近年来的国内研究逐步开始关注实践应用领

4、域 了,最典型的时王新平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被称为是ABC 法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内的第一次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著作。但目前我国的研究现 状是尚处于理论阶段, 对如何在企业中应用的研究还很少。具体的研究进展按研 究的内容来总结如下: 二、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外的发展及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美国兴起, 也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迅速的欧美得到了发展。 一些 知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电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福特、惠普、宝洁、西门子等 公司已经采用了作业成本法, 此外在美国的一些打商业银行, 快递公司等也得到 了应用。根据美国学者的统计研究,上世纪90 年代美国公司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情况如下:类别1990 年1

5、996 年未考虑 ABCM的公司70% 21% 正在评定ABCM 的公司19% 25% 已评定但拒绝ABCM的公司0 5% 已采纳 ABCM的公司11% 49% 合计100% 100% 已采纳 ABCM的公司100% 其中:已把ABCM 用于公司战略决策54% 已完成作业分析、ABCM 模型,待运用14% 已进行作业分析、收集数据,处于设计阶段14% 从表中可以发现,从作业成本法产生以来迅速的得到了发展,并不断的得到了很多大型企业的认可,这些成功的例子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我国, 80 年代以前对作业成本法几乎是无意识的,而80,90 年代也只是对国外相关理论的介绍引进, 实质

6、性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成本法的主导地位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市场经济,市场日益活跃,需求愈来多样化,从以前单一的大批量生产逐步向以顾客的需求变化的小批量生产,间接制造费用的比重增加,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准确的反应实际成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者在这一时期不断的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相关实质性探究,但我国真正实行作业成本法的企业非常少, 只有一些大型企业采用,截止上个世纪末只有上钢三厂、二汽集团、上海缝纫机厂、湖南常德机械厂、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等,多数企业还处于了解或不知道作业成本法的阶段,在我国推行作业成本法,特别是在运输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7、要走。三、在我国运输业实行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及相应障碍作业成本法虽然先进科学但是其运行时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主要有:1、 管理层能意识到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并有改变的意愿2、 企业自动化程度高,且间接费用在成成本费用中得比重较大3、 企业产品品种多,生产步骤复杂4、 拥有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和与之相配的财务人员5、 有相关科学的并与实践结合的理论指导客货运共同成本分摊的问题铁路运输需要对寿命周期较长的资产进行大量投人(包括新建或购置的投资和运营时的养护维护等 ),资产是与较长一段时间的业务量相对应的。因此,成本费用多表现为共同成本,其中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修理费占运输成本比重较大,这种共同成本类似

8、于一种间接费用,需要在不同时期、 不同运输产品对象间进行分配。共同成本的存在为铁路客运企业成本的准确计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铁路企业的线路和信号设备是为客货运共同服务的,成本费用表现为客货运共同成本。按照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费用核算中很难在客运成本或货运成本之间准确分摊共同成本。此外,车站的水电、房建、通信部门的费用及管理费用等支出也不能直接列入客运或货运成本。因此目前缺乏一套能够合理反映共同成本在客货运企业之间进行分摊的成本计算体系。1 .2 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把每单位产品或服务耗用的某一项成本标准(如吨公里、人公里以及换算吨公里等指标) 当

9、成了对所有费用进行分配的比率。事实上,某一单趟客运列车耗用的各种费用占费用总额的比例, 难以用单一指标代表。单一指标不能准确反映调车、信号等作业的成本。如调车费用和信号费用的多少与单次列车载客量(人公里指标) 没有直接的正比例关系;管理与行政费用也不能完全与旅客量直接挂钩, 但在一段固定的时间期限内,管理与行政费用与企业运行列车班次的数量有比例关系。因此,按照单一项成本标准分配间接费用,必然造成载客量少的列车分摊的单位成本虚减,而载客量多的列车成本虚增,不符合“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公平配比原则和信息相关性原则 ,从而导致成本信息失真,也不利于鼓励客运企业及其服务人员以 优质 服

10、务 吸引乘 客。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经济环境和发展现状: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有专家根据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应用实践总结出具备下列特征的企业将从作业成本法的采用中更多获益:高额的间接费用;产品种类繁多 ;各产品需要的技术服务的程度不同;各次生产运行数量相差很大且生产准备成本昂贵;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几乎就是为铁路运输业量身订做的。作业成本法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铁路运输成本计算也开始了该方法的尝试。在中国铁路成本计算系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 作业成本法的思路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初步应用。在该系统中, 运营作业被分为客运作业、货运

11、作业、客货基础作业。客运作业又细分为旅客发送作业、行包发到作业、行包中转作业、客运机车作业、客运车辆运行作业;货运作业细分为货物发到作业、货物中转作业、货运机车作业、货车编解作业、货车运行作业;客货基础作业细分为工务作业、电务作业、车站及站舍作业。客运作业和货运作业又分别选取了若干运营指标作为支出归集的标的, 如旅客车辆公里、 列车公里、货车公里、货运通过总重吨公里等。成本计算系统在以上这些作业划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技术处理, 计算运营成本。作业成本法思路的应用在铁路成本计算系统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该方法的应用仅限于一些粗浅的层次。对于作业划分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成本动因的认定等方

12、面需要明晰和深入研究, 对于作业成本法在铁路成本管理方面的意义也缺乏应有的认识高度。当然,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需要全系统的合作, 仅靠个别部门是无法开展的。就铁路运输成本管理与控制而言,运用作业成本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成本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现代制造环境下固定制造费用比例大量上升,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使得传统的变动成本法已不能真实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 从而导致产品成本严重失真,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业成本法得以产生和发展。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 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出发,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和分析,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不在各产品间直接分配,而在各作

13、业间以作业为基础进行分配,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资源消耗信息,体现了费用分配的因果性,使得产品成本计算更为精准,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参考。同时, 作业成本法引入了作业链和价值链的概念。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价值链与作业链紧密关联,是一项作业转移到另一项作业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价值量的转移,价值链从生产经营环节上看就是作业链, 是从货币和价值的角度反映的作业链。最终产品 (服务) 是全部作业的集合,同时也是全部作业的价值集合,作为最终产品 (服务),它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凝结了各个作业链上的价值。作业成本法立足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作业链和价值链

14、管理,把握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能够使企业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及时应对市场风险、 适应环境变化,更好地发挥其在决策、计划、控制中的作用。铁路运输企业作为服务类企业,除了客、货运输外,还担负着机、客车、线路等移动、固定设备的养护及运用维修业务。铁路运输联动性的特征决定了其运输业务不可能单一完成,旅客服务、货物装卸,运输调度、设备运用维修等作业相辅相成,能直接归集到专业和服务的直接成本很少,管理费用、 设备折旧和运用维修费用等间接费用在整个运输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作业成本法具有适用于业务流程复杂、 成本动因多样、 间接成本比重大的应用特性,这恰好满足了铁路运输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通过精细化的作业

15、分析,可较好地满足企业流程管理和战略管理的需要,能够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水平,增强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 进一步深化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作业成本法融合了一系列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它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首先,作业成本法通过作业识别,组建作业中心,构建作业链,使企业在“开源”过程中,就对拟使用的资源作好预先的筹划和安排, 使日后的潜在成本得到事前的控制,其全程战略管理思想与全面预算目标确定、预算编制思想相吻合。其次,通过对所有与产品(服务)相关联作业的跟踪,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 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实

16、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与全面预算管理过程相匹配。同时,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能更有效地实现各责任中心的各项预算目标。铁路运输企业从2002 年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施作业成本法,通过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对预算成本和实际作业及运输成本进行构成分析、差异分析, 既可以进行传统的预算分析,又可以找出各个作业点上的成本升降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降低成本费用。以前我国制造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涌现了很多自动化生产的制造企业,相关管理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在市场经济下由以前的卖方市场逐步转为买方市场,市场需求出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直接人工成本降低间接成本费用上升,内部成本控制也不断完善,所以从整体上看部分大型先进企业基本上具备了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外部条件。但为什么至今也只是一小部分的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呢?这是因为在我国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在制造业中占大部分,成本费用中仍是人工费用占大部分,只有少数大型的的企业是技术或资金密集型。我国解放初期经济发展是模仿得苏联模式,也叫典型的中国传统模式,成本意识差而且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