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学期期末复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2579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学期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学期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学期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学期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学期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学期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学期期末复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长春版上学期期末复习(一)长春版知识精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要点: (首联)既寄寓不必伤别之意,又起破题作用,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点明两个 地点,用环境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两人情感间的共鸣句、此别为别中之别、劝 慰友人既然离乡 “ 宦游” ,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的诗句。 (颈联)点明不必伤别的理由、 把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表现诗人宽阔胸 襟的诗句、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千百年来的名句。 (尾联)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更不要学儿女态的诗句,在离别之际,诗人直 言相劝友人无须悲悲切切的诗句。 习题: 1、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 劝君更尽一杯

2、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诗 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 的诗句。由此可联想 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 。 3、同窗好友远行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 谊: , 。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 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答案: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登幽州台歌 要点: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的绵长、 感慨自己生不逢

3、时、 怀才不遇及抑郁不平 之气; 后两句登楼眺望, 写空间的辽阔无限; 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表现了他无可奈 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习题: 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 。 2、登楼眺望,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 是 , 。 3、本诗与屈原远游中:“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意境相近的诗句 是: , 。答案: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要点: 前两句: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写景和叙事相 结合

4、、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后两句: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浪漫主义诗风的表现、表现愁的诗句。 习题: 1、诗中与苏轼的词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 愿的诗句是:, 。 2、本诗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意境 相近的诗句是:, 。 3、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贬迁的消息后伤感的诗句是: , 。 4、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 , 。 5、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写出贬谪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 。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诗人对友人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 。

5、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滁州西涧 要点: 1、2 句 写春景、含有鸟的句子,含有草的句子,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动静 结合描写景物、表现诗人恬淡之情、借动植物写出自己安贫守节的恬淡胸襟 3、4 句 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运用对比的手法、 有志改革却回天 无力,思归却又不能、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习题: 1、本诗中与寇准春日登楼怀归的“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

6、日横 ” 意境相似的诗 句是:2、作者借动植物写出自己安贫守节的恬淡胸襟的诗句是: , 。 3、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虽有志改革却回天无力,思归却又不能的两 难境地的诗句是:, 。 4、诗中通过动静结合描写景物,表现诗人恬淡之情的诗句是:, 。 答案: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要点 1、2 句 全篇中绝妙佳句、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对早春景色加以赞美, 富有哲理,描写春天,写草的句子,写春雨的句子。 3、4 句 诗人的主观感受、 运用对比

7、的手法, 表现作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与喜爱 之情。 习题: 1、诗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的诗句是: , 。 2、诗中描写诗人的主观感受的诗句是: , 。 3、诗中能够表现春天朦胧美的诗句是: , 。 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作者对早春景色的赞美与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 5、本诗中与杜甫的诗句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 。 6、诗中对早春景色加以赞美,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 。 7、诗中赞颂早春之美,抒发作者对京城早春景色的热爱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天街小

8、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论语八则 复习要点: 1、了解并积累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 2、能够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填入正确的语句。(孔子经典语句的积累,本考点出 现在第一题诗句积累部分。) 3、 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 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习题:1、孔子名,字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 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2、论语意为。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编撰而成。它以和 文

9、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并称为 “ 四书” 。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认为对于自己学过的知识,应该_。 (2)孔子认为与同门的人相识是快乐的,所以他说 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做到 _,_。 (4)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自己品德修养的形成,所以应该 _ _?_? _? (5)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 _。 (6)孔子认为对待事物应持的态度是_, _。 (7)生活中,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随时以周围的人为借鉴的句子是: _,_;_, _。 (8)与“ 取长补短 ” 的意思

10、相近的句子是 _, _。 (9) 表明人人都可以为人师的句子是: _, _。 (10 )说明人重在自身修养,不必要求别人一定了解自己的句子是: _ _,_ _。 (11 )在考场上,监考教师经常引用论语中哪个句子告诫我们要诚实答卷: _ _,_ _。 (12 )告诫人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反思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 _,_ _。 答案: 1、丘,仲尼。儒家 2、语言的论纂( zu n);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语录体和对话;大学、 中庸、孟子 3、(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小石潭记 文章以生动传神之笔, 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美妙,潭水清澈, 游鱼活 泼生趣,同时寄托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忧愤的心情。考点: 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一题) 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二题) 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三、

12、四、五题) 4、课文的背诵默写(试卷第一大题古诗文默写) 复习要点: 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 文学 家、 思想 家,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时所写的 永州八记 中的第四篇。 是备受称道的名篇。 2、原文语句填空: 描写小石潭全貌的语句: 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 可以看出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伐竹取道。 既表现潭水之清, 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 “_ ”。 (潭中 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和 “ _ ”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3、本文是按什么顺

13、序来写的? 明确:游览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游鱼 小潭源头 游览感受 4、作者写小石潭的水 “ 清” ,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作者是怎样写水 “ 清” 这一特点的?你由此还能联想到哪些与它有关的古诗文名 句? 明确:(1)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先正面落笔, 勾勒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水 尤清洌),然后用侧面烘托手法,虽无一字写水,却处处在写水的清澈,用“ 潭 中鱼可百许头 ” 写鱼历历可数,又像在空中游动一般,阳光照射,影子落在石头 上,此段文字用鱼、阳光、影子烘托出水的清澈。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作者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

14、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 明确: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 小溪,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 作者形容它像蛇那样曲折, 这是流动的。 通过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准确地抓住 了景物的特征。 6、本文描写小石潭融情入景, 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中, 投入了作者本人的身影。 结合写作背景,试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明确:作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甚至把这种幽静渗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 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 被排挤受迫害身世遭遇的反映,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15、7、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文章以生动传神之笔,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美妙,潭水清澈, 游鱼活泼生趣,同时寄托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忧愤的心情。陋室铭1、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 “ 韵” 的。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2、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 极力形容 “ 陋室” 不陋, 表达了一种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考点: 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一题) 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二题) 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三、四、五题) 4、课文的背诵默写(试卷第一大题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