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洞地区涵盖村寨初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72515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洞地区涵盖村寨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洞地区涵盖村寨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洞地区涵盖村寨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洞地区涵盖村寨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洞地区涵盖村寨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洞地区涵盖村寨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洞地区涵盖村寨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洞”地区涵盖村寨初探从江县侗字研究会张子刚侗族地区在历史上有以数字指代地区(或片区)的情况。如六洞、八洞、九洞、千三六百、二千九之类。除八洞之外,其他几处范围都比较明确。“洞” ,有时写作“硐”或“董”。 “洞”有两个意思,一是封建王朝在侗族社会中所设立的组织,叫作溪洞或洞,它是介于县、土司和村寨之间的基层行政组织;另一个意思是侗族村寨联盟,名曰“款”或“董”。侗族村寨联盟和基层组织有的是相互重叠和涵盖,如“六洞”就是如此;有的又不是这样,因而要弄清这一问题,非常棘手。有的研究者认为它不属于县志、府志和省志的记载范围,所以方志没有记述。这也不尽然,笔者从清光绪黎平府志中得知,该府志记述的

2、村寨名称已涵盖到辖区内所有的寨子。今属从江县地的村村寨寨都记得清清楚楚(其他地方也是一样) 。其中,潭溪正副司属53 寨,从江现有 11 寨;西山有 22寨;经历司分管曹滴司91 寨,从江有 15 寨;下江厅属东路14 寨,南路 74 寨,东路 54寨,北路 8 寨,以上四路共 150 寨;永从县属南路 99 寨,今从江有 48 寨;丙妹分县分驻11寨。为什么唯有“洞”没有加以记述?我想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而且是早期的基层行政组织,至少在元代或元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一时难以弄清,故修志时作忽略不记。侗族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对“六洞” 、 “九洞” 、 “二千九”和“千七”的地区范围已经大体弄清楚

3、了,而对“八洞”地区还没有论及到。民间口传所提供的资料又相去甚远,可以说是各说一词。 “八洞”究竟包括哪些村寨, 笔者最近理了一下, 总觉得象乱麻一团, 越理越乱。往洞石贵昌先生说:“一洞:归湖南通道二洞:归湖南铜了三洞:巴县(侗语)四洞:三江故疑五洞:苗寨便六洞:乐乡贯洞七洞:寨号宁约八洞:黎平洪州九洞:平友至平楼牛堂十洞:三宝,车江”高增吴仁和先生说的是:“一东瓦烟寨东拉孖沐落寨主:龙宝、格付二东顺具化孖大年落寨主: 传金、万吉三东 万八寨详兰关公落寨主:万金、格虽四东 孖南水口都柳江谢梅岑地落寨主:袜武、金或、金灿2五东留王平警我快街府六东 龙图贯洞晒朗庆云牢胖洛香牢团落寨主:安灿、金果

4、七东 灿老三龙顺东坐平落寨主:艮应、艮爻八东 入神岑胖尚拉落寨主:传龙、金扣九东 敌往平楼顺通我架落寨主:万宝、顺坑十东 古州三宝娥寨下八矿落寨主:万板、地亲”2013年 7 月 12日, 笔者再次拜访了国家级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承人吴仁和先生。吴先生向笔者提供了以上各“东”的村寨名称及落寨寨主的先人名单,他是从洞款的角度说的。名单包括一“东”至十“东” (因系汉字记音,“洞”与“东” 、 “董” ,都是一个意思笔者注) 。其中“八东”有“入神、岑胖、尚拉;落寨主:传龙、金扣”。吴先生说,入神、岑胖和尚拉都是古地名,不知道怎样翻译。石贵昌同志说“八洞”在黎平洪州。石贵昌提供的资料与吴仁和提供的相

5、互比较后,觉得六洞、九洞和十洞基本吻合;八洞又与侗族概况(二)说的“潭溪、地青一带统称为八洞”也基本吻合。“八洞”称谓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一是光绪十年(1884)十二月十九日立的平友 永沾禁止碑,是时任黎平知府俞鸿逵所发的文告。碑文称: “兹据八硐各寨乡正滚故进等禀称,缘承平之时,因汉奸剥蚀,夷民山穷水尽,故阖属苗民莫可聊生, 因而叛乱。 ” 光绪十七年(1891)九月初四开泰县正堂赵发给八硐苗民吴故相、滚故懦的示谕中,除了明确“右给八硐苗民”外,还提到“惟查该苗民贫苦者居其大半,亟宽抚恤”。1999年 3 月版从江县志和 从江县民族志 苗族篇 (油印稿)均载有王故烈(1840-1919)的传

6、略。其中称王被推为八洞款首,后与九洞联款,又被推为“新八洞”款首。民国初年他曾率“忠义款”兵行军二百余里增援六洞、 “四脚牛” (黎平南部侗款),阻击入犯的广西梁月初、张三嫂部。后又配合驻古州之黔军游击大队长吴传声部,在平江再次击溃梁部,并将其驱逐出境。现从江县文物局收藏有王故烈遗物“忠义款护勇”马甲一件,可权作其任款首物证。 黎平府志秩官表载:乾隆四年(1739)府属潭溪吏目移驻下江。吏目为余庭训,其任期是乾隆四年至七年。这与品味桂林网转载佚名的侗族概况(二)提到“元代侗族地区被称为九溪十八洞,贵州黎平县地称为五开硐,直到现在,黎平、从江两县交界的肇兴、龙图地区仍被称为六洞;黎平县岩洞、增冲

7、一带称为九洞,潭溪、地青一带统称为八洞”基本吻合。 还有巨洞侗人自称巨洞侗歌为“八洞侗歌”, 巨洞大歌为“八洞大歌” 。“八洞”究竟包含哪些村寨,还是一个谜。在求助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又试图再从碑刻中来找答案。如果侗族概况(二) 说到的“潭溪、地青一带统称为八洞”能成立的话,今从江县3地的上歹、下歹(大歹) 、户宗(付中)、占里、银潭、高武、溶洞(大融) 、八孖、寨己(小融) 、高鱼、弄盆等寨属潭溪司,亦是“八洞”所属地区之一。崔海洋的论“七百”“生苗”区的历史地理含义一文也提到溶洞、银潭等寨子隶属潭溪司。该文是崔先生2007 在黎平县黄岗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田野调查后写的,并记述了四通碑刻碑

8、文。其中道光二十年(1840)争修城垣案判决公告碑碑文如下: “具遵结潭溪司属小领寨民孟老乔结判大老谷台前录吴老气、方开紊等与蚁寨争修第十段城垣夫役一案蒙恩差提讯情。因县主亲告城垣各有段落,凡遇塌坍,向派各司寨地方催夫修葺。现有乾隆年间卯册昭然,其各处派拨人夫,均载明地方夫役名数。惟所争之第十段城垣只载有潭溪属黄岗等寨夫二十名,并未指定应派地方。以致蚁等两案争持,控径案下。蒙恩审讯,体恤蚁等两寨均属愚苗,未知识务复蒙检查嘉庆年间老按,核阅第十段城垣不指(止)蚁等两寨应夫修理。尚未有上、下歹(下歹今称大歹),榕洞(今大融) 、户宗(今付中) 、占里、艮(银)潭、高武等寨均系潭溪司属民苗。城垣应系

9、蚁等寨各派夫修理。蚁等仰邀天恩,与蚁各寨照依旧例均匀酌派,永定章程。断合蚁等小领应夫三名,黄岗应夫一名半,上歹寨应夫二名,下歹寨应夫三名,容洞(今大融)应夫三名,艮(银)潭寨应夫二名,高武寨应夫二名半,户宗(今付中)寨应夫一名半,占里寨应夫一名半,九寨共计夫二十名修理第十段城垣。至公平!复蒙县主虑恐蚁等各寨后有争端,赏给蚁等!卯示蚁等得为子孙世守,永远遵行!日后再不敢彼此推闪,情示出具,应夫修理。遵结是实!道光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给”该碑文所提到的九寨,除小(岭)领、黄岗隶属黎平外,其余七寨均属从江县地,与光绪黎平府志的记述完全一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卄一日黎平府正堂俞所发的文告,

10、由黄岗、小岭更等同立的重申旧例督催夫役修缮城垣碑,仍然提到上述九寨。除黎平小岭、黄岗是侗寨外,从江七寨有侗寨,也有苗寨。其中榕洞(今大融)、占里和银潭是侗寨;户宗(今付中)、高武、上歹和下歹(今大歹)是苗寨。从而我们得知,“八洞”地区既有苗寨,也有侗寨。此外,还有开泰县正堂示谕是专门发给八硐苗民吴故相、滚故懦、石故门、吴老东、滚老服、黄故往、王老项和吴老往8 人的,黄岗万古沾恩碑是黎平知府袁奉贵州巡抚部院黎发给府属团民杨宗刚、杨六成、吴金隋、杨殿元、吴居正、吴长龄、吴富往、石守德、石仁育、石灿必和石灿茂等的文告。文告中提到的团首,笔者仅知吴金隋是九洞款首,其他人分不清各属何寨。但有一点是清楚的

11、,即告示虽未明指“八硐”,但碑实存潭溪司属之黄岗寨。光绪十年(1884)十二月十九日立的平友永沾禁止碑,是开泰县4正堂俞发给八硐各寨乡正滚故进等的文告。从江县境内苗族才有“滚”姓,分别住在今丙妹、雍里、谷坪、下江、洛香、西山、斗里和翠里等乡镇。同时,这也与苗人王故烈在清末民初被推举为八洞款首较为吻合。另外,新近发现的几通高吊碑刻亦可说明一些问题。一是高吊代流芳碑,是道光十八年( 1838)十一月二十二日立的开泰县正堂冉所发的一通文告碑。碑文称:“兹访得八硐地方,竟有不法汉奸之徒,或夤夜偷窃,或白日估讨,或勾引苗民聚赌,或惯为窝主分肥,种种不法,实堪痛恨,亟应查拿究办。”碑文落款日期后标明:“实

12、贴八硐晓谕”。该碑余下的空白处还有如下一段文字“如今世事不古,无可奈何。特同七百地方公议,至黎请此告示,蒙恩指示。所有费用开列于后,去银二十五两,牛一只七两,米七,酒三百件。今我七百同心合意,作此碑记,凡事大事,俱要人银相帮。如有违反众者,必行法处,即今倍银两与牛酒米,谨此告众人知悉。”二是高吊万世不朽碑,亦是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的开泰县正堂冉的又一通文告碑,碑文称“兹八硐地方向有汉奸周华春、周老连等私入苗寨,横行滋扰,殊属大二法纪,除飭差严拿外,合行出示严禁。”立碑人有上、下高吊、笼寨、长寨、三江、高千六寨寨头9人。三是高吊万古不朽碑,是署贵东兵备道督办下游防务易为永远禁免事所发的文告

13、。该文告是专门发给三江头人故江、老往和下吊(即下高吊)故写的。“照得本道前据八硐苗民龙过等迭控县差左恩培、赵本忠等派桅木棕斤等情一案。当和饬开泰县查明禀覆。兹覆称讯:据龙过等供,八硐地方每硐向应派棕三十二斤,折钱二千四百文,桅木一项向未供应;左恩培、赵本忠供,收获桅木、棕皮共钱三十二千。各项供当饬房拾卷,查阅三年一考,每硐应派棕皮三百二十斤,修整桅杆各项银八十两。历届办理均有案可稽。卑职详查地方瘠苦,何堪再事苛派!合无禀情出示严禁,永远免其供应,以苏民困等情。据此,垫办学差,并无应派民间之例。该历前任以学差过境需用棕斤,票差下乡纵令苛派,竟至每硐派出三百二十斤之多,并格外需索桅木银八十两,成为

14、定例。官之所需如此,而差之借端勒派更且加5无忌,即该役左恩培等此次所投,已不止三百二十斤之价,而鞋脚等费况复不一而足,实堪痛恨。不严加究治并出示禁免,民困何以得苏?除禀批发暨饬将该房旧卷呈送查销,一面将左恩培、赵本忠重责革役外,合行出示禁免。为此,示仰八硐苗民一体知悉。嗣后如有衙门差役到硐借端需索,扰累尔民,尔等即行指控究办。”四是高吊万古不朽碑,是署开泰县事定番州正堂胡于光绪五年正月十九日发给高吊头人等收执的文告。“照得本县自到任以来,所有地方受其扰害苦情以及一切积弊,无不随时留心访查过,有即示禁。兹查得高吊地方被賊竦躏之后,元气未复而差役奉票催收,任用重钱将收,兼之格外派鸡鸭。一切苗民日食

15、尚且难度,何忍签差骚扰。故于未开征之先出示晓谕,照例设亲征,以免书役骚扰,多征财币,侵蚀之端。该苗民等颇能仰体本县爱民之意,不误限期,自行赴柜完纳,复又详加细詢,其情堪为可怜。除将一切苛扰积弊禀明落实外,合行发给法(砝)码执照。此仰高吊头人等遵照册查尔地方,每年应完丁银四两七钱五分,又麻柒十斤。凡至九月开征,著即自行赴柜按照法(砝)码兑足完纳,毋得短少丝毫,拖延时日,致于重究毋违。”现存平友乾隆元年 (1736)三月初二日的 遵奉永革洞思 碑,是高千(高阡) 、苗岑(今高岑) 、巨洞、会理(今会里) 、哲里(今则里)、平友等寨同立的。碑文仅为两句话: “总理粮务贵州黎平府正堂加四级记录八次滕”

16、 , “代理贵州黎平府正堂加一级记录二次熊”。据黎平府志秩官志六下宦绩载:滕文炯条下称:“旧志正白旗,监生,雍正八年(1730)任古州厅,时值开辟新疆,炯招抚苗寨百余,凡一切军务无不经其手。九年(1731)由古州晋守黎平,整纲饬纪,治化肃清。 ”碑刻中的“代理知府熊”府志没有记载。结合滕的宦绩和碑刻标题分析,很可能是一方功德碑。立碑的村寨有高仟、平友、则里属今从江县的千七地区;会里则属于九洞的下九百地区;巨洞和苗岑(今高岑)不知属于哪个地区。不过这些寨子都基本连成一片。通过以上碑刻记述的材料和王故烈被推为八洞款首及新八洞(八洞和九洞联款)款首的史实,结合当今巨洞侗人仍称其侗歌为“八洞侗歌”分析,“八洞”地区的范围大概涵盖了今从江境内都柳江沿岸村寨和千七、七百等地区,以及黎平县属原潭溪司辖地。笔者才疏学浅,况在史料不足的情况下得出这一妄论,目的仅是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