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69386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林和草原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导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屠格涅夫及相关文学常识,扎实掌握“濡湿、铿锵、颤抖、头晕目眩” 等重点词语。掌握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朗读和分析,欣 赏文中优美的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让学生善于观察和发 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助读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屠格涅夫(18181883) ,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 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 构严密,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

2、人无尽的回味。代表 作有父与子 前夜 猎人笔记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 猎人笔记 是他的成名作品, 树林和草原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二、整体感知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朗读的基本要求: 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态度要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读出喜爱之情。 2. 找出你喜欢的句段,反复品味,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3 通过朗读,你认为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哪两个地方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4.再次诵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其特点的语句,概括地填到下列表格内。

3、时间 景物特点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谈谈你初读文章的感受。预习自测预习自测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濡湿( ) 苦艾( ) 荞麦( )轧轧( )铿锵( ) ( ) 蔓草( )榛树( ) 清澈( )朦胧( )( ) 青苔( ) 穹窿( )贪婪( ) 草垛( )头晕目眩( ) 2.给下面的多音字主要并组词。 颤:读 音时,可组词 。 读 音时可组词 。 3.选词填空。 蕴蓄 蕴藏 夜里 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点拨: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蓄积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的意思。主要区别:“蕴蓄” 一般指抽象的事物, “蕴藏”既可以指抽象事物,也可以指具体事物。 ) 疲倦 疲乏 你背上枪,不顾 ,迅速地

4、走着 (点拨:都是形容词,都有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的意思。主要区别: “疲倦”侧重精神感受, “疲乏”着重指体力缺乏,如“身体非常疲乏” 。 ) 我的疑问: 请你将预先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 与老师和同学们探究解决。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作者是如何将自然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的? 2.该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四段用那么多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用 2 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 习。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精句赏析 1 可是眼看着黄昏来临了。晚霞像火

5、焰一般燃烧,遮蔽了半个天空。太阳就要落下 去。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上 去是温暖的。 提示:这里的景物描写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 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 细致柔滑的水底升起。 提示:你能体味出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吗?探究点二文本理解 1.文章记叙了猎人打猎的全过程,你能准确概括猎人的心情,即文章的情感基调吗?猎 人的这种心情是打猎本身带来的吗?2.如此多的美景,让人沉醉其中。请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大量的省略号,你认为省略号的运用有何作用?探究点二 综合探究

6、1,。优美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景物,请结合文 章内容作简要赏析。3.该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用“我”或“他”行不行? (提示:该文中的“你”就是作者。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都合读者无关,读者只是去感受 别人的所见所闻,感情距离比较远。这里用第二人称“你” ,让读者读文章时进入作者描述 的境界猎人的身边。这就拉近了读者和文本的距离,读者就好像和猎人一起回忆往事, 有利于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读者自觉地去想象作者笔下的美景,去感受作者的感受,不知 不觉进入作者描写的境界中,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对文章和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有了一 种亲切感。第一和第三人称

7、都达不到这种效果。 )4.结合学过的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文章,联系本文,总结一下写景状物常用的 方法。博采众长,尽为己用,赶快行动吧!文本拓展文本拓展 按语:写景状物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手段,是彰显文采,展示文学功底的首要载体,是一个 人语言驾驭能力的直接体现。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可怎样 灵活运用呢?请用心揣摩大家的作品。 秋雨 张爱玲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了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 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 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 葡萄藤

8、,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 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仓皇,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 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 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 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心生命萌芽的 希望。 雨静静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淅沥沥的声音。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 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 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

9、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 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 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当堂检测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根据拼音写汉字。r 湿 mn 草 清 ch chn 抖 青 ti 草 du 头晕目 xun 2.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国作家。 3课文以第 人称写作,这样写有生命好处?4.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猎人一大早在灌木丛中漫步的感觉。有错必改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课堂小结: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有层次地描写了从清晨到夜晚树林和草原的各种景物及其 变化,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展示了一副夏日俄罗斯乡间的自然风景画,令人 向往、陶醉。风景处处有,只要你有一颗爱美的心,你就能看见风儿从你的身边悄悄经过, 听见一朵朵花儿开怀大笑,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用优美的语言 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