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应选择何种模式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968999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应选择何种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应选择何种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应选择何种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应选择何种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应选择何种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应选择何种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应选择何种模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模式的模式的选择选择一、国内外产融结合的现状一、国内外产融结合的现状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产融结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多数大型集团企业的战略选择。产融结合的本质在于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构成一种包含金融机构的内部资本市场,从而对资本配置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企业集团外部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集团的收益和资本积累速度,产生一种跨行业的协同效应,最终形成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产融结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加快了集团企业的财富聚集的速度,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企业的做大做强,最终促使整个社会财富实现快速的增长,产融结合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西方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环境较为宽松,发展程度也较高。19 世纪 20 年代出现垄断组织的时候,产融结合就已经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发达国家产业和金融业的垄断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产融结合也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据统计,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约 80%的企业已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从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实践来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方式可以分英美式和德日式。英美式的特点是采用各种基金会的形

3、式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德日式的特点是采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交叉持股,彼此互相渗透。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目前产业与金融行业的结合程度并不高。现行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这就导致了银行资本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只能是“由产而融” 。20 世纪 90 年代,监管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政策方面有诸多的限制,就算是“由产而融” ,其发展的过程也相当艰难,相关金融牌照的获批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集团早在 90 年代初就提出建立财务公司和合资保险公司,直到 2000 年和2001 年

4、才拿到牌照。2000 年开始,监管机构的政策限制开始松动,这个时期产2业资本发展金融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像海尔、华能、中海油、宝钢、国家电网、神华、中石油等集团企业是大型央企业进军金融业的代表。目前,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发展金融产业已经与以前的环境大不一样,产融结合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金融行业经过几番并购,不仅“便宜”的机会不多,而且对并购方实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近期国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过剩的流动性,尤其是国字头的企业闲钱太多,为了合理地引导资金的流向,国资委对央企发展金融业的态度转向支持。以中石油为例,在国资委对产融结合的支持态度日益明朗的背景下,中石油

5、频频出手收购金融企业。2009 年 4 月底,中石油收购克拉玛依商业银行,并将其更名为昆仑银行;2009 年 7 月初,中石油以现金方式增资控股宁波金港信托并将其更名为昆仑信托;据了解,中石油正在就与重庆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一家注册资本为 60 亿元的大型金融租赁公司进行协商。如若上述项目顺利完成,中石油将形成较为完整的金融“版图” ,同时拥有银行、信托、金融租赁等社会化金融板块。毫无疑问,这会增加中石油融资的灵活性和效率,并降低融资成本,使中石油在日益频繁的海外并购中赢得更大的主动性。二、产融结合的典型案例分析二、产融结合的典型案例分析国内大型集团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不少较为典型的产融

6、结合实践,包括山东鲁能向多业型的投资集团的转型、涌金集团从资本运作向实业投资的转型、首创集团的“大投行”之路、海尔集团产融帝国的打造、东方集团产融结合的创业轨迹、中信集团的全能金融发展模式等。但是,在这些企业当中真正地达到产融结合的理想效果的并不多见。以大家认为较为成功的海尔集团金融业发展轨迹为代表,揭示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产融结合过程当中的经验与教训。海尔的金融业发展之路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摸索时期(第一阶段:摸索时期(2000 年以前)年以前)海尔进军金融行业的决定是在家电行业价格战的背景下做出的。20 世纪 90年代,家电企业普遍调低家电产品价格,导致业绩大幅下滑,往日辉煌的家电企

7、业纷纷寻求突围的路径。在这种背景下,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开始借鉴学习 GE 的产融结合模式,将进军金融行业作为突围的战略方向之一。海尔最初的金融行业发展道路并不顺利。海尔最早有一家名为“海永亨”的城3市信用社,由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1996 年 11 月“海永亨”和青岛其它 20 家城市商业银行一起合并成立青岛市商业银行。海尔进入金融业的想法 90 年代初就有之,但是各个金融牌照(保险、财务公司等)的申请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产融结合的发展受到政策的诸多限制。第二阶段:框架构建时期(第二阶段:框架构建时期(2000 年年-2005 年)年)2000 年,监管政策开始放松,经过多年准备的海

8、尔正式进军金融行业。2001 年,张瑞敏首次向外界展示了海尔的三大战略之一便是构筑产融结合的跨国集团,通过投资金融业产生跨行业的协同效应。在这个阶段,海尔的金融产业发展路径具有机会准、布局全、效率高的特点。2001 年 7 月,海尔通过分散股权安排实现对青岛商业银行的控股;2001 年 9 月,在证券行业萧条时期参股长江证券;2001 年 12 月,成立海尔保险代理公司;2002 年 9 月,注资 5 亿元成立集团财务公司;2002 年 12 月,与美国纽约人寿最终联袂成立合资寿险公司。前后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拿到了信托、保险、证券、银行几乎所有金融牌照,搭建了完整的金融业构架。这个时期海尔的

9、金融业发展成果丰硕,但是产融结合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海尔的金融产业规模较小,赢利性较差。海尔控股的青岛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不及当地的农村信用联社,在青岛 13 家银行中排位第六,历史包袱沉重,直到 2001 年才扭亏为盈。海尔纽约人寿前期投入较大,5-8 年之后才可能盈利,短期内很难对海尔主业形成协同效应。其二,海尔金融产业布局较广,管控能力较弱,难以将旗下的银行、证券、保险(代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整合成自己能够把控的金融体系。从长江证券的投资来看,长江证券内部管理层较为强势,海尔在其中的话语权有限。从纽约人寿来看,因为海尔没有保险行业管理经验,经营管理权由纽约人寿控制。

10、其三,缺乏金融管理人才,投资风险管理能力需要加强。以鞍山信托的收购失败为例。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对鞍山信托的深入调研与评估,海尔于 2001 年收购鞍山信托 20%股权。但是,后来发现鞍山信托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鞍山信托过高的债务已经远超过海尔最初的预期。相关中介机构透露,鞍山信托的不良资产高达 5.8 亿,这么高的债务令海尔很难接受。最后,因国之杰公司的接手海尔才侥幸退出。4其四,海尔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产业扩张太快,这种“海派”作风给海尔带来了很大的资金缺口。融资能力制约着海尔的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尔不得不放缓了金融行业发展的步伐。这也是海尔在投资青岛市商业银行、长江证券等金融企

11、业后沉寂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时期(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时期(2005 年至今)年至今)2005 年以后,中国股市开始复苏,形成百年难得一遇的大牛市,金融行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海尔旗下的几家金融企业也不例外。2002 年,在长江证券(原湖北证券)进行的增资扩股过程中,海尔投资以 4.7 亿元获得 20%控股权;到了 2007 年,其所持股权市值约 50 亿元。2002 年,海尔财务成立时注册资本5 亿元人民币,而 2008 年底,其资产总额已达 142 亿元,所有者权益 12 亿元,利润总额 4 亿元,资本充足率 14.25%。2008 年,青岛银行顺利增资扩股,引进了意大利联合

12、圣保罗银行(ISP)和洛希尔金融控股有限公司(RCH)等境外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则由 11 亿元达到 34 亿元,并开始了国际化改造和上市工作。2009 年,海尔纽约人寿除上海总部外,已经在陆续在山东、四川、江苏、湖北等诸多省市开设分支机构,已逐渐形成了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弓箭形业务拓展轮廓。可以看到,海尔目前金融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果在于金融子公司的收益增加或规模扩张,但是,集团内部多元经营主体和金融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效应并不明显。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海尔缺乏一个统一的金融产业管理平台,旗下金融产业内部的协同效应也不明显。所以,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大型集团企业的产融结合的道路还很长,其关注的重点应

13、该在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竞争优势。三、产融结合的模式选择三、产融结合的模式选择对于有金融发展战略意图的大型集团企业而言,产融结合的模式主要有直接控(参)股金融企业、以财务公司为平台、 (准)金融控股公司和混合发展四种:1. 直接控(参)股金融企业模式,即集团公司通过多种渠道直接参股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这种模式主要以国家电网、中海油为代表。国家电网集团是当前金融投资最为活跃的央企之一,截止 2009 年 5 月,国家电网集团公5司直接控股财务、寿险、财险、证券、信托、经纪、期货 7 家金融机构,参股17 家金融企业,资产规模达到 2460 亿元,控

14、股金融机构实现营业收入 34.99 亿元。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没有什么政策限制,但是产业经营与金融资本运营间无“防火墙” ,产业经营需承担金融风险。2. 以财务公司为平台模式,即集团公司通过财务公司投资金融企业,该种模式受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的监管指标限制,金融产业难以实现规模化。据了解,国内大约有 80 家企业集团独立组建财务公司,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如中石化、中电力、中核、华电等企业,虽然产融结合发展迅速,但多数是依托其下属的财务公司进行业务运作。企业集团将财务公司作为金融股权投资的平台,主体是错乱的,是对银行业监管的背离。可以预计,未来的监管政策会发生一定的调整,有可能将财务

15、公司升格为金融控股公司。3. 通过(准)金融控股公司投资金融企业模式,即集团公司通过设立“(准)金融控股公司” (一般取名为“资本服务公司”或“资本经营公司” ,注册为非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股权投资和管理,投资多家金融企业,有效规避财务公司对外投资的政策限制,主要以华能、华电集团为代表。这种模式能防范集团内企业风险的传播,降低风险控制成本,专业管理金融股权。目前对这种模式还没有明确的监管办法,但是,从政策发展的趋势来看,金融控股公司将可能会是主要的取向。这种模式的选择可以先操作,等待政策法规进一步明朗之时实现财务公司向金融控投公司的转变。4. 混合发展模式,即以上三种模式的组合,大型集团企业在进

16、行产融结合时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各自的情况不尽相同,比如金融产业发展阶段、法律政策的限制、所处行业竞争格局、自身资本结构等不尽相同,金融产业发展的模式可能不一样。所以不少企业集团在产融结合时都同时采用了两种以上的方式,做到充分利用多种模式的优势,快速发展产融结合。四种模式在实施效果、管控难度、风险控制、可操作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每种模式都各有利弊,详细分析见表 1:表 1:四种模式利弊分析表模式名称模式名称代表案例代表案例利利弊弊直接控(参)直接控(参) 股金融企业股金融企业中海油、 宝钢集团、不用设立专门的公司,操 作相对方便、简单实业经营与金融资本运营 间无“防火墙”6国家电网集团公司管理职能定位不 够明确以财务公司以财务公司 为平台为平台三峡集团、 中石化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少 操作相对简单投资规模受限,金融产业 规模难以作大 对外投资需经过银监会批 准(准)金融(准)金融 控股公司控股公司华能集团、 华电集团防范集团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