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68938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海峰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海峰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海峰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海峰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案例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 李海峰一、案例叙述在教授新课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时候,第一节课我采用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示范讲解,分组练习,巡视指导,改进练习。但是发现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一个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直腿弯腰垫球,腿部根本不弯曲,所以不能全身协调用力,垫球力度和方向掌握不好。移动不积极和腿部不弯曲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于是我又对教材、学生和环境进行分析。自己给自己提问“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得出的答案是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欲望。于是对第二节课的

2、新授课班级,我重新设计了教案,采用了三个游戏去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垫球动作的动作要领。游戏一游戏一 直臂托球接力直臂托球接力目的:熟悉垫球部位;发展灵敏性。协调性。方法:将学生分咸人数相等的两队,并在排球场底线站好。当听到信号后,排头 用垫击球的部位将球托起,并且持球跑动前进,穿过球网到对区底线交给下一个人,该人接过球依旧持球跑动前进,全队依次进行。速度快的队为优胜。规则:球落地后应立即捡回,并在掉球处重新开始做。 游戏二游戏二 找圆心和看谁最协调找圆心和看谁最协调目的:提高移动积极性和协调用力感觉。方法:用一根 30 米左右的中等粗细的长绳子,系成一个圆圈。学生直臂双手紧靠握住绳子,所有学生同

3、时向外扩张使绳子成为一个有张力的圆形。 (1)教师站在圆心位置。不停的突然性的移动,学生也必须配合移动,使教师始终站在圆心位置。 (2)教师用向上抛出一个排球,球落地后不断的反弹知道静止。学生要集体的跟着球的反弹做直臂蹲起练习。规则:手臂一定要直。游戏三游戏三 神准的投弹手神准的投弹手目的:提高垫击球的准确性。方法:用呼拉圈做大筐若干,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距筐米,列队站好。听到信号后,排头做自垫球移动前进,至距筐约米处时将球垫向筐内,徒手跑回击下一人的手掌,第二人做与排头同样的动作,全队依次进行。速度快。入球多的队名次列前(其中以入球多少为主) 。规则:必须用垫击方式垫球入筐。中途

4、球落地应在落地点检起再接着做。通过三个游戏后我发现课的开始部分我根本没有示范和讲解垫球的动作,但是第二个班的同学大多数同学在三个游戏后垫球动作不论协调性还是准确性都比第一个班好很多。最难得的是第二个班的学生学习过程明显比第一个班的学生要积极,气氛热烈。二、案例评析此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怎么样引趣,怎么样把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怎么样把一定的技能巧妙的传授给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快乐的学习和练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