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961399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论文-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唐山市为例浅谈城市绿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摘要:摘要:阐述了城市绿地、城市防灾减灾、城市灾害的相关定义和城市灾害 类型,介绍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避震、防火、防洪、抗旱等主 要功能,分析了现有绿地防灾减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现有城市绿地防 灾减灾功能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现状;问题;策略狭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中人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的绿色空间;广义的城市 绿地指被植物覆盖的土地、空旷地和水体的总称。城市绿地可分为永久性绿地 和城市绿地,前者指农耕地和天然绿地,后者指分布在城市地域范围内人工种 植、养护的绿地。

2、城市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对城市功能和人民生 命财产造成损害的一种事件。城市由于其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各类生产、 生活设施的现代化及广大民众对公共设施的依赖,其在灾害面前的脆弱性更为 突出1。1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减灾功能城市绿地除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作用外,其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作 用也十分重要。1.1 避震功能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地将居民从震坏的建筑物中疏散到空旷地,可有效地减 少人员的伤亡。实例:唐山震后城市绿地作用与建设实例:唐山震后城市绿地作用与建设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8.2级大地震,这是迄今为止400多年来地震史 上最悲惨的一次,共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

3、51人。经济损失高达100亿人民币。 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在这次地震中园林绿地首先起到了安全疏散灾民的 作用。大地震后,各类建筑几近全部倒塌,大小余震不断发生。在城市绿地中, 建筑物少而低矮,绿化面积大,是 人们避震的理想场所。据粗略统计,仅凤凰 山公园、人民公园、大城山公园部分地区(总面积约50余hm2),就疏散了灾民 一万人以上。 其次还解决灾民的居住生活问题。唐山市震前的民用建筑抗震性能差,在 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塌,房屋倒塌后在部分原地建起防震棚和简易房,部分灾民 由于原地塌 陷,地震废墟多和人口伤亡多,无力清理。园林系统职工在三个公 园内共搭建了简易住房670户,灾民在公园中居住几年

4、甚至二十年分别于1984年 至1995 年迁出。唯一的6 hm2东工人新村居住区的区级绿地全部被灾民搭起了 简易房。地震后一周内,全市断水,公园内游泳池和人工湖中的水成为附近居 民的唯 一水源。北寺公园内的一眼废井中的水,为附近居民供水一个月之久, 解决了灾民临时水源的困难。绿地内的各种落叶乔木,大街小巷及各单位庭院绿化的树木,为 灾民搭棚避震提供了部分材料,解决了燃眉之急,绿地中树木 枯枝、少量灌木成为灾民临时的燃料。 依据震后的救灾经验,1978年根据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城市结 构及历史、自然条件,参照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编制的城市规划定额暂行 规定的要求而编制了绿化总体规划。全市

5、人均公共绿地6 m2,分三级配制: 市级绿地人均3 m2,区级绿地人均2 m2,小区绿地人均1 m2。以上指标经六年 实践后,除区级绿地外,另两个指标基本实现。 唐山震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扩大了市级公园面积,原 人民公园扩建为大钊公园,面积增加近一倍;新建了陡河带状公园24. 39 hm2(一期工程),还乡河公园71. 46 hm2,两个林荫带1. 32 hm2,改建了弯道 山公园12. 47 hm2;大城山公园118 hm2。这些公园都与市区抗震通道相接,万 一发生地震能使救灾大型专用车辆通行,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通畅、及时,居民 能迅速疏散到绿地中去。注重了小区绿地建设。唐山市

6、震后重建的绿地系统规 划为避难减灾减轻灾害损失提供了重要条件。1.2 防火功能其主要是通过公园绿地的植物和水体为载体来实现的。1923 年的日本关东 大地震受害者超过100 万人,死亡者多达9 万人,而90%以上死亡者是被地震 引起的次生灾害大火烧死的。据地震后的调查,在这场火灾中城市的绿 地和公园的灭火效力比人工灭火高1 倍以上,63%的火灾是由于城市绿地等开 敞空间的存在而熄灭的,其余37%的火灾才是通过人工熄灭的4。1.3 防洪、抗旱、保持水土功能公园绿地通过截留降水、土壤吸收等途径对径流速度和流量具有明显调控 功能。树冠的截留、地被植物的截留以及死地被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减 少了地

7、表径流量,减缓了流速,起到减小洪水、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5。2 我国现有绿地防灾减灾现状城市绿地是城市各组成部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对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具有 重要的贡献。至2008 底,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8.6m26。 自唐山大地震开始,“减灾”概念第一次引入我国。北京最早在1993 年提 出建设应急避难所,2003 年10 月建成的中国第一个“应急避难所”便是北京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将城市绿地建设成具有完备防灾设施的防 灾公园1。2005 年为配合2008 年奥运会,北京制定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其他 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现已建成朝阳公园皇城

8、根遗址公园、 海淀公园等27 处遍布城中8个区的城市防灾减灾绿地1。3 存在的问题虽然新建城市绿地已具备了一定的防灾减灾能力,但城市防灾减灾的工作 仅侧重于防灾预警预报,城市灾后应急救援等工作相对滞后,防灾设施不完备, 因此现有的城市绿地根本无法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其存在的问题,一是规划 中重视不足,管理中保护不力。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更多的是注重城市的土地 利用规划,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不够重视,致使城市的防灾绿地不 能形成有效的防灾绿地网络系统。我国城市还未建立起像日本“防灾公园计划” 那样完备的城市防灾绿地系统,仅在城市的周围或城市局部地段建设了呈带状 或片状的防护绿地,难以起到全

9、方位防御灾害的作用7。二是城市绿地中缺乏 防灾设施。城市绿地系统灾害防御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我国城市绿地建 设中极少考虑防灾的需要。在绿地中无应急避难标志牌,也没有防灾、救灾中 必需的应急供水装置、应急供电网、应急简易厕所等防灾设施7。三是城市发 展速度与现在绿地建设速度不协调。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没有对城市 防灾减灾功能的建设高度重视。另外,由于城市规划的缺陷、基础设施资金投 入不足、对基础设施维护力度不够等,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城市灾害时,城市防 灾减灾功能的脆弱性显而易见。4 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建设策略4.1 因地制宜配备相应的防灾设施防灾设施是公园和绿地防灾功能的基础与保障,也

10、是确保避难者安全避难 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公园一般分为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及临时防灾公 园三级防灾据点。三级防灾据点的地位不同,决定了其所配备的防灾设施也不 同。总面积50hm2 以上的中心防灾公园,具有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避难疏 散区、应急供水装置、应急供电网、应急简易厕所、应急物资储备用房、应急 直升机坪、应急消防设施等防灾设施8。依据规划,为各个地域配置与其防灾 功能相对应的设施并绘制各个设施配置的平面图,配置设施时应当考虑各个设 施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设施的综合防灾功能9。4.2 避灾通道建设避灾通道是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 避灾体系,应当有助于各

11、个社区居民快速有序的安全避难。其建设原则为:主 要避灾通道的红线两侧,应规划有宽度为1030m 不等的绿化带,避难道路两 侧的建筑物倒塌后产生的废墟宽度设定为建筑物高度的1/2,倒塌后应不覆盖避 难道路。小型防灾公园避灾道路的宽度为512m 或更宽,大型防灾公园避灾道 路应宽于15m。在防灾公园内应设救灾通道,小型防灾公园为815m 或更宽, 大型防灾公园应宽于15m9。例如北京市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长4.8km,外围 周长呈现最大化,有助于迅速有序地组织邻近社区的居民避难疏散;公园横跨6 条街道,被自然分解为7 个避难区,可以供邻近社区的25 万居民紧急避难;比 较合理地规划了各个社区居民安

12、全避难的道路等,邻近各个社区的居民可以通过预先规划的避难道路安全到达预定的避难区域10。4.3 制定防灾植被规划防灾植被带一般设在绿地四周,绿地外围发生火灾时起防火作用。从绿地 外围火灾现场到避难疏散场所的地域可以划分为火灾危险区、防火植被带和避 难所,即通过防火植被带隔离火源与避难所确保发生严重火灾后不受或减轻火 灾对园内避难所的威胁11。植物是城市应急避难系统中重要的防灾、抗灾组 成元素,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群落配置应注重乔灌草搭配,形成生态性强、富有 层次感的植被景观。复层结构林带要比单层结构林带的防灾性能好,乔灌草的 结合能够有效地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保持局部的小环境。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3、中应建立城市绿地的经济补偿机制,作为防灾绿地面 积相对稳定的保障措施。为防止城市绿地的减少,应该建立城市绿地的补偿机 制,有多少绿地被侵占相应地开辟相同面积的绿地,以确保绿地在城市中的均 衡分布以及有足够的面积,担负起防灾功能13。新建公园绿地和对现有绿地 进行防灾减灾功能建设都需要大量投入,在解决资金方面,可以建立城市防灾 减灾绿地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政府的引导,政府在防灾绿地建设上给与资金 上的支持,同时可以吸纳民间资金进入绿地建设,以此引导和带动我国城市整 体防灾减灾绿地的建设。例如日本地方政府在建设不同类型的防灾公园等城市 绿地时,能够从中央政府获得资金补助,其中包括土地征用费的1/3

14、,设施建设 费的1/2 等。我国应该像日本政府那样建立城市绿地防灾减灾的激励机制,鼓 励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建设城市防灾减灾绿地2。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李吉顺.什么是城市灾害J.中国减灾,2001(4):56-57. 2 何剑民,王珊.基于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减灾的探讨与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 林),2007(3):29-32. 3 聂运华,李逢东.地震次生火灾与城市绿地的减灾作用J.工程抗震,1999(4):38-39. 4 苏群,钱新强.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的空间配置原则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7,27(2):66-69. 5 文忠祥.西宁市城市灾害与绿地减灾效应J.青

15、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56-59. 6 黄海东.中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升至36%EB/OL.2008-8-23. http:/ 7 周继军,郭美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具有“柔性结构”的防灾城市的构建J.吉林林业 科技,2007,36(2):22-24. 8 马亚杰,苏幼坡,刘瑞兴.城市防灾公园的安全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5,12(1):50-52. 9 李延涛,苏幼坡,刘瑞兴.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思想J.城市规划,2004,28(5):71- 73. 10 李佳鹏.应急避难场所:撑起人民生命的保护伞N.中国建设报2003-11-23(1). 11 初建宇,苏幼坡,刘瑞兴.城市防灾公园“平灾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J.世界地震工 程,2008,24(1):99-102. 12 包志毅,陈波.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155-160. 13 曹麻菇.“零增长率”一种在城市防灾设计中值得重视和商榷的概念J.建筑学报, 2002(6):52-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