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Z****9 文档编号:37960862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7 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分)1下面文字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新安江是一条诗意的河流,它的水澄(chng)澈透明,它的雾缱绻缠绵,它的两岸层峦迭嶂,一派山清水秀的旖(y)旎风光。新安江的美变幻莫测,时而波光粼粼,如轻歌曼舞的姑娘;时而水平如镜,如历经苍桑的智者。千百年来,许多吟咏新安江山水的璀璨(cn)诗篇,广为传诵,读来令人怦(png)然心动。真可谓看不尽的波光潋滟,听不厌的水声风吟,读不完的诗情画意( )A

2、澄(chng)澈 缱绻缠绵B山清水秀 旖(y)旎C轻歌曼舞 历经苍桑D广为传诵 怦(png)然心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档介绍人工智能的电视节目中,智能机器人与主持人谈笑自若,妙语连珠,机器人的机智幽默博得满场喝彩B要去除旷野里的杂草,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拔掉或铲除,而是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受纷扰,只需种上美德C西汉张骞在出使西域的途中,为匈奴所囚,历时十三年才回到长安,一路受尽磨难,九死一生,他却始终安之若素D我何曾不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淳朴温暖,诗意无比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可能是贫穷落后的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加强

3、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国庆长假期间,杭州交警在各个高速收费站口检查乘客是否存在不系安全带的违法行为B关于虚打折扣、违法促销、销售伪劣产品等网购热点问题,省工商部门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网络交易监测专项行动C小镇招聘了一批本地居民担任安保员,开展信息采集、纠纷排查等工作,充2分发挥本地人熟悉民情的优势,能更好地与群众沟通D我国肿瘤发病率正以 10%的速度每年在递增,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体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诱导肿瘤病的发生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在日常而平凡生活中的记忆大致如此。不论记住还是没有记住,不管日久便忘或历久难忘,全是一任自然,具有感性的色彩。后者也

4、就是自觉的记忆,则是理性的,刻意的,是为了不被忘却。人的记忆分两种,一种是不自觉的,一种是自觉的。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也都有这种自觉的记忆。前者自然的,松散的,不经意的。ABCD5在某图书馆,不时出现大声说话、手机铃响、躺在沙发上睡觉等现象。请你代图书馆拟写一副对联,提醒读者举止文明。6运用“梅花、矮墙边、祖孙”等词语,写一段描述冬日温暖场景的文字。要求有细节描写,富有文采,不超过 150 字。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9 分)分)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

5、的。这就像一个太极图,里面有阴也有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而阴阳又是互根的。中国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强调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强调彼此转变。在古人心目中,不论有多少事物,不论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一个东西贯通,这就是“道”,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佛教华严宗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3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汉代河上公注的老子很有意思,他认为老子的很多道理,既可以用在治身上,也可以用到治国上。 “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对人体的认识运用到政治这个集体上。范仲淹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人生志向,也早已成为千古

6、佳话。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为什么要讲“中”?因为“中”就是事物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偏差。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相对而言的。在这个时间地点取得了平衡,到了下一个时间地点又不平衡了,又得再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动态平衡。近代哲学家章太炎讲到,西方哲学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相对来讲是静止的,因此可以对它进行细致的精确的静态的分析;中国哲学关注人,人世间的事情是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不可能用静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动态的方法整体把握。中国文化主张自然合理。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这就是自然合理。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是万事万物的本然状态。从

7、大禹治水到李冰治理都江堰,指导思想就是顺其自然、自然合理。大禹治水,看到水总是要往下流,就疏通河流,让水能够顺畅地流下去,所以水就治好了。李冰看到水是波动的,就不用死的、硬的坝栏,而是用竹篓子装上石头,放在那里,随着水的波动,它也会起伏。汶川地震中,新修的钢筋水泥的水坝都震坏了,而李冰留下的装着石头的竹篓子却没有坏。顺其自然的思想,可以适用于一切方面,适用于人身,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整个大自然。大自然本身也在不断调整,我们要顺应它本身的发展趋势,帮助它取得平衡,而不是去破坏平衡。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维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认为要达到社会的平等,就必须“非齐”

8、;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的话,那当然就“不齐”了。究竟是“齐”还是“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维齐非齐”4 个字背后蕴涵着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先秦儒家讲“维齐非齐”,宋明理学家讲“理一分殊”,其根本精神指向是一致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理一分殊”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达。(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A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是中国人思维的三大特征,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B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所以可以成为范仲淹的人生向并获得广泛认同,是因为中国人有

9、将对人体认识运用到政治集体上的传统。C中国文化强调动态平衡,是因为相对西方哲学,中国哲学更关注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人生,也主张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D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虽然“道”的具体语境和涵义不同,但在复杂现象中寻求贯通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2)根据文意,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B中西哲学思维方式比较C中国哲学思维的辩证思考 D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底蕴(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的理解。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预 演(前苏联)杜姆巴泽我们是老同学,当时我们俩并排坐在最后一排课桌。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们

10、常一起冲着老师的后背做鬼脸儿。我们还一起参加期末补考。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十五年来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今天,我终于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四层楼不知道他是否还能认出我来?我毅然按了一下电铃。“不怕烂掉你的臭爪子,可恶的东西!震得整个房子嗡嗡响。什么时候你才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里面传出一阵叫骂。我羞得满面通红,连忙把手塞进口袋。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淡黄头发的女孩,看上去约摸有八九岁。“努格扎尔阿马纳季泽在这儿住吗?”“他是我爸爸。 ”“你好,小姑娘,我是绍塔叔叔,是你爸爸的老同学。 ”5“噢,您请进来吧!玛穆卡!爸爸的同学绍塔叔叔来了。 ”女孩朝里边喊了一声,领着我向屋子里走去。迎面冲出一个六岁左右的小

11、男孩,浑身是墨水污迹。“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吗?”“不在。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你俩在做什么呢?”我问。“我们在玩爸爸和妈妈游戏我当爸爸,姆济娅当妈妈。 ”玛穆卡对我说。“你们玩吧,我不妨碍你们。 ”我一面点着烟,坐在沙发上。 “不知道努格扎尔过得怎么样, ”我寻思着, “生活安排得好不好,是不是幸福?”孩子们尖利的喊叫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过来。“喂,孩子他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玛穆卡问道,显然是模仿某个人的。“吃个屁!我倒要问问你,我拿什么来做饭?家里啥也没有!”“你的嘴可真厉害!”“昨天夜里你跑哪儿逛去了?说!”姆济娅握着两个小拳头,叉腰站着。“你管不着!”“什么,我管不着?好吧,我叫

12、你出去鬼混!”“你疯啦?”“我受够了!够了!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孩子统统带走!”“不准动孩子,你自己爱上哪儿就上哪儿!”“没那么简单!”“把儿子给我留下!”“不行,我已经说了!”姆济娅高声叫道。“你听着:把儿子留下!要不然”玛穆卡抱起枕头,一下子砸在姆济娅身上。“好哇,你敢打人?畜生!”姆济娅抡起洋娃娃,狠狠地打在弟弟头上。她打得那样厉害,玛穆卡的两眼当即闪出了泪花。我跳起来把他们拉开。“孩子,真不知道害臊。这是什么游戏哟!”“放开我,尼娜!”姆济娅突然朝我喊。 “你们这些邻居不知道他是什么玩意6儿!我整天受他的气,没法跟他过下去了,我的血全被他吸干了,可恶的东西! 你们瞧,我瘦成了什么样子!”

13、姆济娅用纤细的指头戳了戳她那玫瑰色的脸蛋儿。“别信这个妖婆的鬼话!”玛穆冲我说。“不要吵了!”我实在控制不住,向他们大吼了一声。孩子们恐惧地盯着我。我喘过一口气,勒令两个孩子向我发誓,保证往后不再扮演他们的爸爸妈妈,然后便步履蹒跚地开了这个家。“看来,我的朋友生活得蛮快活的!”我一路上想着姆济娅和玛穆卡,他们表演了一幕未来家庭生活的丑剧。(有删改)(1)小说开篇写“十五年前的事”,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2)请结合小说中“我”拜访“老同学”的这段经历,简要分析“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试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的含和作用。(4)小说中 “老同学”并未出场,而是重点描写了两个孩子的游戏,请结合全

14、文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三、古代诗文阅读(共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分)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

15、而遂投劾以归。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7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 予得而论序之。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

16、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注】媕婀(n ):犹豫不决,缺乏主见。中官:宦官。骈技: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间稍自激励激励:激发,奋进。B为外台之极品极品:最高级别。C恂恂如懦生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D然存者不能什一什一:十分之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或以不知时务疑之长太息以掩涕兮B多懦先之所未究君之所知也C予得而论序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自举埋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