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镇总规说明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6060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75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流镇总规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东流镇总规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东流镇总规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东流镇总规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东流镇总规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流镇总规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流镇总规说明书(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至县东流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域位置东流镇隶属于安徽省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安徽省的西南部,地跨北纬29343030、东经 1163911718之间。东至县东与池州市、石台县、祁门县交界,南与江西省的景德镇市、波阳县毗连,西隔长江与望江县为邻。东流镇位于东至县域西北部,东距县城24 公里,北距安庆市区30 余公里。东接张溪镇、查桥乡,南接七里湖乡,西临长江,北与瓦垄乡交界。二、历史沿革东流镇历史文化悠久,据史志记载,东流镇历史曾为县,设县历史可远溯到一千多年以前。东流镇历经千年沧桑,现存的全中国36部名志之一的东流县制

2、详述了古邑历史。公元 953年设东流县,历史变迁而县制无有更易,1952年建城内镇, 1953年改为城关镇, 1958年撤消城关镇,成立城东人民公社,1961 年划属双塔区, 1964年从设东流镇, 1969年并入向东公社, 1972年改为东流社,1978年在设东流镇, 1981 年增设七里湖乡,东流镇直属县,1985年升为县属镇,撤区并乡村时,将长安、长岭乡并入东流镇,逐升为付县级镇,1992 年长岭、长安两乡撤消,并入东流镇。2007 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将七里湖乡划归东流镇管辖。三、人口与行政区划全镇户籍总户数10114户,总人口 36084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66 人,农业人口

3、22118人,暂住人口3800 人,镇区人口 17796 人。镇域面积 147 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2 个行政村(其中回民村1 个)和 3 个社区,镇区建设用地面积约3.14平方公里。四、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东流镇地处长江南岸,属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平,多湖泊,易旱易涝。东流镇西部濒临长江岸,东部、东北部多为海拔100 米以下的低山。主要低山有望江山,海拔66.1米;牛头山,海拔 36.4米;杨旁山,海拔36 米,这三座低山均位于城东村。2.气候东流镇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寒暑显著,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但因地形较复杂,季节转换明显,水、旱、风、冻、冰雹

4、等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1)气温年平均气温 16.1,平均最高气温19.9,平均最低气温15.5。一般 1 月最冷,平均气温3.4;7 月最热,平均气温28.2。历年绝对最高气温39.8 (1961 年 7 月 22 日),绝对最低气温 -16.0 (1969 年 2 月6 日),年绝对最大温差55.8,日最高气温 35的日期主要集中在7 月下旬到 8 月上旬,为炎热酷暑期。35的年平均日数18.4 天。日平均气温 0初日为 1 月 9 日;终日为 1 月 27 日; -10低温 56 年一东至县东流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 遇,1 月下

5、旬到 2 月上旬占 62.5,为冬季严寒凛冽期。气温变化较为显著。(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 1554.3毫米,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匀。因季风气候影响,月、季间分布不均,旱涝频繁。常年 3、4 月份雨水明显增多; 5、6 月份雨水集中多洪涝;7、8 月降雨不均,伏旱多于夏涝;9、10 月常受单一的大陆高气压控制,秋高气爽,秋旱频繁。年平均雨(雪)日数 149.4天。(3)日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046.0 小时,平均年日照率46,日平均日照时数5.61 小时,农作物生产有充足的光热能量。(4)霜期全年平均无霜期223天。无霜期与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 10初终间 80保证率日数 )220天很接近,一般在

6、11月中旬见初霜, 3 月底 4 月上旬终霜,最早初霜日11 月 4 日,最终退霜日 3 月 25 日。年平均有霜日数150 天。(5)风向受季风影响,冬半年 (9-3 月)多吹偏北风;夏半年 (48 月)多吹偏南风。镇域主导风向为北风,出现频率17,主要集中在秋冬春三季,年平均风速2.4米/秒,年平均静风频率21,主要出现在夜间。山区风向、风速因山势地形而异。3.地质东流镇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长期隆起的扬子准地区,镇区岗丘地表面层仅为0.41.1 米厚粘土层,往下则为由粗砾石及坚硬砾石组成,地基承载力在1525 吨平方米之间,适合工程建筑要求。根据我国地震烈度区域划分情况,东流镇属6 度设防地

7、区。4.土壤东流镇土壤分 7 个土类,12 个亚类,40 个土属,67 个土种,其中以红壤土类为主, 占土壤面积的 68.2,其次是黄棕壤土类,占土壤面积的3.8。5.水文资源东流镇域内水资源丰富,镇西临长江,境内主要湖泊有小七里湖、狭阳湖、北门湖、学湖、塔基湖等。东流镇主要河川径流,由雨水补给,多年平均天然地表径流深为710 毫米。镇域地下水量未曾探明。水位涨落主要受中、上游径流变化的控制,其规律与梅雨峰系的活动完全一致,江汛,是在多雨季节,江水位高涨,长江历史最高洪水位20.32米(1954 年),内河、内湖历史最高洪水位与长江水位基本相同。6.其它自然资源(1)矿产东流镇矿产资源主要有:

8、石灰石等矿产资源。(2)农业粮食种植是东流镇农业生产的重点,境内地形复杂,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综合型农业区。东至县东流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3 农作物品种齐全,主要作物为粮、油、棉、林、茶,其次是瓜果、蔬菜。(3)水产东流镇共有水面8892 亩,水域类型齐全,小七里湖、北门湖等水域广阔,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河沟纵横交错,水产资源丰富。2009 年全镇水产品总量1398 吨,尤其是特种水产 (如鳖、蟹、虾等 )丰富。(4)林业东流镇域地形较复杂,土地条件优越,林业资源丰富。2009 年底,全镇林业用地33917亩,占全镇土地面积的 28.9,用材林 2

9、4444亩,其中人工造林12140亩,以杉木林为主,天然林12304 亩,以马尾松为主,经济林 291亩,森林覆盖率20.8。近两年人工新造未成林7545 亩,以枫香、香樟、意杨等阔叶树种为主。用材林以防护林为主,主要树种为柳树,兼有泡桐、香椿、楝树等用材树种。现有各类林场 5 个。规模最大的是金寺山林场,林场面积3.64 万亩,有林地 3.31万亩,木材蓄积量1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枫香、小叶枷、青冈枥、黄檀、意杨、毛竹等,主要经济林有:桃、梨、板栗、油茶、杜仲、桑等。近年来,随着林业结构的调整,国家林业政策的落实,林业投入的加大,经济林、经果林、风

10、景林、苗木花卉等迅速崛起,新办个体联办林场2 个,苗木花卉基地 1 个。(5)畜禽业东流镇畜禽业近年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养猪业是镇域农民主要家庭副业之一,生猪饲养形成批规模猪场和养殖专业户。境内农民饲养水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经过长期对水牛选优去劣,逐渐培育成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耐粗饲、抗病力强、生产性能好、闻名全国的安徽省地方良种东流水牛。镇内饲养家禽主要是鸡、鸭,其次是鹅。五、旅游资源东流境内名胜古迹、文物较多。由于东流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山色宜人,令人流连忘返,是集科学教育、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1.名胜陶公祠又名陶靖节祠,为敬奉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而建,位

11、于镇南牛头山上。始建于宋代,明昭元年(公元 1430年)重建,清顺治年间 (公元 1646 年)移建于现址, 1981 年,安徽省文物局和政府拨款修复,占地面积366 平方米,祠 3 间,青砖小瓦平房建筑。正厅内立陶公塑像。 “松菊犹存”匾额高悬;两侧厢房陈列有关陶公的史籍、图片。祠前四周仿古花墙。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古建筑(1)天然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年 (公元 1745年)。塔 5 层 6 方,砖木结构,高 11 丈,塔体外飞檐,内画栋,塔前有天然书院,旁有真武行祠,又屋宇26间。位于东流镇区北部长江岸边。(2)秀峰塔东至县东流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安徽省城乡规划

12、设计研究院4 与天然塔隔镇相对,位于陶公祠侧。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 1759 年)建造。以秀气名之, 5 层 6 方,高 l0余丈,砖石砌成,似彩笔插天。因塔与陶公祠紧紧相连,人们瞻谒陶公祠后,必登塔远眺,既能观镇区街景,又能领略“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自然风光。(3)东流老街东流自五代南唐 (公元 953年)设县以来,历时千余年,风雨沧桑,但老街风貌依存。东流老街位于城镇西南部,东西长880 米,南北长 300 米,宽 3.5 米左右,建筑群以清代末年为主,风格统一,石板街蜿蜒,以青石、麻石为主,两侧民居仍有人居住,但因年久失修,外观陈旧,且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危房。该街区在1989 年被列为省级

13、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15公顷。(4)觉心庵位于镇南牌坊湖南岸,与陶公祠相对。建有殿堂2 栋,寮房 22 间,香火旺盛,游者众多。六、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东流镇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9 年全镇共完成财政收入2137.2 万元,占年度目标的122.5%,同比增长 2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6 亿元,占年度目标的 104.6% ,同比增长 245.3%;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06 亿元,占年度目标的 110.2% ,同比增长 34.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 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6.7%,同比增长 12.5%;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6 家;农民人

14、均纯收入达5000元,同比增长 11%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SWOT 分析一、优势 (Strengths) 1.一定的工业基础东流镇的工业主要为纺织业和建材工业,还有少量的食品加工工业。其中,纺织业是传统优势工业,东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棉花生产资源丰富,东流纺织企业开办多年,一度形成较大的发展规模,成为东流镇工业的支柱产业,甚至在东至县也占有很大的比重,至2009 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4 亿元,在东至县所属各镇中,名列第二位。东流纺织企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民营纺织工业也正迅速发展,如东至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东海服装有限公司、华泰制衣有限公司等,生产纯棉制品、服装、毛巾等针织产品。民营纺

15、织企业的崛起,给东流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横向跨区跨省的联合经营,资产重组,搞活了企业运行和市场运作,外地企业投资东流纺织工业的意向明确,使得针织产品产量不断增长,纺织生产更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外地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注东流纺织工业,一是纺织业是东流传统支柱工业,技术工人力量雄厚;二是当地拥有相对较廉价的劳动力;三是生产资料运输和产品运输条件相当便利;四是东流纺织业虽经多年经营发展,有一定知名度,但仍无知名品牌。东流镇西靠长江,东临206 国道,水陆交通条件便捷,加工工业和建材工业具备很好的运输、中转条件,东至县东流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5 出于种种原因,现阶段企业活力不足,但是,只要加工工业和建材工业的企业,能够面向市场经济,加速体制改革,依托优势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就一定能使加工工业、建材工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2.优越的交通条件东流镇位于长江南岸, 206国道从现状镇区外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