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考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5995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佛山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佛山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佛山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佛山中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山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中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佛山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第 I 卷选择题( 20 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 分,共 10 分)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弥漫( n)轩榭(xu n)B.绮丽( q)抽噎(y)C.徘徊( hu)倔强(ji n)D.狡黠( xi)残垣(yu n)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栽途的寒冬。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由于“用工荒” ,那家工厂又在大门口贴出了招工启示。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词语恰当的一项

2、()。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八宝酒,是八样东西泡的酒。渡过中止顾名思义B.渡过终止望文生义C.度过终止顾包思义D.度过中止望文生义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不管这条路有多难,他却决心要走下去,走到那光辉的终点。B.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C.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5.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学会爱自己 ,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可以让我们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

3、为强壮。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这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A.B.C.D.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 分,共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 至 10 题。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而智术浅短, 遂用猖獗, 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 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 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

4、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6.选出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B.遂用猖獗(凶

5、猛而放肆)C.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A.任重而道远B.环而攻之而不胜C.日出而林霏开D.足肤皲裂而不知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B.君谓计将安出(你认为我的将领应从哪里出兵呢)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确实是天资助将军的原因)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们哪一个敢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9.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诸葛亮在对形势前景的分析中,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B.诸葛亮替刘备

6、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C.诸葛亮认为,对曹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孙权“不可与争锋”。D.诸葛亮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基础,待时机成熟,再出兵北定中原。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本文详略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诸葛亮论对策则详写,着力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谋略。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呆板,如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只用了一个“善”字。诸葛亮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路清晰,推理严密,由近及远,层层递进。本文选自陈寿的三国演义,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作的回答。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100 分)积累与综合性学习(共15 分)11.默写或

7、按要求填空。 (每小题2 分,共 10 分)(1)蒹葭萋萋, 。 ( 诗经蒹葭 )(2)海内存知已,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4)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齐王纳谏后“令初下”时情景的语句是:, 。综合性学习。 (5 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对象。这些对象曾经触动过你那年轻而敏感的心。班级将开展“我也追星”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在以下备选对象中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以及理由。请你踊跃参加。(限 80 字内)备选对象:杨振宁邓稼先中的“邓稼先”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现代文及名著阅读(共35 分)阅读下面的

8、文段,回答第13 至 23 题。冬荷李木生(1)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 荷的尸骨就这样狼藉在冰雪的湖面上,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2)苍凉。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3)湖,真的死去了吗?(4)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断。(5)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6)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的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出淤泥

9、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之周敦颐曾将夏荷喻为“花之君子者也” 。其实,冬荷不是更具有着君子的风骨吗?(7)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 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 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像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8)有一枚荷

10、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 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 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胸膛吗?瞧着它那根植于博大之上的自信与恢宏,我隐隐感到,也许那一湖的浪漫,一湖的自由,一湖的豪情与刚烈,正被这枚荷叶收藏着?(9)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10)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 总有那曾经外直

11、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 ;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之上, 携手承受苦难。 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呢?(11)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12)午时的太阳下, 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

12、作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吱吱的响声。(13)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的飞翔吗?(14)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演绎着。(15)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洁,它甚至看见了一只翠绿的青蛙,正如意地蹲在肥嫩的荷叶上,一滴被鱼尾溅上的水珠,正在蛙的脚下滚动, 而滚动的水珠上,有七彩阳光的闪烁。它还看见了花瓣纷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 花托上微突

13、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的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香,夏荷的明朗, 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荷梦的琴弦。(16)风刮着。 冰封着。 雪覆着。 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 醒着的冬荷, 梦正酣。(选自 2011 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2012 年出版有删改)13.通读全文,概括冬荷的“品格”。 (3 分)答:14.本文写的是冬荷,但又多次写了太阳。这有何作用?(3 分)答:15.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第(2)段。(3 分)苍凉。 落寞。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

14、蜓。答:16.第( 3)段说“湖,真的死去了吗?”,请你结合第(10)段内容作一个恰当的回答。(2分)答:17.文章最后一句说“夕阳里,醒着的冬荷,梦正酣”,请问冬荷的“醒着”与“梦正酣”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答:变暖的地球(1)西藏那曲县那么切乡的普布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家的房子里,地面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往外冒水。水把房子的地基都泡了。普布原以为是住在湖边的缘故,但是当他们把家搬到离湖更远的地方时,冒水的事情依然发生,对此, 即使是村里最年长最有经验的老人也无法解释。(2) 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居民未必清楚,但青藏高原的确发生着历史记载上从未有的变化:冰川在消融、冻土在解冻、沼泽在

15、滋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已经敏锐地感受到地球变暖了。(3)为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早在100 多年前,人类就在不同的地区建立起了多个温度测量站, 开始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如今,全球有2 万多个温度测量站,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能够准确测量出陆地、海洋和空中的温度变化。所有的测量数据通过面积加权计算, 就可以得出全球的平均温度。结果显示,最近 100 年间, 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4)0.74,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温度变化,因为任何一个季节和昼夜的温差都要比它大很多。其实,地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全球温度的细微变化,在全球不同地区, 却表现出了极为不同的

16、变暖轨迹。赤道地区的平均温度变化并不大。但在北极,50年内平均温度却升高了大约7。在南极西南部,50 年内升高了大约4。青藏高原,30年内升高了近1。而在许多海洋地区,海表以及海面以下3 千米的海水也都在升温。地球上的一切其实都相互关联。因此,0.74的升温,并非微不足道。它会因为不同地区升温的差异,对地球整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5)近百年来,海平面平均升了17 厘米。 17 厘米,看起来微小,但它却带来了巨大了影响。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上由33 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最高海拔只有4 米左右,居民住房距离海岸仅 1 千米左右,海平面上升正在吞噬着他们的家园。2011 年,基里巴斯政府表示,将考虑举国搬迁至类似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人工岛屿。(6)为什么海平面仅仅上升了17 厘米, 就让人们束手无策呢?大海并不总是平静的,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种由台风或热带风暴将海水推入海岸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的现象。海平面上升会使潮流和波浪增强,从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