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品德与社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59524 上传时间:2018-04-25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7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品德与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五上品德与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五上品德与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五上品德与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五上品德与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上品德与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品德与社会(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寻根问祖本单元的概要:本单元位于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包括“文明的曙光”“伟大的发明”和“杰出的智者”三个学习主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本单元知识点: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 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知道孔子、孙武、郭守敬、李时珍等文化为人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 本单元能力培养: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初步具有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本单元思想教育内容:通过

2、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本单元学习重点 :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本单元的学习难点: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学生感到作为炎黄子孙非常骄傲和自豪。本单元课时安排:课时1 文明的曙光学习内容我们共同的祖先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 3、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学习重点了解我国最早的

3、人类起源和种植起源。学习难点理解中国人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课前准备 :学生: 1、世界地图。2、四大文明古国起源的相关资料。3、我国祖先的传说与神话故事。教师: 1、世界地图。2、四大文明古国起源的相关资料。3、我国祖先的传说与神话故事板书设计 : 一、文明的曙光课题 1 我们共同的祖先河流:尼罗河幼法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黄河、长江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古代中国教学意图了解人类的起源。培养识图能力。清楚人类的发源地。看录像,了解文明古国的情况。增趣。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过程设计1、导入: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它们是: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4、、长江和黄河。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看四条河流的位置。看录像:四条古老河流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你了解吗?看录像。 (了解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的情况)问:你从这段录像中了解到什么?这些文明古国的存在与发展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那么关于古代中国祖先的起源你了解多少?为什么说我们是炎黄子孙?教科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资料。请看P4 5。体会。看教师提供的地图。在自己的地图上找出五条古老河流。看录像。谈收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看教科书上的资料。谈自己的感受。主题 一教案文明的曙光学习内容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学习目标知识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

5、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学习重点精讲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学习难点通过了解古老神话和故事,从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课前准备学生:课前了解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可以是图片、文字、口述、录像或录音。教师:古老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鲁班传说等。板书设计主题一、文明的曙光课题 2 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民族精神:诚实勇敢善良教学意图学习过程设计1、激趣。2、通过故事,思考古人的高尚品质。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我们祖先的一些故事。大家感到他们都是一些很伟大的人。 然而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中,还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你听说过“精卫填海”的故事

6、吗?看书P6. 2、了解与讨论: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师可根据学生的感受归纳出某种好品质板书出来。板书:勇敢你还能讲些反映我国古代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故事吗?(板书)如果学生准备的故事多, 可安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教师巡视。3、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许多古代的美丽传说故事。我们从中不仅被故事的曲折情节所吸引, 还被传说中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及勇敢的民族精神所感动。 希望每位同学在成长中也能继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高尚品质,做一个诚实、善良、勇敢的人。4、课后作业:调查了解你所感兴趣的某样东西的来历。重点记清时间。如:某食物或生活用品等。看教科书或讲述,了解故事。谈感想。小组交流:

7、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神话故事。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主题 一教案文明的曙光学习内容与历史为伴学习目标知识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方法。3 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学习难点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方法。课前准备学生:将自己准备的调查资料备好。教师:公元纪年法图例。丝绸的来历资料。教学意图学习过程设计导入内容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又使教学可自然进入正题。掌握公元纪年法的算法。能准确说出历史时间。感受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8、,增强历史感。导入:问:你是哪年出生的?哪年上学的?板书: 1994年 6 月2000 年 9 月准确的读法应该是:公元 1994年 6 月。公元 2000年 9 月。这种读法就是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法,是准确表达历史事件的一种方法。学习:讲解公元纪年法的方法。看书P8。图例。公元;世纪;年代。练习:准确说出今年的历史时间。公元2004年 9 月 8 日。21 世纪;一十年代。与历史为伴 :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中, 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 就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找到自己与过去的联系。比如小英的发现。 看书 P9内容。问:小英与风筝有什么联系?你与历史有什么联系?请举例说明。小组交流。总结:

9、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历史,无论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食物、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家庭以及我们自己都是如此。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他里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回答。看书 P8。图例。学会公元纪年法的计算方法。做练习:说出今年的历史时间。自己出生的历史时间。自己上学的历史时间。书:P9内容。体会小英与历史的联系并回答。交流自己的调查资料,说明自己与历史的联系。6、小组交流。2伟大的发明学习内容传递文明的纸学习目标知识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能力1、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与纸发明之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2、

10、学习评价历史人物。思想教育3、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通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学习难点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课前准备体验时所需的各种材料,木板、布和绸缎、泥板、皮革、石板制纸的原料及用具。板书设计传递文明的纸教学意图学习过程设计1、导入:请学生再一次欣赏教科书第2 页的图画,并引导他们:“你们还记得吗, 这几个小朋友手里举着的是什么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印度的梵文和中国的汉子。)这些文字又是写在什么材料上的呢?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有些同学已经猜到了,

11、是想告诉我们,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造纸术。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4、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1113 页的内容,然后就下面的问题与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既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进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课外知识进行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适当的补充和修正。在没有纸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为什么竹筒、 泥板、羊皮等书写材料没有被流传下来呢?结合教科书第 11页呈现的“东方朔的信”等内容,以及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写字、做画的体验,引导学生回答。6“如果用教科书( 16 开)大小的纸来写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需要写几页纸? (如果每根竹筒上可以写10 个字,那么 3

12、000 多根竹筒就有大约 3 万多个字,而教科书大小的纸张至少可以写1000 字,因此只要 30 张纸就够了。)7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8教师概括总结:“如果没有纸,各种知识很难迅速和广泛传播,人类进步的速度会缓慢许多, 因此,造纸术的出现和传播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中国的汉字在纸纸上。)2、体验活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 老师准备一些材料,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 在上面或写字或画简单的图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教科书第10

13、也下面的内容。 ”3、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发表自己完成的作业内容。中国有动物的骨头甲骨,竹木筒、丝绸等,其他国家有纸草、羊皮、泥板等。)这些材料都有笨重、书写时费力以及不好保存等缺点,因此,一旦纸张出现,它们就必然会被淘汰,未能流传下来。5探究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自己总结出造纸的主要过程与步骤,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主要的步骤。 (备好原料漂洗切碎捣烂蒸煮再捣烂成泥制成纸浆用筛子捞取纸浆晾干。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动手体验造纸的过程,但需要注意用火安全。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结合教科书第13 页的地图,让学生按照传播时间的先后顺序读图。 教师

14、应提醒学生一个世纪是100年,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的这项科学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主题 二伟大的发明学习内容“文明之母”印刷术学习目标知识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能力了解印刷术的演变极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 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思想教育3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学习重点了解印刷术的演变极其发明的过程学习难点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课前准备长条肥皂一块,方肥皂2 块、钥匙或曲别针、印油、刷子、纸板书设计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教学意图学习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引导:“造纸术发明 400多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

15、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教师板书。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14 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印刷术是怎么回事?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3、阅读与讨论。 “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一块版刻好后, 几百、几千、几万份同样的作品就印出来了。这比手抄笔录不知要快多少倍呢!但正如同学们讨论中所提到的,雕版印刷要一刀刀的刻,非常费时费力,有时一本书一刻就是几年;如果刻错一笔,整版就要报废。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又一项伟大发明,也是印刷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它的发明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晟。”教师说明:“最早的活字上用胶泥制成的。把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的一端刻

16、上反字,在火上烧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时在铁板上铺上松香,按需要将一个个活字码好, 用火加热,使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却后,一个个活字被固定后,版就制好了。印刷时在版上铺好纸,涂上墨,一印就成了。需要印刷不同的内容时,可以将松香加热烧化,把字拣出来重新排版。活字可分离可拼合,十分方便。同纸的发明一样,印刷术的发明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4、体验活动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印刷成果。6 教师总结。“我国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很快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于世界文明的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中国人民以其天才与勤奋为世界科学与文明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在我国的历史书上, 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布衣毕晟,只有简单的记载(在史书梦溪笔谈中只有72 个字的记载),但世界文明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印刷术的初级阶段是雕版, 即选择质地细密坚实的木材作成木板,把要印的字或画用刀反着刻在木板上。印刷时,在木板上涂上油墨,然后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