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案例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53489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案例 (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物教学案例 (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物教学案例 (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物教学案例 (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物教学案例 (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案例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案例 (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 1.知识: (1)概述肺通气的过程;(2)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3)说出平静时和运动后呼吸频率的不同, 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2.能力: (1)通过演示“呼吸”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观察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的能力,针对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知识介绍,过程分析,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开展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呼吸运动、肺通气的原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比赛吹气球, 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增强自己的肺通气能力。设计思路1.以多媒体课件引入能引起悬念,使

2、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运用现 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 置的各个栏目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应该时时不忘探究。虽然在本节 课中没有探究活动,但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体现探究的思想。因此,在本节课中, 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材料,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 生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一个问题的解决又会引出新的 问

3、题,整个一堂课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3.通过课堂反馈可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查漏补缺。学生状况分析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其小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进入中学后,同样面临这种状况: 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目的复杂多样,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差。加 之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较多,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困 难。教学重点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第一过程(即肺通气)。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原理。教法设计(1)引导探究法 本课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

4、学情景, 采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作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阅读、比赛和 交流讨论等活动进行探究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2)演示教学法 本课教学以重点知识“呼吸运动的原理”为核心,通过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理解呼吸运动和肺通气的原理。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1.制作呼吸运动的模型(两种状态都应有);2.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呼吸的动态过程及吸 气和呼气两种状态,便于对比)3.购置气球和软尺;4.胸廓的骨骼模型。(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吸气、呼气的动态过程。 师:请大家认真仔细地观察画面,针对你所看到的现象,提出你想知道的问

5、题。 (稍停片刻) 生甲:我想知道外界的气体是怎么进入肺的?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排出去的? 生乙:肺为什么能够扩张和收缩?生丙:我想知道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的? 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很多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三)学习新课 课件显示: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 问:什么叫肺的通气呢? (一生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叫肺通气) 课件显示:1.肺泡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问: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什么?(生答: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没有肌肉呢?(生答:没 有。)既然没有肌肉,肺泡能不能主动地扩大?(生答:不能。)

6、出示:一只未吹的气球。 师:就像这个气球一样,气球自己能不能从外面主动地吸入气体,把自己吹大呢?请一学 生来吹一下,吹大后,再把气放掉。(生答:不能。)那到底是什么外部力量让肺泡扩大 的呢? 学生体验:请每位同学把双手放在胸部的两侧,先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仔细体验自己 的胸廓的变化。 提问:吸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呼气时,胸廓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吸气、呼气与 胸廓变化有何关系? (生答:略。) 学生小结: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这说明吸气和呼气与胸廓扩大和缩小 的运动有关。 师:我们就把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称之为呼吸运动。 课件显示:2.呼吸运动。(1)概念:胸廓扩大和缩小的

7、运动。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又是怎样完成的?为什么 通过呼吸运动会实现肺通气呢? (引导学生看图 105 及相关文字,同时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课件显示: 胸廓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容积有什么改变? 为什么吸气时外界气体会进入肺,呼气时肺内的气体可以顺利排出体外?这与胸廓容积 的改变有什么关系吗? 师:胸廓能够扩大和缩小,这是胸廓的功能,它有这一功能显然跟它的结构有关,胸廓是 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生答:略。)是哪一部分引起胸廓运动的呢?(生答:肋间肌) 需要说明的是: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在安静状态下进行的平和呼吸,是由肋 间外肌

8、舒缩引起的,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来演示这个过程。用课件再演示一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 课件显示: 讨论:哪些因素会改变胸腔的容积? 胸腔容积的改变如何影响肺泡的形状? 肺泡的形态与气体流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课件显示:(2)原理 肋间外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胸廓容积扩大和缩小肺容积扩张和缩小气体进出肺泡 (即肺的通气)。 师:现在我们弄清楚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即呼吸运动)是如何完成肺通气的,还知道通 过测量胸围差可以间接反映肺通气量的大小,如何更直接知道肺通气量的大小呢?同学们 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每一组选一个人参加。每个人先尽力深吸一口 气,然后对着气球吹气(不能换气)

9、直到不能吹出为止。用手捏住口子,不要让气跑了。 气球里面的气体量就是你的肺通气量即肺活量,怎样算出具体的数值呢?(激励学生:曹 冲小小年纪能称出大象的体重,你们肯定也能算出自己的肺活量!时间关系,请同学们下 课后再交流自己的方法。)如何增大自己的肺活量呢?(通过体育锻炼) 设问: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有程度之分,有快慢之分吗?什么时候快些?什么时候慢些?引 起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回答。)(四)教学反馈与矫正、巩固 分发:平和呼吸时呼吸运动过程表,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小组交流完成情况。 课件显示:表格的答案。(点击空白处即出现)(五)小结 这一节课的学习很快就要结束了,当初同学

10、们想知道的问题相信在你们的心中已经有了答 案,还有不清楚的吗?请提出来,我们一起帮助解答。(留足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并帮助 解答。)现在请同学们用最简短的语言,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一生答:呼吸运动实 现了肺的通气。)(六)布置新课题 通过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的通气,即外界的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到肺泡,肺泡内的二 氧化碳被排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又是怎样到达人体细胞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怎 样到达肺泡内的?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探讨的内容。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 让学生沿着探究之路顺藤摸“瓜”,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路上,学生学会了与 同伴相处、交流,学会了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11、.存在的不足 初一学生还未学习物理,对“体积变化引起压强改变,气压差引起的气体进出”等物理知 识不知道,导致学生在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时,思维明显跟不上,部分学生没有真正 理解透切。重点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难点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手段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设计思想:设计思想: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 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 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 过程,教师可

12、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 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 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 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 进行记录。)一、导入: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

13、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 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 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 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5、总结: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14、、充足的空气和 水分。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 等。(二)种子萌发的过程: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3)胚芽鞘

15、里的胚芽长出新叶。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 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 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 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 由子叶吸收

16、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 数是在秋季。)3、总结: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 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条件: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二、种子萌发的过程: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探究活动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材料用具: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 4 个, 卫生纸若干张,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