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复习题汇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953488 上传时间:2018-04-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复习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复习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言复习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言复习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文言复习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复习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复习题汇编(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文言复习题汇编一、文言复习题汇编 制卷人:范玉娟(制卷人:范玉娟(2015420154) (一)阅读秋水 ,完成下列各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 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 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间 涘:水边 B、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旋转,掉转。 C、不

2、辩牛马 辩:通“辨” ,辨别,辨明。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看见。2、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 河:这里指黄河 B、河伯欣然自喜 欣然:高兴的样子。 C、不见水端 端:端来。 D、闻道百 闻:听说,知道。 3、对下面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之:的。 B、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之:的。 C、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之:他,指浑沌。 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之:她,指淑女。 4、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辩牛马 译文:分辨不清牛和马。 B、我之谓也 译文:说的就是我啊。 C、少

3、仲尼之闻 译文:认为孔子学识少。 D、大方之家 译文:言谈大方的人家。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写黄河的壮丽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B、文章接着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C、文中的河伯十分谦虚,具有勇于进取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D、在写法上,文章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设喻说明哲理。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运 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 作了对比。 B、“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两个成语都出自本文,前者本义是

4、指因力量或 条件达不到而感叹无可奈何,后者的本义是被道德修养高的人笑话。 C、“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 ,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D、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经过 比较,就会显示出自 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二)阅读秋水愚公移山 ,完成下列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 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 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可乎?”杂然相许。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

5、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 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 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 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 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 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陇断焉。

6、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 且且 九十(且:将要,快要) B、惩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亡以应(亡:通“无” ) 2、对下面句子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B、甚矣,汝之不惠(你实在太过分了) C、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 3、下面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B、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

7、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 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 强调移山艰难,衬托了愚公形象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不受众 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5、下列说话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 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B、愚公移山情节结构曲折完整,其中高潮部分是写天神感动,山被移走, 从而表现愚公精神的惊

8、天地、泣鬼神。 C、文中多处用衬托的手法,比如写山高大、路程远、工具简单、遗男“相助”、 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D、愚公的做法其实非常吃力,缺乏科学道理,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也缺乏科学 根据,但愚公移山的精神可嘉,我们主要是学习他的战胜困难的决心和胆识。 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 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 、山神“求告” 、 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

9、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 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3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 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7、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 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 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扣石垦壤” ,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

10、心,这主要来 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 ,智 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 ,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 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 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 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

11、,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 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9、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 命名为“智叟” ,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 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 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

12、扬。 1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B、“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这一句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 C、第三段文字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是故事情节的高潮。 D、第四段用神话结尾,同时这故事的结尾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阅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13、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 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14、B、呼尔而与之 呼尔:呼喊他。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感激,现在写作“德”。 2、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这也不是可以的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天良。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文: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 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D、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

15、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排比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 ,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孟子高子上 ,孟子,名轲,被尊称为“亚圣” 。 B、 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五经之一。 C、 孟子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在论语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D、本文的主旨是舍生取义。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用比喻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确立中心论点。 B、 “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指“义” , “所恶有甚于死者”是指“不义” C、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举例论证,从结构上看,他们是层层递进的。 D、文中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讲道理透辟。 7、下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先用举例论证,从正面确立中心论点,再用假设推理,从反面强调。 B、第二段是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